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13244900000033

第33章

财富管理: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节俭是成功之本

要在商场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金钱,明白金钱得来不易,要好好地爱惜它、保管它。切忌花天酒地,花个精光。因为金钱本身也好像是有灵性似的,人不理会、不爱惜它时,它会无情地和你分手。

—李嘉诚

宋朝的司马光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很多人在创业初期能够保持节俭的作风,然而等他们小有成就之后,往往会变得不思进取,挥金如土,过上奢华的生活。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也就快速地流失,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又回到了起点。

对于李嘉诚来说,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抛弃节俭的作风,他坦言自己是喜欢节俭生活的人:“我的生活标准甚至还不如1962年的生活标准,我觉得简朴的生活更有趣。”这并非李嘉诚在故作姿态,而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的写照。

1950年李嘉诚开始创业,创建了“长江塑胶厂”,由于是创业初期,人手不够,他一个人就要担任厂长、会计、技术师傅等数种职务,他每天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和工人们同甘苦、共患难,一起体味创业的艰辛。

凭借着这种节俭作风,李嘉诚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他苦心经营,最终成为香港首富,进入世界富豪前列,但是创业初期保持的节俭风格仍然是他的美德和习惯。

李嘉诚的西装大多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旧衣服,鞋子也是如此。他不讲究衣服和鞋子的牌子,只要得体、整洁、干净就可以。在吃饭方面,李嘉诚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菜一汤,或者两菜一汤。在宴请宾客的时候,他一般不会饕餮浪费,而是根据客人的人数和爱好来选择菜肴。

李嘉诚的办公室、会客厅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太值钱的装饰品和摆设,一个普通的皮座椅他一坐就是20年,从来没有要求更换过。

作为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李嘉诚每年能够拿到丰厚的董事酬金,但是他把这些钱都归到公司的账上,而他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多年来,李嘉诚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的消费水平甚至还不如打工的白领。

李嘉诚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虽然他富可敌国,可他并不因为自己有钱就去过奢侈的生活。他曾说过:“我喜欢有自己比较宁静的内心世界,因为我对物质生活没什么要求,我个人的生活很简单,我吃的东西简单到你都不相信。如果我一个人吃饭,一般只煮一碟青菜、几条小猫鱼。最近去北京穿的这双鞋,其中一条饰带烂了,我索性就剪掉它,两只鞋一只带饰带而另一只不带饰带,但是照样穿。我穿的鞋多数穿到换底。”

正如一位理财专家所说:“不要以为明天一定和今天一样,唯一的保障来自于你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学会节俭,学会守住财富。其实节俭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事实上很多管理者都跟李嘉诚一样十分勤俭,这不仅仅为他们带来了好的名声,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华为在1998年开始国际化竞争的道路之后,每一分钱都变得特别重要。对华为来说,控制好成本,多省出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胜算,毕竟这场国际化的竞争之战是场硬仗。

在当时,任正非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抓好对办公费用和差旅费的合理化和有效管理,他曾这样说道:“我看了财务报表,去年办公费用和差旅费用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率,我们已经成为运作成本高的公司,这种状况与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是极其不相称的,一定要降下来。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也不要抓太多指标,不能千手观音。当前就主要抓两项:一个是办公费用;一个是差旅费。降低费用,不是简单化一刀切,而是要重点抓办公费和差旅费的合理性、有效性。”

华为将勤俭节约贯彻在了工作的每一处小细节中,比如,在华为的很多部门都贴有“下班之前过五关”的卡通画,这卡通画是在提醒员工们下班之前别忘记关灯、关电脑、关门窗等事项。据华为内部的统计数据表明,通过养成这些好习惯,华为每个月光电费就可以节省几十万元。

节俭不仅是积累财富的基石,同时也是一面照出一个商人内在品质修养的镜子。已故苹果原总裁乔布斯曾表示:“开支最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大多数企业在还没能做出用户需要的东西之前就垮了,而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他们资金短缺。开支最省几乎等同于不断地、快速地改进。而事实上,这一做法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开支最省能够让一个企业保持活力,这一点跟运动能让人保持活力是同一道理。”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可谓是富可敌国,但是在生活中,他却十分节俭,甚至显得有些吝啬。洛克菲勒常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每次餐后都会给服务生15美分作为小费。有一次,因为没有零钱,他只给了服务生5美分小费,服务生有些埋怨地说:“如果我像你这样富有,绝不会吝啬这10美分。”听了服务生的话,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什么当服务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洛克菲勒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人,他总是随身带一个记账本,每一笔花费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从不遗漏任何一笔开支,并且每张纸正反面都用。

也许有的人会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自己赚取了财富,那么凭着我的努力,以后金钱也会源源不断地来到我的手中。只要让自己得到享乐就行,没有必要为了给自己留足过冬的粮食而节俭。前世界拳王泰森或许就是这样一种人,在他处于职业巅峰的时候,一场比赛就能够赚取数千万美元,因此被媒体夸张地称为“世界上最棒的印钞机”。由于金钱来得过于容易,在台下他忘乎所以,成为“散财童子”,把自己的全部金钱都花在几个与他有染的美女身上。结果,当他过了职业的巅峰时期后,生活水平立刻一落千丈,变得穷困潦倒,甚至一度沦落到靠在街头卖唱来赚钱饱腹。

所以说,能够正确对待金钱的人,才能够做到事业有成。因为他们明白钱真正的用途是什么,他们能够将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很多人常常怕自己没钱而被人看不起,从而打肿脸充胖子,花钱装点面子工程,这是很没有必要的。人们从心里尊重的是那些能使物尽其用、有着正确价值观和金钱观的人,而懂得节俭的人,懂得克制自己花钱欲望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我跟一个有五代历史的欧洲家族吃过饭,他们十分有修养、有礼貌。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但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事业可以继续,相信这句话以后会得到修正,正如这个欧洲家族今天的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代都好。

—李嘉诚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奇特现象。无数富人都没有摆脱这个魔咒的安排,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富贵人家,没有经过三代,财富大厦就轰然倒塌。其实这并非是中国特色,放眼全球,葡萄牙有“富裕农民父亲—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概括三代人的命运。正因为有这些教训,李嘉诚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磨砺。只要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把基本功练扎实,那么子女们日后必然会有所作为。

李嘉诚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有很多财富,即便他的两个儿子什么也不做,也足够生活。但李嘉诚对儿子绝不溺爱。在两个儿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有一次,刚学会走路的李泽楷不小心碰了一块大石头,立刻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看大人,希望大人能过来哄哄他。但李嘉诚不但自己不去抱起儿子,还不让身边的人去抱,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小事情,培养李泽楷凡事都靠自己的意识。在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就要求他们两个列席公司的董事会,两个小孩子根本听不懂大人们开会在说些什么,但李嘉诚就是不许他们离席,李嘉诚这样做,是希望让两个儿子从小就明白做生意不是容易和好玩的事情,挣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明白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李嘉诚对儿子的教育很是严格,但毕竟他们还是小孩子,在董事会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让李泽钜和李泽楷很是受罪。李嘉诚的夫人心疼儿子,便劝李嘉诚:“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

对夫人疼爱儿子的心情,李嘉诚虽然表示理解,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他对夫人说:“是的,他们年龄小还不懂事,但是我想早一点儿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学习父辈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教育就迟了。”

正是因为李嘉诚有这样未雨绸缪的意识,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大后,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有钱的公子哥儿一样,成天只知道挥霍父辈积累的财富,而是努力工作,认真做人做事。

虽然李嘉诚是大集团的老板,但他凡事都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亲力亲为,他不给孩子太多的物质享受,他担心过多的物质享受会扼杀了两个儿子艰苦打拼的精神,让他们成为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小花。李嘉诚可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长大后成为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的弱苗子。

在两个儿子读大学的时候,李嘉诚给他们的生活费并不多,如果他们想要有其他的花销,就要靠自己劳动去赚取。李嘉诚并不是吝啬,而是想让儿子通过打工来尽早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李泽楷为了赚零花钱就曾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他后来提起那段打工经历,说不但锻炼了体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培养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尤其是如何与上流社会的人打交道。

谈到对两个儿子的“苛刻”,李嘉诚提到两个儿子上大学时的一件事情。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那位朋友给孩子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两辆单车。“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形穿梭,险象环生,骑车的就是我儿子。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买一辆坚固的车。”

李嘉诚这样做并不是不疼爱儿子,他说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头,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账户的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在李嘉诚的这种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成长得非常健康,能力也都很强,他们虽然是富家子弟,却没有一点富家子弟的纨绔习性,反而非常有韧性,也很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使得李嘉诚的事业后继有人。

让财富顺利传承,把财富传到第二代人的手上,并且使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富人最大的愿望。这个愿望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采取得当的方法,财富传承就不是一个令富豪们头疼的难题。

商人也要保留除金钱之外的思想

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人要有金钱之外的思想:心中若能保留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就会更加有意义。

—李嘉诚

李嘉诚虽然很有赚钱的能力,但他并不是很看重金钱。李嘉诚在股市取得了一番不俗的成绩之后,就慢慢淡出了股市。从1984年开始,李嘉诚先后实行了三次私有化,所谓的“私有化”,就是指改变原上市公司的公众性,令其成为私有公司。

长江实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后,从股市中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帮助长江实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令长江实业更加发展壮大。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长江实业上市后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则运作,要接受证交所和证监会的管理以及监督,向证交所提供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量必须在25%以上,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一定要向公众股东们公开,公司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讨论来决定等等。这些繁多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令管理者不能大刀阔斧地管理公司。

李嘉诚正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最后决定逐步淡出股市。这也就是长江实业私有化的原因。私有化后,公司不能再从社会上集资,也不能再具备以小搏大的优势。很多公司上市后虽然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基于资金的考虑,常常会选择继续走下去,李嘉诚却没有为了钱而妥协。他将长江实业旗下的部分公司实行私有化,一方面是因为长江实业集团非常庞大,仅仅长江实业、和黄、港灯这三家公司,就足够获得集资计划了;另一方面将部分公司私有化后,就可以不受公众股东和证监会的制约,这样更加有利于保守商业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