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3334100000006

第6章 做人要管住自己的嘴巴(3)

然而,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照理说该是十分幸福、快乐的——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两部名著《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学的领域里,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当时托尔斯泰倍受爱戴,崇拜他的人们日夜跟随在他的身边。他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快速记录下来。即使他说:“我想我该去睡了。”像这样平淡无奇的一句话,也都作了记录。

除了名誉之外,托尔斯泰夫妇有的是财产、地位、子女,普天下几乎已没有像他们那样的一段美好姻缘。起初,他们的结合似乎是太美满、太热烈了,以至于他们甚至跪下祷告,祈求上帝赐予他们永远这样快乐。

后来,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托尔斯泰渐渐改变了,他整个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以及所写的作品竟感觉羞愧。从那时起,他把余生都贡献在撰写宣传和平、反对战争与解除贫困的文章上。

他一度忏悔自己年轻的时候犯了许多不可想象的罪恶和过错,甚至于凶杀。他打算真实地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诲。他把所有的土地都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

他亲自在田间工作,砍木头,拾稻草,做鞋子穿,打扫房子,用木碗盛饭,并且试着尽力去爱他的仇敌。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幕悲剧,而造成悲剧的原因,在他的婚姻上。

他的妻子喜爱的奢华,他却鄙弃之;她渴望显赫、名望和社会上的赞美,但是托尔斯泰却对此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私有的一切是一种罪恶。

这样过了好几年,她吵闹、咒骂、哭喊……托尔斯泰坚持主张让他的著作任人翻印,而她却一定要从中抽利。

他一反对她,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大哭大闹,倒在地板上打滚,手拿一瓶鸦片烟膏威胁着要自杀,还起誓说不活了,要跳井。

在他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

他们初婚十分幸福美满。但48年后,他竟连看她一眼都不能忍受。有一天晚上,这位年老伤心的妻子,她渴望着爱情,跪在她丈夫的面前,央求他朗诵50年前为她写的最美丽的情诗。当他读到那些甜蜜、快乐的句子时,他们都激动他痛哭起来……眼前的现实和他们早年的美好回忆真是天壤之别呀!

在他82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庭中的痛苦折磨,在1910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离开他的妻子……向着酷寒和黑暗,不知去向了。

11天后,托尔斯泰因肺炎昏倒在一个车站上。他临死前要求,不允许他的妻子来看他。

这便是托尔斯泰夫人吵闹、抱怨和歇斯底里所换来的收获。

也许人们认为,某些时候她的吵闹并不能算过分。是的,就算那是应当的,但却不是要点。吵闹是对她有所帮助,还是把事情弄得更糟呢?

“我想我实在是疯了。”托尔斯泰夫人觉悟时,已经晚了。

林肯一生最大的悲剧也是他的婚姻。请注意,不是被刺,的确是他的婚姻。

当布斯向他放枪时,他并未感觉到自己已受伤……但他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深渊里。

他的律师伙伴合顿形容,林肯在23年内都处在“婚姻不幸所造成的痛苦”中。

“婚姻不幸”还是很缓和的说法,几乎在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期间内,林肯都是在他夫人的聒噪与吵闹中过日子。

她永远抱怨、批评她的丈夫。她认为林肯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对的——他驼背,走路的样子很难看,呆板得就像印第安人。她说他脚步没有弹性,动作不斯文,甚至还模仿林肯的那副模样,喋喋不休地要改变他走路的姿势。

她不爱看他两只大耳朵和头成直角,甚至指责她丈夫的鼻子不够挺直,又说他的下嘴唇突出,手脚太大脑袋又生得太小,她骂他是个瘸病鬼。

总之,林肯和他的妻子在各方面都持反对立场,在教养、环境、性情、志趣,还包括智慧和外貌上,他们永远是彼此激怒、敌视的。

已故上议员毕弗瑞芝是撰写林肯传记的一位权威,他这样写道:“林肯夫人那尖锐刺耳的声音,就是隔一条街都可以听见。附近邻居常常听到她不断地咆哮怒喊,而要形容她那副愤怒的神情,真是很不容易呢!”

所有的吵闹、责骂和喋喋不休,改变林肯了吗?——在某方面来说,是的。林肯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他懊悔自己不幸的婚姻,同时他尽量躲避见到她。

春田城内有11位律师,不能都在一处谋生。因此他们常常骑着马,跟着大法官戴维斯到其他法庭问案——他们分配到第八司法区中的各镇法庭找工作。

其他律师无不希望周末返回春田和家人欢聚,共享天伦。可是,林肯却不肯回春田。他怕回家,并且在春季3个月及秋季的3个月里,始终在他乡停留,不愿意走近春回城。

他年年如此。住宿在镇上小旅店里并不是很舒服的事,即使如此,他也宁愿独自呆在那里,而不想回家去听他妻子不停的唠叨和野蛮的发威。

我们都看到了林肯夫人、依琴尼皇后与托尔斯泰夫人喋喋不休的结局。他们所换得的,只是她们以悲剧收场的人生。她们把珍爱的一切和她们的爱情捣毁无遗。

韩伯格在纽约家事法庭工作了11年,曾批阅过成千上万的离婚案件。这方面他个人的见解是:男子离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太太总是喋喋不休,又吵又闹。

波士顿邮报曾报导说:“许多做太太的,一次又一次继续不断地掘凿,以完成她们的婚姻坟墓。

所以说,要想维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快乐,你要遵行的一条规则就是:

不可,千万不可喋喋不休!

6.畅言有忌,长舌乱家

很多人跟别人说起话来都是畅所欲言,你可记得中国有句古训:畅言有忌,长舌乱家。这句话对做人处世是非常有道理的。

张仪到楚国推销纵横术,因被怀疑偷了楚相之璧,被抓住揍了一顿。落魄归来,他老婆埋怨说:“你如果不去游说,怎会受此侮辱?”张仪不以为然。为了安慰妻子,他张开嘴巴,让妻子看看舌头还在不在,妻说:“在也。”仪:“足矣!”言下之意,只要舌头还在,就有功成之日。可见,他对舌头是极为重视的。到后来,张仪果然靠了他的能言善辩的舌头,游说秦王成功,使自己显赫一时。春秋战国时的晏子,到楚国出使时,楚王想侮辱他,不料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使节,舌头甚是厉害,反把楚王大大数落了一番,使得楚王不得不刮目相看。

“文化大革命”中,张志新烈士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历数“四人帮”一伙阴谋篡党夺权的罪行,使这伙坏蛋恨得要死,怕得要命,居然惨无人道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可见,舌头虽小,功能不小,舌头运用得好,既能揭露敌人的丑行,更可以“通己于人”,服人于己,主传群众,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把事情办得更好些。正因为舌头如此重要,所以,不少人很重视锻炼舌头的本领,据说,古代欧洲一位拙嘴笨舌的人,从小立志当演说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把石子含到口里苦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宿愿,成了著名的演说家。

不过,舌头也不可乱用、滥用。《说苑·丛谈》说:“口者,关也,舌者,机也。一言而非,驷马莫追;一言而急,驷马弗及。”如果用舌不当,就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古人说:“长舌乱家,大斧破车”,“人面鬼口,长舌为斧”,“无多言,多言多败”,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奸臣秦桧的老婆王氏,相传就是一个长舌妇。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就是这个长舌妇的点子。当时,秦桧正为杀不杀岳飞犯愁,王氏看出秦桧心思,立刻凑上去说:“捉虎易,放虎难也。”一句话促成秦桧定下杀机,当天岳飞便被害死狱中。杭州岳王坟前就有一副鞭挞秦桧和王氏的对联:“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略,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便是说的这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个水兵,在他服役的军舰行将从美洲开往欧洲作战时,他多嘴多舌,竟借公用茶室的电话通知朋友,将出发的时间、开往地点、航行路线悉数暴露,不想隔墙有耳,当时在场窃听的一个德国间谍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了德国情报局,结果,这艘美国军舰很快被德国潜艇打人龙宫!这个多嘴的“舌头”也喂了鱼虾。

老子说:“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以通人于己也。”就是说,使用舌头,是为了彼此相通。有利于“通”则可以动舌,不利于此,宁可沉默。唐代散骑常侍刘泊嫌唐太宗话太多,便上书说:“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秦政强辩,失人心于自矜;魏武宏材,亏众望于虚说”,意思说像秦政、魏武那样话多,是会失天下的。唐太宗觉得他缺乏具体分析,但也不怪罪他,只是批复说:“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就是说,言还是要言的,不过要“慎言”就是了。唐太宗的看法是不错的。具体到我们来说,慎其言,就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文明不礼貌的话不说,容易引起误解猜疑的话也不说。“驷不舌”,话出口如同水泼地,是收不回来的,惟有“慎言”才能免,尤其对于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事更不可随便乱说。

这方面,周恩来堪为表率。他与邓颖超是夫妻,又都是党内负责干部,然而按照党的保密规定,不该让对方知道的事,双方都只字不露。党的秘密时期,他们连彼此都是共产党员,也是经过组织沟通,才互相知道的。周恩来要去南昌领导八一起义,这么重大的事,而且很可能是生离死别,他仍点滴不露,直到临走的当晚,才告诉邓颖超,说要去九江,但是去干什么,呆多久,仍是守口如瓶;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按照保密规定,他也没向邓颖超透露,真正做到了“保守机密,慎之又慎”。像周恩来那样,当言者言之谆谆,语惊四座;不当言者一字不讲,半句不露;有利于团结进步,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当讲可讲,否则坚决不讲,如此,则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和社会生活便一定会更加纯净、更加美好!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斯大林说,“人生有舌头是为了控制它和支配它。”记得乔安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还曾以伙食司的母亲教育他儿子的口气说:“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儿子,上帝仁慈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一排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考虑。”他讲得是很富有哲理的。让我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牙齿”和“嘴唇”的作用,为“舌头”把住门,以力求使错话、脏话、坏话不出口,正确的话、文明的话、有益的话才放行。当然,“心气相驱,因舌而言”,言为心声。言之正误好坏,关键还在于思想。思想对了头,才能谨言慎行,言之成理,言之有礼。所以,如果说嘴巴上需要有个“把门的”,思想上必须先有个“方向盘”、“调节器”。这“方向盘”、“调节器”不是别的,只能是马列主义的道理,只能是远大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有了这样的“方向盘”、“调节器”,才可言其所当言,止其当所止。这样的人,大约可以称得上“智者”了。这样子做人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7.掌握说话的分寸

做人做事,最关键是看是不是有分寸,想要真正管好自己的嘴,这一项是必不可少的。

跟人家说话,有种种不同方式。就方式本身而论,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得失。而从听的人方面看,却有合与不合的问题,合则听从,不合则拒绝,对方如果听从,便是你的成功,若是拒绝,便是你的失败。现在暂且不谈听的人个性如何,以及说话方式应该如何配合,先谈说话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流利。说话时轻巧灵活、婉转如意,处处表示亲切,表示巧顺,措辞周密,条理井然,旁征博引而又丝丝入扣,连类及物而能就近取譬,始终是文采斐然,娓娓动听。

第二种方式是激切。不知忌讳,不避嫌疑,认为非的便直斥其非,认为是的便直称其是。所言率直,坦白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的人是否发生意外反应,丝毫不加顾虑,完全用率直来表示自己的人格。

第三种方式是高速。所说的话专从大的远的着眼,好讲高深的理论,把类似哲学的议论,当成立说的根据,与普通人的说法绝不相同,而且随手引征典故以证实所言非假。这并不是表示你的学富五车,不同凡俗,而在表示你的理论,信而有证。

第四种方式是浅近。所说的话专从小处着眼,就家常小事,陈其利弊,指其得失,根据经验,陈述办法,在于实际。这种话完全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

第五种方式是质直。说话者的态度十分恭敬,精神十分敦厚,既不肆意高谈,也不婉转如簧,言语虽然朴实无华但却简单扼要,所有问题中的重要意义,都有微言显示,都以约语表达,说话十分老实,朴而不文,直而不曲。

第一种说话方式,是以说话技术见长,完全用外交辞令;

第二种说话方式,是以忠实亢直见长,像是忠臣义士的辞令;

第三种说话方式,是以学问渊博见长,是饱学之士的辞令;

第四种说话方式,是以熟谙家常琐事见长,完全是富于生活经验的辞令;

第五种说话方式,是以诚恳温厚见长,完全是忠厚长者的辞令。

如果你希望兼有几种说话方式,那么你得具备相当深的处世经验,但这谈何容易?既受限于你的个性,又限于你的学问与生活经验,哪能做到?天性木讷的人,要学流利的说话,难若登天;天性谨慎的人,要学亢奋的话,也觉得太难;至于天性直爽的人,要学谨慎的话,恐怕会如有刺在喉般的难受;那些有学问的人,不屑去谈家常小事,也是人之常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