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3345700000021

第21章 懂得放松

适当的时候离开紧张的环境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老子

“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这种心境,一般人很难感觉得到。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读书求知,还有干工作,都不要教条死板,要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另外,干什么事不要压力太大,适当的时候离开紧张的环境,进行自我调节非常必要。我遇到一个学历很高的人,他知识丰富,可有一次面对难题,他所有的知识都不管用了,可他不服气,照搬理论,结果把事情办砸了。如果他“绝学”,也就是放下知识,问问有实践经验的人,那么就不会落到忧愁痛苦的地步。

古希腊有个寓言: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蝉学习唱歌。于是蝉就对驴说:“学唱歌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于是,驴听了蝉的话,每天以露水充饥,其结果呢,没有几天,驴就饿死了。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比较具体的范围和环境之中,当你根本不能摆脱这种环境的时候,不能不顾忌到环境的作用。人的行动不能脱离环境太远,不能一意孤行,你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屈服于环境,但盲目性地跟在别人后面跑,也是危险的。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然有孕育期,在这个阶段里,它的表现虽然并不明朗,但不是没有一丝让你可以觉察的迹象,会有种种征兆各自循着不同轨迹和渠道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事物与自然万物的表现没有什么区别,善于把握自然规律的人,一定善于发现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浑浊的乱世中,生活在一个人心险恶的环境里,要真正躲避掉灾难并不容易。但消除威胁的办法和防止灾难的渠道并不是没有,这就是采取一种与大多数人完全相反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决不是一种故意标新立异地表现自己,也不是一定要寻找到自己的特行独立的行为方式。

有的人不随波逐流,但却与社会格格不入,这也不好。

至于一个人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要看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如果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主动采取了一种素朴的生活方式,那么宁可追随大众而不要自行其是;如果大众采取了一种浮躁的生活方式,那么一个智慧者绝不可迎合大众化的虚假追求,丧失掉自己。你被五光十色的假象包围着,不要怕,积极乐观地摸索、探求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举世沉迷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道路。

屈原“举世皆浊吾独清,众人皆醉吾独醒”,这一点做得不错,可是他后来选择跳江,却太在意于得失了。

在老子生活的时代里,一群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总是说些叫人不安的话,做些有损老百姓利益的事,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人民的行为常常越轨,使人们讨厌他们。老子冷眼旁观,然后有话要说:

一个没有了真正自我的人,一个丧失了生命原则的人,一个充满了欲望追求的人,可以称为世俗之人。在同样一个没有办法分辨真理与谬论的时代,一切事物都显得真假难辨,高明和愚蠢也往往颠倒了位置。飞黄腾达的人实在是些惟利是图的小人,雄心勃勃的人也大多是包藏祸心的野心家!

在一个人心昏暗的世道里,一个随波逐流者往往可以得志;一个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却陷入孤独,甚至难以生存,只有逃避,隐居起来。所谓“大智若愚”也许是保全自己的一个权宜之计,但这些人仍然免不了要独自承受时代的摧残。像老子这样的高明者,早已看穿了假象,于是他思考着,像他这样的弱势群体,如何不被得势者伤害?

所以老子认为一个真正的智者,一个真正的仁人,一个爱护和关心人类的人,他必然同时是一个善于爱护和保护自己的人;他们在世人眼里,也往往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但他们仍然我行我素,不为世道人心和潮流所屈服。

在这里,我看到了老子怀才不遇的郁闷压抑心理,表明他也想成功,想做圣人。

老子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在于他设计的成功的方向和目标不被人理解,他心中的圣人,是最难做的那一种。把自己的理想与世俗之人的浅薄追求作对比,老子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决不向世俗低头,阐述了自己的质朴无华、忧国忧民、公而忘私、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观点。“措而弗始,为而弗志,成功而弗居,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为天下浑心”是他的人生观。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老子提出了道德修养的标准问题。“唯”与“阿”两字,是指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如“是的”、“好的”。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是诚诚恳恳地接受;“阿”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

老子是提醒我们,学习真诚不佞的“唯”,避免虚伪造作的“阿”。

另外,“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恶之间,很难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恶果。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要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冲突混乱。

老子对人生的看法,不像其他宗教的态度,认为全是苦的;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但是这快乐的一面,却暗藏隐忧,并不那么单纯。因此,老子提醒人们,应该“我独泊兮其未兆”,要如一潭清水,微波不兴,澄澈到底。应该“如婴儿之未孩”,平常心境,保持初生婴儿般的纯洁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