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345000000002

第2章 脾风(1)

本篇主要节选了乙肝的一些病例,同时也提及了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瘀胆性肝病等。

从“病毒性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乏力、腹胀、便溏,甚至发展为黄疸、鼓胀、痞气来看,应定位在中医的脾脏,而不是中医的肝脏。而从中医理论来看,肝炎毒性符合中医风邪的特点。主要表现有:①属一种外来的邪气,通过各种途径入血,在血中伏留,符合风伤血的特征;②属偏风之邪,偏入脾脏,符合脾风的致病特征;③邪气致病多不是直接伤脏,而是由其所化之气(化气为燥,复气为瘀)而伤,符合小邪入里渐成内伤的特征;④发病形式多伏留缓发或伏而不发,偶见即发。所以“病毒性肝炎”属于中医“脾中风”的范畴。

脾风的一般发病过程为:风邪中于脾脏,伏留于血分,或即发病,或缓慢发病。风邪伏藏于血分,潜藏不出,耗气伤血损精,化燥生瘀,日久则阴阳两伤,脾脏衰竭,脾病及肾,出现脾肾两伤。

根据邪气的轻重和素体体质的不同,脾风会出现的并病及转归有:可合并蛊病、劳黄、积聚(痞气)或肾水。

脾风的病机关键及治疗策略为:急发者病因为风,属风壅,化热成瘀生湿,当急则治标、以退黄为主;缓发者为伏风结于血分,化燥生瘀成积聚,治当理脾气、和阴气、养精血、散瘀结、防积聚或振脾阳,祛伏风。五脏传变,视气分、血分、脏腑之不同而随症治之。脾风传变为血分传变,治法不一,当视其轻重,主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传轻者治脾,传重者治变。

基于以上认识,导师自拟牡蛎汤,由生牡蛎100g,五味子5g,砂仁10g,佛手15g,鸡内金15g,生甘草15g组成。方中生牡蛎,又名蛎蛤,重用二两为君,味咸平,性微寒,功可益阴气、理脾气、散结气、涩大肠。从古代医籍文献资料看,牡蛎还具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如《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温病条辨》有一甲煎,是用生牡蛎一味治疗阴血耗伤又被误下导致精气两伤的下利。可见本方取牡蛎之补益精血,和阴敛气,理脾而不壅滞,且能涩大肠之功,具有软坚化瘀散结之效,久用又可防脾之积聚生成,实为治脾风之良药。五味子配砂仁共为臣药。五味子酸、微甘、微温,在此取其涩脾精之功。《本草纲目》载:“五味子……甘入中宫益脾胃。”李东垣指出五味子能“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导师临床经验证实,五味子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肝炎患者,尤其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增高者。本方其用量少,一钱为轻,不可多用,防其收涩过度反碍气机。如前所述,本病以脾之精气两伤为本,脾气(阳)失运为标,故又臣以砂仁。砂仁性味微辛、微温,气芳香,归脾、胃经,功效为行气化湿、温中止呕,醒脾开胃;善行脾胃之气滞,且有温而不燥的特点。《本草求真》称其“醒脾调胃之要药”。佛手,微辛、微苦、微温,归脾、胃、肝、肺经。功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疏肝解郁且性味平和,不伤津,不耗气,不化燥。鸡内金,微甘、性平,运脾健胃、消食化积之效最灵。生甘草,甘平,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且有补气不壅滞、不生热的特点。本病以脾之精血耗伤为本,脾精不能化气生阳,故又有气虚阳滞之势;失其精血之濡养,故有生热化躁的可能。所以,本方中的6味药,君一臣二佐三,药性皆为平和之品,正中本病病机。诸药合用,具有和阴气、理脾气、涩精气、散结气之功效。牡蛎汤适宜治疗脾风之邪气伏发,耗伤精血,脾气先虚的病机所致证候;常用于治疗因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而致肝功异常者。

【病例1】

谷某,男,37岁。“乙肝大三阳”3年。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0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74U/L,大便略稀,时有腹满,乏力,食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脾风伏发,精气不足。治则:和阴理脾。

处方:牡蛎汤加生薏苡仁15g,30剂,水煎服。

二诊:肝功正常。舌淡红苔薄白。处方:牡蛎汤,30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舌红苔白,为气分湿热之象,所以在牡蛎汤的基础上加用生薏苡仁,利气分湿热、且有健脾之功。二诊时,肝功正常,舌象正常,故上方去生薏苡仁,只用牡蛎汤调理1个月,以善其后。

【病例2】

关某,女,40岁。排便略难,微恶心,口甜。“乙肝”史,“小三阳”,丙氨酸转氨酶54.5U/L。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脾风伏发,精气不足,大肠气滞。

治则:和阴理脾。

处方:生牡蛎100g,茯苓20g,五味子5g,佛手15g,甘草20g,白术20g,陈皮20g,生白芍25g,7剂,水煎服。

二诊:排便略难,右胁略痛,微恶心。丙氨酸转氨酶45.9U/L,总胆汁酸(TBA)22.7μmol/L。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上方加海金沙(包)30g,郁金15g,7剂,水煎服。

三诊:便调,肝功正常,舌淡苔白。处方:上方加鸡内金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略恶心,口中甜味,为脾胃蕴湿之象,故以牡蛎汤为基础方。加陈皮健脾理气除湿,温胃行气止呕。又因排便略难,故加用白术运脾,生白芍和腹气。二诊时,右胁略痛,为合病邪结在经,故加海金沙利湿热散结气,郁金行气活血止痛,二药俱走胆经,而有利胆之效。三诊时,肝功正常,大便调,再加鸡内金健胃消食,善其后。

【病例3】

于某,男,30岁。“乙肝小三阳,胃炎,胃下垂”,时有脘痛,两胁下窜气或痛,大便正常。舌红苔白厚腻,脉弦细数。

辨证:①脾风;②胃脘痛。治则:利气清化湿热。

处方:三仁汤加郁金20g,白芍30g,枳壳15g,降香15g,生牡蛎100g,20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以气分湿热为主,故用三仁汤加生牡蛎为基础方。病人素患脾风,为脾脏病属血分,但邪气未发,病情以脘痛时作为主。合于舌脉,系中焦气分气分湿郁有热,故以三仁汤清化利气,合白芍、枳壳、降香以利血气,加牡蛎以护脾。

【病例4】

张某,女,65岁。时烦,脐周微痛,口干,乏力。患有“乙肝小三阳”15年。舌红苔白厚,脉细。

辨证:脾风伏留,气分湿阻。治则:理脾清气化湿。

处方:牡蛎汤加通草10g,杏仁15g,生薏苡仁15g,15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有力,腹不痛,微烦少寐。处方:上方加百合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与上例同有气分湿热之证,但气分之热稍轻,故本方用牡蛎汤理脾脏,并加用通草、杏仁、生薏苡仁通利气分湿热。二诊时,诸症好转,因少寐,故加用百合安心神,和心气。

【病例5】

刘某,男,53岁。“乙肝小三阳”10年余,因饮酒微黄,肝功异常,甲胎蛋白(AFP)>200μg/L,经保肝治疗1个月,肝功好转,现便稀,微恶心,乏力。舌红苔白,脉细滑。

辨证:脾风酒伤。

治则:养阴理脾调血。

处方:生牡蛎100g,炙鳖甲(碎)30g,五味子5g,甘草30g,佛手15g,陈皮15g,桃仁10g,郁金20g,淡豆豉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患者得病日久,脾风伏发又饮酒伤脾,两邪相加,出现黄疸,必有血分瘀热。张仲景云:“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指出黄疸是风邪中于太阴脾经,与血分搏结,化热成瘀,脾色外现而致,酒性辛燥,伤血生瘀结。故本方用桃仁牡蛎汤为基础方,加用郁金行气血清热,淡豆豉微辛微冷,透散气分郁热。桃仁牡蛎汤是治疗脾风而络瘀较重者。本病以脾之精血亏为本故运用的活络药当是不伤精血之品,桃仁微苦微甘性平,活血祛瘀生新且性柔润而不伤血。桃仁亦可用土鳖虫代之。

【病例6】

周某,男,42岁。实验室检查:“乙肝小三阳”,丙氨酸转氨酶53.6U/L,γ-谷氨酰转肽酶116.3U/L,总胆红素(TBIL)24μmol/L,无不适,时有胸痛,平素多饮酒。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①脾风伏留;②酒伤肝络。治则:理脾复络。

处方:生牡蛎100g,佛手15g,甘草15g,郁金20g,桃仁10g,旋覆花(包)15g,五味子5g,7剂,水煎服。

二诊:自述无不适,血脂高,舌暗红苔薄。处方:生牡蛎100g,炙鳖甲300g,焦山楂100g,银杏叶100g,郁金100g,佛手100g,五味子50g,1剂为丸,每丸12g。

【按语】

本例同是桃仁牡蛎汤证。因患者时有胸痛,此属酒伤肝络所致,故加用旋覆花、郁金走胸胁经络,行气血,通经络而止胸痛。二诊时,无不适,血脂高,舌暗红苔薄,属血分,脾风在脏,暗耗精血,最忌饮酒过伤,饮酒越多,脏损越重,瘀结越易形成脾积。故以牡蛎汤为主方,而加焦山楂、银杏叶入血分,祛瘀浊,利血脉。

【病例7】

郑某,女,56岁。患“乙肝小三阳”1年,肝功正常,夜间口干。B超示肝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脾风伏留。

治则:理脾养精消积。

处方:生牡蛎150g,炙鳖甲200g,穿山甲(代)50g,五味子50g,鸡内金100g,白术100g,当归10g,白矾30g,芒硝30g,黄精100g,茯苓100g,佛手100g,1剂为丸,每丸10g,每日3次。

【按语】

本患者是黄精牡蛎汤证。黄精牡蛎汤是治疗脾风而精损较重者。本患者夜间口干,苔薄白,为脾之阴精亏损之象。故用黄精牡蛎汤为基础方。黄精味甘性平,功可填精和益阴气,主入脾脏,为填脾精之要药,其特点是性柔润而不滋腻。本患者B超示肝内回声增粗,分布欠均匀,有渐成痞气、劳黄之势。故加用炙鳖甲软坚散结,又有填精气之效,甲珠破痰瘀之结,当归和血脉而去瘀血生新血,白矾、芒硝法取硝石矾石散,以软坚散结化痰祛瘀。本证虽肝功正常,但精血耗伤之象明显,应当缓治以求长安。

【病例8】

朱某,男,29岁。自幼“乙肝”,1999年出现“表面抗体阳性”,余(-),肝功能异常,微乏力,时有腹满,便溏。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70U/L,天冬氨酸转氨酶47U/L,γ-谷氨酰氨转肽酶60U/L,碱性磷酸酶(AKP)141U/L,三酰甘油(TG)4.13mmol/L。

辨证:脾风缓发久伤。治则:理脾和阴消积。

处方:生牡蛎150g,佛手15g,焦山楂30g,甘草20g,五味子5g,黄精30g,鸡内金20g,7剂,水煎服。

二诊:血脂高。处方:上方加银杏叶20g,7剂,水煎服。

三诊:腹不满,便不稀,食佳,舌淡苔少。处方:上方加石菖蒲15g,葛根15g,10剂,水煎服。

四诊:丙氨酸转氨酶90U/L,天冬氨酸转氨酶47U/L,γ-谷氨酰氨转肽酶76U/L,自觉可。处方:生牡蛎150g,甘草20g,鸡内金20g,黄精20g,10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亦属黄精牡蛎汤证。因血脂高,苔少,故加用生山楂、银杏叶,理血脉消积。本证邪气在脏,既往过用苦寒辛燥为伤寒,治疗宜缓而久,症状好转,使脾气恢复,但“肝功”不良,其内伤未复。

【病例9】苏某,男,24岁。“乙肝小三阳”,无不适症状,易烦,口干。舌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脾风伏发。

治则:理脾和阴,振奋脾阳,祛伏风。

处方:生牡蛎100g,桂枝10g,生白芍20g,黄精20g,知母20g,山药30g,佛手15g,竹叶10g,沙参2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红苔白,脉弦细数,烦转。处方:上方加黄芪30g,茯苓15g,7剂,水煎服。另方:减竹叶、沙参、生牡蛎各70g,加炙鳖甲50g,7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例是属牡蛎建中汤证。牡蛎建中汤是牡蛎汤与建中汤合方。本方能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患者免疫力,从而起到间接杀死肝炎病毒的作用。常用于病毒性肝炎的稳定期,若伴有腹痛、心悸、鼻出血、梦遗、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为小建中汤的症状,则更为合适。此患者一诊时口干、心烦,故加用沙参滋阴清火,竹叶清心除烦。

【病例10】

宁某,男,20岁。实验室检查:“乙肝大三阳”,丙氨酸转氨酶55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U/L,无不良感觉。舌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脾风缓发。

治则:理脾和阴,祛伏邪。

处方:牡蛎汤加桂枝10g,白芍15g,黄芪30g,15剂,水煎服。

二诊:肝功正常,丙氨酸转氨酶35U/L。处方:生牡蛎100g,炙鳖甲300g,佛手100g,桂枝75g,生白芍150g,鸡内金100g,甘草15g,黄芪150g,五味子5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

【按语】

本例亦属牡蛎建中汤证。

以上各例分别论述了牡蛎汤证、牡蛎汤兼气分湿热证、桃仁牡蛎汤证、黄精蛎汤证。提示同是脾风,应注意气分、血分、精分的侧重点而准确用药。临床上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多数医家以从肝胆论治,动辄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不分本气、化气,不分急发、缓发,不分气分、血分,实为害,多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