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渴(狭义)的治疗,可取法古方真珠圆。真珠圆,治心虚烦闷,或外伤暑热,内积愁烦,酣饮过多,皆致烦渴,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组成为:知母(一法,一两一分)、黄连(去毛,一法,一两)、苦参(一法,一两)、玄参(一法无)、铁胤粉(各一分,研)、牡蛎(煅,一两一分)、朱砂(别研,二两)、麦冬(去心)、天花粉(各半两)、金箔、银箔(200片,一法白扁豆煮去皮一两)。上为末,炼蜜入生栝蒌根汁少许丸,如梧桐子大,用金银箔为衣。每服20~30丸,先用栝蒌根汁下一服,次用麦冬熟水下。
【病例9】
关某,男,55岁。口渴,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少寐,心悸,胸闷痛,腰酸痛。患有糖尿病史6年,血糖9.26mmol/L,尿蛋白(+),隐血(++),尿糖(++),血压140/90mmHg。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心肾火旺。
治则:清心火,滋肾阴。
处方:黄连10g,柏子仁20g,黄精50g,土鳖虫15g,红花5g,珍珠母50g,杜仲30g,熟地黄20g,山茱萸20g,牡丹皮15g,黄柏20g,皂角刺20g,14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是心火过亢,此例则上有心火,下有肾火,是属火蔓散于手足少阴经。本患者上有心火耗心血,故现少寐,心烦。下有肾火耗阴精而见腰酸痛、五心烦热、盗汗。故用黄连泻心火,珍珠母清心镇心安神,柏子仁养心安神。用熟地黄、山茱萸、黄精填精气,黄柏泻肾火,牡丹皮入血泻散血中伏火,杜仲强筋骨止腰痛。再加土鳖虫、红花、皂角刺祛瘀消痰散结。
【病例10】
李某,女,成人。口干,尿多,头痛,腰酸腿软,入夜五心烦热。有糖尿病史。舌暗淡苔薄,脉沉细涩。辨证:肾阴精亏损。治则:补肾填阴精。
处方:熟地黄40g,山茱萸2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黄芪30g,黄精30g,土鳖虫15g,金樱子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是典型的下消病。属阴精不足,而见尿多、腰酸腿软、口干、入夜五心烦热。主方以六味地黄丸加黄精填精气,金樱子益精敛精,黄芪补气,土鳖虫化瘀。
【病例11】
纪某,女,66岁。耳鸣,目花,下肢肿,午后重。患有糖尿病史20年,先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6~7mmol/L,尿糖(+),尿蛋白(+++)。舌红苔薄白,脉细滑。
辨证:消渴传肾,瘀水互结。治则:补肾、化瘀、利水。
处方:黄芪50g,乌梅25g,山茱萸25g,山药3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防己15g,土鳖虫15g,益母草30g,桃仁15g,冬瓜皮20g,熟地黄50g,枸杞子30g,菊花15g,7剂,水煎服。
二诊:肿稍轻,耳鸣轻。尿蛋白(++~+++),尿糖(-)。舌红苔薄。处方:上方加黄精30g,白术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是下消日久合伴肾水。下消病总由精亏而致。本在肾,又因乙癸同源,日久常常累及肝。此患者耳鸣、目花为肝之精血不足之症。故主要用杞菊地黄丸补肝肾精血。又合并肾水故加益母草通经利水消肿,并有活血之效。防己利水,与黄芪配伍,其力更彰。由下消而致的肾水病,伴有肾脏络瘀,故用土鳖虫、桃仁入脾、肾脏络,并治消渴、肾水。二诊时,加黄精填脾精,白术运脾气,二药仍为治消渴之品,且白术又可利经中水湿而消水肿,此属一药二用。
【病例12】
孙某,女,68岁。足冷,双下肢冷风感1个月,夜尿稍频。患有糖尿病史3年,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血糖9~11mmol/L。舌暗红苔白,脉细弱。
辨证:肾精亏虚,不能生阳化气。
治则:填精温阳化气。
处方:熟地黄50g,山茱萸2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土鳖虫15g,肉桂10g,附子5g,红花5g,牛膝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足冷。舌暗红苔暗黄,脉沉细。处方:上方加巴戟天5g,7剂,水煎服。
三诊:足冷好转,乏力,舌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黄芪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景岳全书》中说:“若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者,犹当以右归丸、右归饮、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肾为水脏,主藏精,故用肾气丸补肾填精温元阳并加土鳖虫、红花入络化瘀,牛膝引药下行入肾中。二诊时,再加巴戟天填肾之阳精。三诊时患者仍乏力,脉细,故再加黄芪补脾气。
下焦阳精亏损,也可效法古方“苁蓉丸”“鹿茸丸”。苁蓉丸组成:苁蓉、磁石、熟地黄、山茱萸、肉桂、山药、牛膝、茯苓、黄芪、泽泻、鹿茸、远志、石斛、覆盆子、五味子、萆薢、补骨脂、巴戟、龙骨、菟丝子、杜仲(各半两)、附子(一个重六钱)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空腹米汤饮下。鹿茸丸组成:鹿茸(三分)、麦冬(二两)、熟地黄、黄芪、鸡胵、苁蓉、山茱萸、补骨脂、牛膝、五味子、茯苓、玄参、地骨皮、人参(三分)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下。
阳虚消渴的病因,大致可有以下几种:①素体脾阳精亏虚;②病久阴精亏虚损及阳精;③寒凉药物太过伤及阳气继而损及阳精。
【病例13】
赵某,男,43岁。现水肿,腰痛,上身肿甚。患有糖尿病5年,肾病6年,尿糖(+++),尿蛋白(+++),20d前入院治疗,肌内注射胰岛素好转。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辨证:脾肾同病,肾虚水泛。治则:补肾填精,利气利水。
处方:熟地黄40g,山茱萸2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冬瓜皮20g,杏仁20g,车前子(包)15g,黄精30g,黄芪50g,巴戟天5g,菟丝子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是由消渴日久合伴肾水。此患者肾阳虚较轻,故仍以填肾之阴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黄精,少用巴戟天填阳精而化气。再加黄芪补气,杏仁利气机。车前子、冬瓜皮利水消肿,属治标之品。
【病例14】
修某,男,45岁。头昏沉,晨起目微肿,周身不适,目花,口干。血糖12.4mmol/L,患有糖尿病史4年。舌紫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脾肾精亏,血分瘀浊。治则:填精,活血,化浊。
处方:生山楂30g,何首乌50g,黄精30g,熟地黄30g,通草15g,沙参30g,土鳖虫15g,银杏叶25g,15剂,水煎服。
二诊:血糖9.6mmol/L,舌暗红苔厚微黄,脉沉细。处方:上方加杏仁15g,生薏苡仁20g,生牡蛎100g,15剂,水煎服。
三诊:血糖8.0mmol/L。处方:上方减生牡蛎加炙鳖甲30g,穿山甲(代)15g,5剂为末,每次5g,每日3次。
【按语】
该患者头晕、舌紫暗,为血分瘀浊之象,故在填精基础上,必须活络化浊。方用熟地黄、黄精、何首乌填精血,何首乌又有利血中浊气之效。用生山楂、土鳖虫活络化瘀,用生山楂、银杏叶化血中浊气。患者晨起目微肿、周身不适,故加用通草通经脉利水湿。二诊时,苔厚,气分湿重,加杏仁、生薏苡仁行气机利水湿,并加生牡蛎和阴气、散结气。三诊时,去生牡蛎改用炙鳖甲和阴气益精气,甲珠破痰瘀之结,5剂为末,以图久效。
【病例15】
齐某,男,40岁。现乏力,头晕。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血糖14.8mmol/L,服药后(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血压140/90~100mmHg;平素有大量饮酒史。舌暗苔白,脉细。
辨证:精亏血瘀生风。
治则:填精运脾,化瘀利血脉。
处方:黄精30g,土鳖虫15g,红花5g,桃仁10g,生白术30g,黄芪30g,生山楂30g,乌梅25g,生牡蛎100g,银杏叶25g,牛膝25g,8剂,水煎服。
二诊:空腹血糖6.8mmol/L,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处方:上方加黄精20g,黄芪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与上例同为精分亏虚、血分瘀浊,但此患者又伴气虚,故加用黄芪补脾气,生白术运脾气。
气虚、阳虚、阴虚、痰湿都可导致瘀血的生成。津血同源,阴虚燥热,耗伤阴津,则血黏成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瘀血内阻。由于阳气虚衰,无力温运血行,且寒性凝敛收引,而致血行凝涩成瘀。痰湿乃有形之邪,易于阻滞气机,使血脉壅涩,形成瘀血。瘀血又可导致消渴。如《灵枢·五变》就提到了瘀血致消渴的病机,曰:“血气逆留,臆(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渴。”近代唐容川《血证论》曰:“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通,不能载水上升是以发渴”“再者瘀血久积体内,化火灼伤津液,致津亏液损,津液不足上润,则使人烦渴多饮。”由以上可见瘀血是消渴的致病因素之一。总之,瘀血内阻可导致消渴病,而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又可产生瘀血,瘀血的形成则又加重了消渴病,使病机复杂,病情加重。可见瘀血阻滞病机贯穿消渴病的全过程。所以,治疗消渴病一般来说必加活络药,不必等到有瘀血征象时。
【病例16】
刘某,男,52岁。乏力,气短,眠稍差。有“糖尿病史”“肾病史”“高血压史”。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消渴病、肾水、风眩。治则:补气利水,疏通经络。
处方:黄芪50g,丹参15g,人参10g,臭梧桐25g,冬瓜皮15g,通草15g,陈皮15g,牛膝25g,2剂,水煎服。
二诊:乏力,下肢沉重。空腹血糖5.4mmol/L,血压160/85mmHg,尿蛋白(++~+++)。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处方:黄芪50g,土鳖虫15g,红花10g,丹参15g,人参15g,臭梧桐20g,冬瓜皮20g,通草15g,桑寄生30g,陈皮20g,牛膝30g,沙参30g,4剂为末,每次5g,每日3次。
【按语】
风眩、肾水、消渴三者均为脏病,且相互传变累及加重,单一病种临床均为终身性疾病,依症患者以气伤为主,三者均病属血分,故以补气利水,通利经络血脉为法,后以散剂调理治疗,该患者在治疗上,必要的西药治疗应为首要的。
【病例17】
刘某,男,45岁。大便多稀,乏力,眠差。3月后查空腹血糖8.6mmol/L,运动后血糖可下降,但仍偏高,多渴,平素大量饮酒。舌暗红苔薄,脉沉细。
辨证:酒积伤脾耗精。
治则:理脾、填精、消瘀积。
处方:生牡蛎100g,乌梅25g,佛手15g,鸡内金20g,白术30g,五味子5g,土鳖虫15g,黄精30g,桃仁10g,甘草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大便多稀、乏力为脾(此处脾指西医的肝,见脾风篇)精亏、脾气虚而致,故用牡蛎汤为主方,加用黄精、白术、乌梅、土鳖虫、桃仁,填精、运脾、涩精、活络,治疗酒积虚瘀消渴病。
【病例18】
权某,男,60岁。患有糖尿病史5年,脑梗死4年,右下肢疼痛2年,渐重,尿蛋白(+++),胰岛素治疗。B超示双下肢动脉广泛钙化斑块,双侧支浅动脉血栓形成,内径减少51%~60%。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弱。
辨证:消渴日久,虚瘀伤血脉。
治则:补气活血,消瘀清热。
处方:黄芪50g,三七15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20g,金银花30g,连翘50g,丹参25g,石见穿25g,7剂,水煎服。
二诊:痛稍轻,发凉,偶肿,舌红苔白,脉细弱。处方:上方加土鳖虫15g,7剂,水煎服。
三诊:面略肿,舌暗红苔厚腻。处方:上方加通草15g,生薏苡仁25g,7剂,水煎服。
【按语】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有大血管病变,易引起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从而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从病史看,该患者脑梗死、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并非由糖尿病引起,但糖尿病必然是其加重因素。糖尿病亦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常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等组织,本患者即合并糖尿病肾病。为难治,必应图久。
【病例19】
裴某,女,50岁。有“高血压史”15年余,近日发现“糖尿病”,血糖、血压服药维持正常,手足略冷酸,曾麻木。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风眩消渴伤经络。
治则:补气填精,利血脉,通经络。
处方:黄精150g,牛膝150g,桃仁75g,黄芪100g,桂枝50g,土鳖虫50g,白芍100g,荔枝核50g,乌梅100g,石决明150g,天麻150g,1剂为末,每次5g,每日3次。
【按语】
此患者的疾病传变为:风眩—消渴病—内伤血痹。(肝→脾→经络)
【病例20】
王某,女,47岁。下肢肿,上肢麻,时轻时重,项不利。患有“糖尿病”4年,现空腹血糖8.9mmol/L。舌暗红苔薄,脉沉细。
辨证:消渴日久伤经络。治则:填精补气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