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3345700000059

第59章 自律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者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看到了,并且处理好了。而不能等到事情发生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做到这一点,要消除浮躁,达到清心,关键在于及时反省自身,及早收心。当内心失去了清静、心浮气躁而处于贪淫好色的危险状态时,首先要明白这是一种心理的生病,是道心的迷失,要相信这种心理病是暂时的、是可以治愈的,这样就具有足够的信心,不至于产生太多的恐惧而自暴自弃、一溃千里了。

观察、观察,老子从观察天象到观察人事,找到了许多规律。在如何自我保护上,老子堪称第一大家。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告诉人们要“自律”。

老子反对国家干预,他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谁去干预,谁就会把事情做坏。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政府只有首先充分了解每个公民的利益和偏好,并能据此求出社会总体利益,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干预经济,但仅此项准备工作便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甚至每个人自己也只能在进入选择过程时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政府是无法获取这些信息的。

老子反对国家干预,但不是主张政府完全撒手不管,而是反对像“有为”论者主张的那种霸王硬上弓式的行为。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之争无非就是“有为”和“无为”的分歧。老子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他已经超越了这种争吵。常人以为老子思想便是“无为而治”,其实这种概括并不准确。依我看,老子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照这样来看,老子主张的“为”是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去做,也就是要对自然形成的社会秩序保持充分的敬畏。这无疑需要一种更高明的统治手段。

老子好像总觉得有心栽花花不开,他认为有目的有意图地从事一件事情,势必会导致这项活动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意图。

老子的意思是,因为你有了欲望和需求,才会迫切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往往轻视了过程。这世上许多事本来是好的,如法律,可是常因为没有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和科学的程序,使一些人钻了空子,玷污了法律的尊严。

为,在古代又有伪的意思,所以老子认为有为就有伪,人为即伪,所以,“为者败之”,可以理解为“伪者败之”,既然你已经是伪的了,那你执伪也必失之,老子的另外一个观点不就是,“智慧出,有大伪”!

知识和智慧,也具有引人向上、导人向善的力量。老子自己不是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吗?

老子提倡保身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向内的,也就是“真朴”的欲望。老子当然有知识、有智慧,但他所学为大道之学,目的在于返朴归真。当时不少著名学者是名利之学,目的在于升官、发财。注意,升官、发财,如果“取之有道”,不害己害人,那么这种欲望仍旧属于“向内的欲望”。

老子不起哄,别人学什么他不会也学什么,他有自己的学习方向,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道德修养,损人利己的事他不为。老子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越学越狡猾、越学越没有道德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