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1334700000011

第11章 帝王气象·自律与自责

【引言】

我们今天大谈特谈自律问题,仿佛自律是灵丹妙药,一谈自律就万事大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概是因为“他律”已经失效,只好转而求助自律罢。那么,什么是自律和他律?说得白一点,自律就是道德与良心,他律就是法律与制度。由此看来,自律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如果不提倡道德,自律将无从谈起。

古人自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我们今人来说,他们对道德的尊崇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有时也善于自律,因自律而自责,又因自责而行德政。

【事典】

楚昭王遭受吴王阖闾带来的灾祸,国家灭亡,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都赴来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你们回去吧,不要担心你们没有国君。”楚国的父老们说:“哪能再有您这样贤明的国君!”于是就一起跟随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则跑到秦国,在秦王的宫廷上哭着请求秦国出兵救援楚,最终请来了救兵,楚国最终因此而复兴。

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绅们说:“百姓受秦朝苛酷的刑法已经很久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不过是要和父老定下三条法律而已。我进关,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去祸害,不是为了虐待和抢劫百姓,大家放心好了!”于是刘邦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巡行各地,向老百姓解释说明,秦朝的百姓们了解了刘邦的真实意图之后,非常高兴。不久,项羽的军队又进入关中,所到之处残酷地虐待百姓,使人们大失所望。刘邦得到了民心,从此奠定了四百年江山的基业。

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的叛乱,逃离京师长安。走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跟随他的士兵都觉得他是咎由自取,很想逃走,便制造谣言,士兵也故意找麻烦,图谋叛乱。唐玄宗把士兵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招致了安禄山的叛乱,现在必须到远处去避叛军的锐气。大家仓促之间跟随我出走,来不及与父母妻子告别,我觉得非常惭愧。现在请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家去吧,我自己要和自己的子弟前往四川,现在就和大家告别。你们回去见到父母及长安的父老们,请代我向他们致意问候。”随从的士兵听后都很感动,都流着泪说:“陛下既然这样说了,是死是活我们都跟着皇上。”从此谣言便消失了,大家一直保护着他。

张巡和许远等将领不顾自己的势力单薄,坚决与安禄山的叛军作战,在雍岳(今河南枯县)遭到安禄山的围攻,手下的大将劝张巡投降,张巡把唐玄宗的画像拿出来,带领将士朝拜,将士在玄宗的画像前抱头痛哭。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位将领带到将士们面前,用忠孝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斩首示众,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抗敌的决心。他们两人最后战败被俘,不屈而死。成为唐代的著名将领。后来,大文学家韩愈写《张中丞传后序》,高度赞扬了他们两人的气节和对唐朝平定叛军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唐德宗时,河北四镇发生叛乱,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滔称冀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假托唐德宗的话说:“我以前确实做了错事,朋友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还要道歉认错,何况我是一个大国的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倡服从朝廷指挥。等到唐德宗在奉天颁布罪己诏后,王武俊又派人对田悦说:“天子正为国家大事忧愁费心,还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悔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割据成德时,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廷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旅馆后,王庭凑在堂上布满了武装的士兵。韩愈面不改色,讲论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王庭凑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他害怕军心动摇,就挥手让韩愈出去。最终,他还是做了唐朝的地方长官。

黄巢占领长安后,发布的赦诏传到凤翔,节度使郑畋没有出庭接受。当奏起音乐时,将领们都失声痛哭。黄巢的使者感到很奇怪,郑畋的幕僚说:“因为郑畋患了手脚麻的病,不能前来,他们因此伤心。”其实,这是他们的掩饰之辞。黄巢的使者见此情景,深感叹息,百姓听说此事没有不流泪了的。他说:“我就知道人民还不厌烦唐朝,强盗们很快就会被平定的。”他于是起兵,并倡议各地唐军,共同收复京师长安。

陆贽劝唐德宗下罪己诏,沉痛追究自己的过失,用真诚的语言来向天下表示自己的过错和诚心诚意的悔改之情。诏书发出后,即使是武夫悍卒,也没有不感动得流泪的。有识之士由此还知道,叛乱不难平定。

【评议】

对于所谓的正统观念来讲,皇帝是上天之子,是天道的象征,是没有过错的,正所谓老子无过天无过。但同样是正统观念,又认为皇帝是人不是神,和常人一样有错误,皇帝如果知错善改,便是明君。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下罪己诏的皇帝并不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皇帝的罪己诏才显得难能可贵。有人说,这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法,其实,哪一种方法不是在笼络人心呢?问题是,漫长的中国历史证明,人们往往是等待着被笼络,而统治者偏偏不去笼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