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13342900000030

第30章 送礼中的玄机:送礼就是送情,做足人情文章(4)

五、注意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忌讳

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送理禁忌。在台湾,忌送手巾、扇子、雨伞、剪刀、粽子、鸭子等物。在香港,看望病人忌送扶桑、剑兰等花。看望商人忌送茉莉和梅花,对中老年妇女不要称呼“伯母”,称自己夫人不要称“爱人”,过节不要说“快乐”,“快乐”和“筷落”谐音。在西方,送礼不要有13这个数字,不要有带蝙蝠图样的东西,不要送菊、莲、杜鹃花及黄色鲜花,菊花在西方为葬礼之花。

六、送礼忌吊胃口

送礼要么不送,说出口要送就一定要送。有的人先告诉某人他要送一件礼物给他,可事后却忘了,而他人却一直等着这件礼物,这样最容易造成一些矛盾,让人觉得他言而无信。有的人先告诉他人要送一件很好的礼物给他,将人家的胃口吊起来了,可真正送去的却是一件很简单的不值钱的东西,会让对方感到被愚弄。有位农村小伙子在城里上班,一次回村里探亲,带着两只活鸡,先路过女朋友所在的村,并在女朋友家住了一晚上。女朋友的父母以为那两只鸡是带给他们的,觉得小伙子很懂事。可第二天小伙子又拎起两只鸡上路了,说是带给他自己父母的,这下令女朋友全家大为恼火,女朋友为此告吹了。因此,如果你要是没有给对方送礼的意图,就千万不要让人产生你要送礼的感觉,有时你不送礼人家不会怪罪你,而当人家误以为你要送礼,却没有得到你的礼物,那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了。

七、避免语言误会

请客送礼都是有目的性的,般都要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目的,即请客送礼的原因,否则会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是因对方生日、婚礼等喜事请客送礼,就可直接说明原因。如果是请人帮忙之后的答谢,就要转移目的,不能直接说明原因。如你带了一份礼物给帮你忙的人,说:“这件礼物是感谢你帮忙的。”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与他做交易,心中不快。这时,你最好不提帮忙的事,找个别的理由去说。其实,不管你怎么说,对方已知道你送礼的目的,但会说话的人,会让对方感到更舒服。

近些年来,在官场上,行贿受贿之风非常盛行,一些贪官污吏已由暗地收受变成公开索要。近些年查处出来的一些大案尊案,贪污受贿数目之大,让人触目惊心。这种送礼方式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而是侵吞民脂民膏,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含污腐败。对于近些年来出现的这些歪风邪气,正直的人们无不痛恨。对于这种犯罪行为,我们不仅不能加以警惕,还要加以抵制。

送礼要送情,个中玄机巧安排

玄机解读:“送”是整个礼尚往来办事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的技巧,才能把整个办事过程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能否送出去,是令人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送者十分尴尬不说,还弄得个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兮兮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中的呢?

具体送的技巧可根据受者的情况,采用下述方法一试,当可如愿。

1.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品,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渡陈仓

如果你送给对方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避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3.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不好直接去送,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便想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济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搁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6.锦上添花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着的图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曾赠过他一幅字画。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喜爱非常。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7.异曲同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或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这才是: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千里送鹅毛,礼物虽轻情意重

玄机解读: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聪明的人不会只考虑礼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因为他们懂得礼轻情意重的含义。在价值上花心思远远不如在情意上花心思的效果好。把真情包装在礼物中,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现在,中国人送礼,最讲究面子,似乎只有礼物值钱,才能体现主人情意重,似乎忘了“礼轻情意重”的传统教诲。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访问日本时,有一项访问NHK广播电台的安排。当时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该公司的常务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便收集有关女王的一切资料,加以仔细研究,以便在初次见面时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给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间,他发现女王的爱犬是一种毛狗,于是灵感随之而来。他跑到服装店特制了一条绣有女王爱犬图样的领带。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这条领带。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这条领带,微笑着走过来和他握手。

野村送出的礼物是无形的,因为礼物还系在他脖子上,“礼”轻得非同寻常,只是却使女王体会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因此可谓是地道的“礼轻情意重”了。

西欧人送礼,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书、一小篓水果。礼物虽小,却均成敬意。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外国人。

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它本来要求是“礼轻情意重”。礼物应是小巧玲珑,不必价值过分,又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我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货真价实的大礼。要送水果就称上10斤,要送香烟就送上两条进口的,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一下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可能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难下台的还是你。

如果取消“经济价值”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合适的送礼标准呢?当然应是令对方高兴的,而价钱高低不应作为衡量的标准。

前些年一些农村朋友,到城里串门总是带些自家产的西红柿、黄瓜、小米、绿豆等,因为城里缺,或者说不如他送的新鲜,因此主人总是很高兴地收下这些礼物。

你愿做个聪明人吗?那么当你送礼时就不要只考虑面子,仅斟酌掏多少票子出来,还是要记住“礼轻情意重”这句古训,能使对方高兴足矣。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极偏远的小城去行医,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里人,没有向他收一文钱。

那山里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医生脚下,也许你会笑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几乎已经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但是,爱是没有徒劳的。那位医生后来向人复述这故事时总是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过这样贵重的礼物。”

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忆中不朽的财富。这是送礼的真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