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最喜欢这样的员工
13244800000008

第8章 炼能力,提高在老板心中的性价比

争取待遇令老板产生期待

“安分守己”非美德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设计员工的薪酬结构时,总会留出一定的浮动比例,用来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的能动性,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出现。

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很规范、整体又呈上升趋势的公司里工作,但他对个人发展却无欲无求,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有问题的。

想想看,如果你是公司老板,碰到了这么一个员工,你将多么被动。

用加薪刺激他,他说自己不缺钱。

用升职刺激他,他说不想太累。

用表扬刺激他,他说自己从不沽名钓誉。

这样一个心中无“名利”的人,真是“无欲则刚”:每天在岗位上浑浑噩噩,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让老板头疼。

老板并不喜欢这样的员工,他们喜欢的是对薪酬有要求的员工。这意味着,员工打算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一份加薪申请无疑是一份自我约束手册。

有的员工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觉得自己富有学识,应该立刻得到一份薪水丰厚、职位显赫的工作。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能力远没有想象的那样高,工作经验也相对缺乏,就人为地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这是不恰当的。

对于大部分的职场人,当问他们“对现在的薪酬待遇是否满意”时,觉得自己拿钱少的员工,具体回答莫过于以下几种:“我们大家做的都一样,为什么有人拿的比我多几倍?”“我都是老员工了,为什么公司不给我加薪呢?”“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凭什么他就能拿高薪?”

如果再问:“如果你对薪水不满意,为什么还在这家公司上班?”大部分人的回答也大同小异:“好工作不好找。”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的确不好找,对老板来说,钱多永远不能事少,事少也不可能钱多。尊重价值,永远是加薪的前提和筹码。

多用心才多金

A和B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老板只给B涨了工资,A还是原地踏步。

有人问老板原因,老板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分别让A和B去问问今天的马铃薯是什么价钱。A回来后直接给了一个集市上的价钱。B则不仅给了零售价,还有批发价,并且与小贩进行了多轮谈判,谈下了最优惠的价格。

差距就在于此: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却是千差万别的。

在公司里,员工的能力和态度决定了薪酬的高低,换句话说,薪水是可以由员工自己决定的。从面试的那一刻起,你想干多少活,能拿多少钱,人力资源经理的火眼金睛都能看出来。在后期的工作中,如果你总是拿工作来做交易,“给多少钱,干多少事”,只做“有偿服务”,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那么薪水最多只能是你完成任务的那一部分。

大部分的高薪员工除了工作能力高人一等外,他们更加相信薪水是由自己定的。因此,他们积极、努力、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自己为自己加薪。

在工作中,如果老板问你一个问题,当你不再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而是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给出建议时,那你涨薪的可能性就很大。多说一句话,多用点心,并不麻烦,但可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让老板觉得你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只潜力股,他才肯为你加薪。

评价自己要客观

罗刚工作不久,他的能动性和迅速融入团队的能力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加上几位老同事的指导,罗刚处理起事情来很让老板满意。但一个月后,罗刚工作就没有刚来时那么热情了,原来他发现自己学历最高,但工资却最低,心里感觉挺不平衡,就要求老板加薪。

老板也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他耐心地解释道:“薪酬是公司经过测算确定的,你还是新人,在没给企业创造出效益之前,不能提高薪酬。”

罗刚听后不以为然,也感到万分委屈,他认为自己这么努力地工作,应该可以加薪。于是,他每天只完成领导分派的任务,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半年后,罗刚被辞退了。

因此,一个人在提加薪的时候,最好先对自己做一个严苛的自我评估。

在做自我评估时,不妨把条件定得严苛一些,免得自我膨胀,譬如你的潜力与价值有多大?你这个职位在其他公司的薪水大概是多少?如果公司雇用别人而不是雇用你,有没有损失?你的同事能做到哪些你做不到的事情?

自我评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量:

第一,团队能力。

在强调专业分工、团队合作的时代,个人的成就是有限的。只有能够欣赏别人、与别人通力合作的人,才是奇货可居的人,高薪自然不在话下。因此,成为高效能的领导者,是取得高薪的捷径。

第二,专业才干。

业务能力很关键,掌握关键技能的人,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也是各个公司高薪聘请的对象。所以,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尽量使自己出类拔萃,成为公司抢手的专业人才,高薪自然会接踵而来。

第三,阅历丰富。

公司愿意付高薪给两种人:第一种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专才,第二种则是阅历丰富的通才。把本职工作做到最深的一层,你是专家;如果想做阅历丰富的通才,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高度分工的各项资源,形成综合效力。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也要用正确的方法提出加薪,与老板谈加薪。

第一,选好时机。

在公司运作顺利、效益良好的时候,绝对是恰当的加薪时机。员工为自己争取权益是必然的,更何况是谈判加薪一事,员工与老板并不是处于对立的位置,我们也可把它视为沟通的桥梁。

反之,如果公司近期刚刚宣布财政困难,丢失了一个大的客户,或者需要进行裁员,这必然不是提出加薪的好时机。

第二,健康心态。

当你觉得工作量与薪酬不成正比,或者感到公司的薪金制度不公平的时候,不必暗自抱怨或者对公司产生敌对心理。此时此刻,你可以为了争取权益而鼓起勇气与老板谈判。毕竟,不能够主动提出加薪申请,坐等公司加薪的做法是幼稚的。

此外,你还应该用平静的心态做好自我评估,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加薪的条件,最好先问问自己:我是否问心无愧?自己的工作潜力如何?或者也可以从同事口中探知别人对自己表现的评估,进而当作谈判的指标。

第三,不卑不亢。

要学会展现自己的业绩,同时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要以书面或数字等形式,把业绩可视化地表达出来。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你的业绩没有那么醒目,但是对于公司的发展依然很重要,为了让老板相信你的付出,最简单的做法是,为自己建立业绩清单,每季度或每半年填写一次。年终考核面谈时,就可以成为加薪的有力凭据。

千万别只顾着告诉对方自己有多累多辛苦!展示了业绩之后,你必须表达的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重金只为买“放心”

别把模糊的信息丢给老板

小东是一名记者,有一次写稿子,一位领导的名字他不确定,就“想当然”地写了那篇文章,还好后来被检查出来,才规避了这个大错误,否则就会给报社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件事让小东难堪不已,出了一身冷汗后,他铁了心要改掉“想当然”的毛病。

想要规避“想当然”的错误,不妨培养自己尊重客观现实的能力: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落实到工作细节中去。

每个人都应该多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从而让它更客观、更有效率、更适合组织的需要,只有这样,个人职业素养和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不要把“好像”“大概”“晚些时候”“或者”“说不定”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种似是而非的应答往往会暴露你更多的弱点,其中潜藏的心理因素是:

1.之前没有想到这个工作,或者一直在拖延;

2.没有责任心,认为这些并不重要;

3.应付领导;

4.不敢说真话;

5.喜欢逞能,答应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6.不能独立思想,也不能独立工作。

很多领导都反感的一句话是:“我晚些时候会把这个文件发给所有的人。”因为这往往预示着,领导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让所有人收到文件,还要陪你一起惦记着这件事情。

还有一些言辞也是工作中要规避的:“到时候有人会把那些东西都准备好”“大概是明天”“明天或者后天客户会过来拜访”“好像他说”……

公司是用金钱计算时间的地方,你要尽可能地避免模糊的信息。如果老板问你什么时候能实现你给他的承诺,而“今晚或者明天早上”这样的答案对于他来说完全等同于没有回答,并且还会给他留下一个坏印象。

情绪稳定给人安全感

工作中能够抱怨的事情太多了:薪水少了,活多了;被客户无理的态度逼烦了;老板安排的任务辛辛苦苦做了不但没被表扬,反而被批评了一番;某同事背后说你形象不佳;客户背后给你起了难听的绰号;本来好心帮同事忙,却一不小心帮了倒忙……一堆又一堆,烦恼数不完呢!你不说出来,无人替你出头;你说出来,遭人笑话还不能解决问题。

在职场中,不可能完全没有抱怨,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小张在公司里很讨大家喜欢,待人接物应对得体,思维又清晰,平日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每当聊到部门里新来的主管总是乱支使人的事情,大家总会抱怨,但小张和大家不一样。

小张也常常被这位主管支使,但是他有一项本事:该主管交办的事情他照样一丝不苟地办好,也不会当着面给对方难堪。他总是说:“我们就当给他一个面子。”

因此这位主管对小张的态度特别好,感觉小张年纪轻轻,却能很稳重踏实地工作。这样的态度,不知不觉也影响了其他同事,每次大家想抱怨的时候,就给自己打气,当作给他一个面子。长久下来,员工们都感觉自己的气度越来越大了,那位主管也熟悉了整套业务,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作事务,不再把大家支使得团团转了。

如果整天抱怨企业福利不好,老板太苛刻,等等,都不是一种职业的态度。如果对企业不满意,要么离开,要么去适应或者改进。如果一个人的抱怨是他对工作的态度,那么三年后,你再回去看他,他可能还在原公司抱怨,而没有抱怨的那些人要么已经在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要么已经去了新的公司。

不要让抱怨成为主旋律。尤其是几个喜欢抱怨的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声讨大会,却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有的抱怨之词都成了安慰自己的借口。这并不是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职场人的做法。

当你把情绪调整得很积极,即使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机会也会比别人多得多,你的成功就是用来证明——机会往往来自于不合理。

状态好才能工作好

在工作中你会不会常常感觉到,明明没做什么,却累得要命!而且总是不明所以地烦躁,心神不宁。而在遇到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的时候,却总是难以投入。想想看,老板可能把一个重大项目交给一个黑着眼圈、身体不适的人吗?

大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习惯,工作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去浏览娱乐网页,一个接一个地看八卦新闻(放心,娱乐记者一定会有方法让你接连不断地看下去)。同时还可能打开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一边工作,一边不停地和朋友聊天。

这样就使你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思路就会不断地被打断,从而导致做事效率大大降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你手头的事情。这也会消耗掉你更多的心理资源,使你容易心情烦躁。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即使老板没有要求,自己也要注意关掉这些即时聊天工具。

对于你的邮箱,不管是工作的还是私人的,都没有必要想起来就打开看看,最好能在固定的时间去看邮件。私人邮箱最多早晚各看一遍,工作邮箱也最好设置固定的时间去看,而不要让它成为你的另一个即时通信工具。

如果你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就可以想象你会忙成什么样。你在工作时间要不停地使用那些即时通信工具,还要经常登录邮箱,还要时不时地看一下博客和微博,偶尔还要和别人互动一下,这其中还不包括回短信和接电话。

这些工具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当你拥有手机、QQ、MSN、博客、微博时,你就获得了很多的便捷和实惠,同时如果你过于频繁地使用这些工具,你的时间也可能会被这些工具切成碎片。通过这些工具,别人可以随时打扰到你,不管你是否同意。

这样你就很难专注地做一些事情,心情也很容易被影响和打扰,情绪就容易不稳定。为了节约心理资源,你最好养成一个做时间计划的习惯,把你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或记录在电脑、手机里,每天出门前看看你的记录就可以了,这样你就不需要把每件事情都记在脑子里,既避免了因忘记而耽误事,又可以节约心理资源,让你的情绪更加平静。

这样你才有精力做好你最擅长做的事情,保持稳定沉着的状态,随时等待老板下达最重要的任务。

琐事之中显智慧

工作就是处理琐事

职场中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工作了一整天,做的却都是些琐碎的事情,这让人很困惑。但并不是因为你的职位不够高,收入不够多才会这样。就算你是一个大侦探、大律师,或者大法官,依然有很多烦琐的事情需要自己完成。比如,即使你是有名的律师,也没有谁能替代你去看大量的材料,进而去做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推敲。

每一个老板在做老板之前,都曾做过很多你想不到的琐事。在任何工作中,只有当你深入了解了一些琐事后,才能从中升华出对工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