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导语)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长跑冠军猎豹奔跑如飞,突袭弱小动物;草原之王——狮子张开血盆大口,撕扯猎物;鼠类在匆忙地挖掘洞穴,或是搬运着越冬的食粮……,它们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肉食和杂食性的哺乳动物。
美洲幽灵——美洲豹
中文名:美洲豹
英文名:jaguar
别称:美洲虎
分布区域:中南美洲的草原
美洲豹,又名美洲虎。它的毛色与金钱豹十分相像,身上有着斑斑块块状的花纹,不过,它的躯体和四肢则比金钱豹粗壮,而且体色中有着比金钱豹更密的黑斑,尾巴则比金钱豹短。美洲豹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它的体形与虎类似,体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美洲豹一向以威猛凶恶著称,是小动物们的天敌。
美洲豹的足迹遍布于整个美洲,从加拿大到阿根廷,都有它的踪影。研究人员发现,一只美洲豹平均每年要吃掉60只绵羊,100头山羊,12头牛,而其他小动物还不计其内。因此,它被视为美洲畜牧业最可怕的敌人。
美洲豹在猎食时,比非洲狮要机敏得多,而且美洲豹精力充沛,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每当它发现猎物后,总是以轻盈的脚步偷偷地走到对方附近,然后再猛然跃起,若一扑未得逞,猎物逃窜,它会继续紧追不舍,直至咬住为止。美洲豹的爬树技术很高明,因此连树上的猴儿、鸟儿都难逃它的掌心。更厉害的是,美洲豹为了捕捉河对岸的动物或河中的鱼类,竟学会了一手高超的游泳术,可以轻松地横渡一条宽广的大河,简直可称为“游泳高手”。
美洲豹喜欢在河湖之畔徘徊巡视,一遇机会,就机敏地向来河边饮水的鹿或其他动物猛扑过去。想吃鱼的时候,美洲豹可以一连数小时伏在岸上等待时机,鱼出现时,它就迅速用掌去捞鱼,有时还不惜下水去追逐龟鳖。
美洲豹的发情期一般在初春,没有固定的繁殖期。雌性美洲豹的妊娠期约为100~110天,每胎产2~4个幼仔,通常每隔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生育一次。美洲豹的幼仔在出生6个星期后就可以跟随妈妈外出狩猎,一年半后离开妈妈独立生存,在3~4岁时性成熟,但完全长成需要在5岁左右。美洲豹幼仔尚未成年时,雌豹会在它身边严密保护并悉心指导它。护犊期间的雌豹十分凶猛,会赶走或杀死一切侵犯自己领地的动物,包括雄性美洲豹。
雌性美洲豹会煞费苦心的教育自己的幼仔。它们首先会教自己的幼仔洗澡,从而使幼仔习惯在水中活动,以增强幼仔的游泳能力和肌肉弹性。同时,还要教会自己的幼仔在水中站稳,从而使幼仔了解水下光线折射的现象。雌性美洲豹总是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幼仔的发育情况,经常同幼仔做游戏,从而提高幼仔的力量和独立能力。当雌性美洲豹认为幼仔已经可以独立生存的时候,便放手让它们自由活动。野生美洲豹的寿命约为18~20年。
当之无愧的短跑冠军——猎豹
中文名:猎豹
英文名:cheetah
别称:印度豹
分布区域:非洲草原
猎豹的体型比其他豹略小,头部有点像猫,四肢像狗,连特性也有点像狗:会蹲着坐,容易驯服,忠于主人。3000多年前,人们把猎豹当宠物来饲养,它可以帮助人们做许多事。
猎豹全身覆盖着布满黑色斑点的金黄色皮毛,猎豹与其他豹类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一条位于它的眼睛至嘴巴处的明显的黑色条纹。
猎豹十分善于奔跑,它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的体格轻巧、腿长而纤细、胸膛窄而深、头部小巧精致而且呈流线型,这种身体结构能使猎豹的奔跑速度达到95千米/小时。
你能非常容易地区分开猎豹和其他猫科动物,这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如灵活而修长的体格、小巧的头部、位置靠上的眼睛和小而扁平的耳朵。猎豹经常捕捉的猎物是瞪羚(特别是汤氏瞪羚)、黑斑羚、出生不久的黑尾牛羚以及其他体重在40千克以上的有蹄类动物。一只独立生活的成年雄猎豹捕猎一次就可以吃好几天,而一只带着几只小猎豹的母猎豹则几乎每天都要捕猎一次,否则食物就会不够吃。猎豹捕食的时候,先是隐蔽地接近猎物,然后在离猎物约30米的地方突然启动,迅速奔向猎物,这种迅速出击约有一半次数以成功地捕获猎物而结束。
平均起来,猎豹每次奔跑持续约20~60秒,长度约170米。猎豹每次奔跑的距离不超过500米,如果与猎物的初始距离太远的话,它就很难捕到猎物了,这也是猎豹经常捕猎失败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野生猎豹每天要吃大约2千克的肉食。
在分娩之前,母猎豹要选择一处地方作为产崽的巢穴,一个突出地面的岩洞或一片生长着高草的沼泽地,都可能被选择用来作为巢穴。猎豹每胎会产下1~6只幼崽,每只的体重约250~300克。母猎豹都是在巢穴里给幼崽喂奶,当它出外捕猎的时候就把幼崽单独留在巢穴里,而雄猎豹是不负责照料小猎豹的。幼崽在前8个星期的时间里都是和母猎豹待在一起的;从第9周开始,小猎豹开始试着吃固体食物;到它们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断奶,但是仍然要和母猎豹待在一起;在14~18个月大的时候,它们就会离开母猎豹。
小猎豹们在一起互相玩耍打闹,并且在一起练习捕猎的技巧,它们练习的“道具”是母猎豹捕捉回来的仍然还活着的猎物。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它们单独捕猎,仍然会显得水平非常“业余”。出于安全保障的原因,同胞小猎豹发育到“青春期”之后,仍然要在一起再待上6个月。然后,“姐妹们”都会分离,各自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兄弟们”则有可能一生都待在一起。成年母猎豹除了喂养小猎豹的时候和小豹待在一起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单独生活,而成年雄猎豹可能单独生活,也可能2~3只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共同生活。
从基因多样性上来说,猎豹的基因多样性水平很低,这说明现代猎豹的祖先在0.6~2万年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这种遗传基因的单一形态可能会导致幼豹的大量死亡。因为一旦一种病毒找到了某种遗传隐性等位基因的弱点,并且攻克了一只幼豹的免疫系统,该病毒就会通过一些途径传染给其他的小猎豹,而小猎豹的基因序列差不多一样,这样就会攻破一个群体中所有小猎豹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小猎豹的大量死亡。一项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猎豹繁育中心的保护区里,由于猎豹群比较封闭,缺乏与外面猎豹的联系,导致猎豹缺乏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导致猎豹群疾病爆发,猎豹生育和捕猎出现困难。这就要求人们想出某种办法来使保护区里的猎豹走出困境。
但是,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的猎豹与在保护区里的猎豹并不相同,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野生母猎豹平均每18个月就生一窝幼崽;如果幼崽过早死亡的话,母猎豹就会很快地再生一窝,根本用不了18个月。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猎豹群很少暴发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猎豹群大规模暴发疾病的报道。另外,野生的成年猎豹能够成功地克服交配和抚育幼豹的困难。因此,猎豹在保护区内出现的种种困难在野生状态下可能并不会那么严重,因此并不能证明遗传基因与生育困难有明确的关联。之所以在保护区内出现困难,大概是猎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太好。由于人口扩张对猎豹栖息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对猎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而猎豹对于这些改变没有很好地适应。
对于大型的食肉目动物来说,猎豹幼崽的死亡率实在是很高。现在,人们发现这种高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更为大型的肉食动物控制的结果。例如,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狮子经常跑到猎豹的窝里把小猎豹杀死,致使这一地区95%的小猎豹在没有长大独立生活之前就死了。在非洲所有的猎豹保护区里,狮子密度高的地方猎豹的密度就低,这表明在物种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生存竞争。
因此,从食物链上说,猎豹处在食肉目动物的中级,它的种群受到了更大型肉食动物的控制。对于猎豹的保护,仅仅在生态系统中去除其他顶级肉食动物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会产生新的生态系统变化。许多专为保护猎豹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里已经没有了狮子和斑鬣狗等猎豹的天敌,但是,猎豹的数量仍然没有恢复到安全的水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还必须把人类的牧场和农田从保护区里撤出来。
草原杀手——斑鬣狗
中文名:斑鬣狗
英文名:spotted hyena
别称:斑点土狼
分布区域:非洲
斑鬣狗身长950~1600毫米,尾长250~360毫米,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毛色土黄或棕黄色,带有褐色斑块。短、无鬃毛;上额犬齿不发达,但下颌强大,能将9千克重的猎物拖走100米。
见于视野开阔的生存环境,如长有仙人掌的石砾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低矮的灌丛等。成群活动,每群约80只左右,雌性个体在群体中占优势。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千克的猎物。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
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较开阔地区,南至南非联邦、除热带雨林地区,是鬣狗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最著名和捕食性最强的一种,可以成群捕食较大的猎物。是非洲除了狮子以外最强大的肉食性动物。斑鬣狗是夜行性猛兽,它们白天在草丛中或洞穴中休息,夜间出来四处游荡,到处觅食。它们单独地、成队地或几只一起去猎食,有时40~60只一起有组织地对大动物斑马、野牛等进行围猎。
当斑鬣狗集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同时撕咬猎物的肚子、颈部、四肢及全身各处。为了防备狮子前来掠夺它们的食物,整个族群的斑鬣狗就一起狼吞虎咽地分享这份大餐。数十分钟内,猎物便被它们分食得干干净净。
斑鬣狗捕食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术。斑鬣狗往往在夜间袭击角马群,它们以40~50千米的时速追逐2~3千米后,冲散马群,迅速围上一只角马,用强大的犬齿咬住角马鼻子、腿或腰部,死死不放,直到角马窒息而死。
对付斑马,斑鬣狗也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碰到斑马群的时候,它们往往很冷静,缓缓地保持一定距离,在斑马群中穿行,伺机而动。由于雄斑马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而且拼命地保护母斑马和小斑马,所以斑鬣狗得手的机会不是很多。然而,一旦有老弱斑马单个落入它们的包围圈,生还的机会很小。
多年来,人们都认为斑鬣狗是“委琐胆小、令人讨厌的家伙”,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其实,斑鬣狗是一种相当强悍的中型猛兽,它们会集体猎食瞪羚、斑马、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可以联合起来杀死半吨重的非洲野水牛,并非是依赖吃狮子吃剩的残骸和尸骨果腹生活的弱者。
然而,捕获猎物之后,斑鬣狗会兴奋的争食,在进食过程中,会发出一种类似人发出的“吃吃”发笑的声音,这一声音往往会把狮子引来,从而引发悲剧。狮子赶走了斑鬣狗,吃着它们辛辛苦苦捕获的食物,而斑鬣狗却只能在一旁围观、等候。人们看到这一幕,便错误地认为:斑鬣狗是在专门等着捡狮子没吃完的剩肉。
斑鬣狗喜欢群体生活,大的群体有上百只,小的则有十几只,每群的首领是一个体格健壮的雌性斑鬣狗。斑鬣狗有着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觅食时,作为“母首领”的斑鬣狗总能理所当然的得到一块最大、部位最好的肉食。因此,有人认为斑鬣狗群是母系社会。
草原霸主——狮子
中文名:狮子
英文名:lion
分布区域:非洲各地、南亚和中东地区
几千年以来,凭借强壮和凶猛,狮子赢得了“兽中之王”的美誉。在古代的埃及、亚述、印度和中国,狮子的形象不断地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一直以来,各个国家的猎人都把能够捕获狮子作为自己的荣耀。有时,猎人们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去猎取一头非洲雄狮。由于现代武器的强大威力,即使是狮子,在枪支面前也沦为弱者,大量的捕杀导致狮子的数量急剧减少。幸运的是,现在国际上已经禁止了对狮子的武装捕猎,大多数游客也更愿意通过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狮子的喜爱之情。
狮子属于猫科动物,有着柔韧、强壮、胸部厚实的身体,有着短而坚硬的头骨和下颚,这有助于它们很容易地捕食到猎物。狮子的舌头上长有很多能够帮助它们进食和梳理皮毛的坚硬的、向里弯曲的突起物。狮子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寻觅猎物。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成年雄狮的体重要比成年母狮重30%~50%,体形上也更大一些,这似乎是为了争夺配偶。另外,在与其他狮子一起进食的时候,雄狮还可以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独占猎物,并且雄狮捕获到比母狮捕获的大得多的猎物。
在猎物比较少的恶劣环境下,或者猎物比较大又比较危险的情况下,狮子会进行“合作”捕猎。另外,当一只狮子无法成功的进行单独捕猎时,狮子们也会合作。在进行集体捕猎的时候,狮子会有组织的进行,有些包围猎物,有些则切断猎物逃跑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