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338200000014

第14章 施灸常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7)

上星位于鼻梁直上入前发际边1寸处。功用:清头散风。主治:头痛、前顶痛、眩晕、目痛、目赤(结膜炎)、角膜炎、热病无汗、鼻塞、鼻出血、鼻炎、鼻息肉、间歇热、神经衰弱。癔症、小儿急惊风、迎风流泪、疟疾、发际疮、脂溢性脱发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神庭(交会穴)位于鼻梁直上入前发际边5分处。功用:清头散风。主治:头痛、前顶痛、眩晕、失眠、鼻炎、泪囊炎、目痛、目翳、鼻塞流涕、癫癎、神经衰弱、癔症、急惊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窦炎、鼻出血、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禁针。

人中(交会穴)位于鼻尖与上嘴唇尖之间,人中沟当中。功用:清热息风,苏厥醒神。主治:中风昏迷、中暑、急惊风、休克、癫癎、癔症、牙关紧闭、口眼喎斜、面肿、牙痛、腰背强痛、崩漏、产后血晕、糖尿病、精神分裂症、水肿、癫狂、晕厥、休克、面瘦、破伤风、遗尿、尿潴留、面肌痉挛、呃逆、舞蹈病、晕动病、急性腰扭伤等。又为急救穴之一。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二)经外奇穴

头颈部奇穴

四神聪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个穴位。功用:清利头目,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偏瘫、脑积水、偏头痛、脏躁、中风半身不遂、脑震荡后遗症、夜尿症、脑发育不全、湿疹、神经性皮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印堂位于两眉头连线之中点处。功用:清热散风,宁心安神。主治:头重、头痛、鼻出血、鼻炎、急性与慢性惊风、产后血晕、失眠、眩晕、口眼喎斜、神经衰弱、眉棱骨痛、鼻窦炎、目赤肿痛、重舌、呕吐、子痫、颜面疔疮、三叉神经痛、感冒发热、高血压、低血压、结膜炎、睑腺炎、酒渣鼻、痤疮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鼻通(迎香)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处。功用: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主治:头痛、鼻塞、鼻息肉、目赤肿痛、伤风、迎风流泪、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部疖肿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眼角间的后1寸凹陷中。功用:清头明目,疏风通络。主治: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感冒、口服喁斜、眩晕、目赤肿痛、牙痛、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神经衰弱、近视、青光眼等目疾及耳疾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翳明位于翳风穴后1寸处。功用:活血明目,宁心安神。主治:目疾如视物不清、夜盲症、近视、远视、早期白内障、精神病、头痛、眩晕、耳鸣、失眠、面瘫、流行性腮腺炎、癫狂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牵正位于耳垂中点前n 5~1寸处。功用:散风通络,安神止痛。主治:面瘫、口腔溃疡、下牙痛、口臭、腮腺炎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安眠位于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处。功用:宁心安神。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癔症、高血压、精神病。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百劳位于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功用:清肺化痰。主治:瘰疬、颈肿、咳嗽、哮喘、肺结核、项背强痛、支气管炎、咳喘、骨蒸潮热、自汗、盗汗、百日咳、落枕、颈肌痉挛、颈部扭伤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崇骨位于第6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功用: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泄热截疟、活血通络。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疟疾、肺结核、癫癎、颈扭伤、颈项强痛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新设位于风池穴直下,项后发际下1.5寸,约当第4颈椎横突尖端,颈部斜方肌外缘处。功用:祛风通络。主治:后头痛、落枕、颈项强痛、肩背酸痛、项肌扭伤及痉挛、枕神经痛、角弓反张、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瘰疬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血压点位于第6颈椎棘下(崇骨)旁开2寸处。功用:调血活血,调节血压。主治:高血压、低血压、落枕、头项强痛。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耳尖位于耳尖上,将耳郭向前按压,在耳郭尖端处即是。功用:疏风泄热,凉血明目。主治: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目翳、睑腺炎、沙眼、喉痹、颜面疔疮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胸腹部奇穴

胃上位于肚脐中心上2寸(下脘)旁开4寸处。功用:健脾和胃,升举下陷,补中益气。主治:胃脘痛、腹胀、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脐中四边位于脐之中点及上下左右各旁开1寸处(包括脐上水分和脐下阴交)共5穴。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胃腹疼痛、饮食不化、肠鸣、泄泻、慢性肠炎、胃痉挛、胃扩张、小儿惊痫、痛经、疝痛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三角灸位于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中心为顶角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穴位。功用:调理胃肠,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主治:疝气、偏坠、腹痛、奔豚气、胃痉挛、慢性胃肠炎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利尿点位于脐下2.5寸处,当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之中点。功用: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主治:遗尿、癃闭(尿潴留)、淋证、血尿、肠鸣、腹痛、腹泻、肠炎、痢疾、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气门位于脐下3寸(关元)旁开3寸处。功用:调理冲任,利水通淋。主治:淋病、小便不利、癃闭、少腹痛、崩漏、恶露不止、子宫脱垂、不孕症、睾丸炎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提托位于脐下3寸(关元)旁开4寸处。功用:调理冲任,升阳举陷,理气止痛。主治:痛经、崩漏、子宫脱垂、肾下垂、疝痛、腹胀、下腹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子宫位于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处。功用:调理冲任,暖宫调经,理气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不孕症、睾丸炎、盆腔炎、疝气、疝痛、少腹痛、腰骶痛、淋证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腰背部奇穴

定喘位于大椎穴旁开0.5寸处。功用:宣肺定喘。主治:哮喘、咳嗽、感冒、项背痛、落枕、肩背痛、上肢痛不能举、荨麻疹、呼吸困难、瘰疬等。灸法:艾炷(隔姜或附片)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夹脊(华佗夹脊)位于背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各旁开0.5寸处,每侧17穴,共34穴。功用:通利关节,调整脏腑。主治:脊柱酸痛、咳嗽、哮喘、肺结核、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腰肌扭伤、下肢麻痹、邻近脏器病。上胸背部夹脊穴多主治胸部心、肺疾病及上肢疾病;下胸背部夹脊穴多主治腹部肝、胆、脾、胃、肠道疾病;腰背部夹脊穴多主治腰腹部、肾、膀胱、盆腔及下肢疾病。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巨阙俞位于第4、5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功用:宽胸安神,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心痛、心悸、失眠、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神经衰弱、胸胁痛、肩背痛、肋间神经痛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胃管下俞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养阴润燥,理气止痛。主治:胃脘痛、腹痛、呕逆、胰腺炎、咳喘、饮证、糖尿病、咽喉干燥、胸胁痛、肋间神经痛、消化性溃疡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接脊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功用:理气健脾,清热利湿。主治: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癫癎、腰痛、疝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