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粉丝经济
13244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在苹果和小米的粉丝狂潮中,粉丝经济算是2013年年底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了,估计2014年将会是粉丝经济的元年。那么,粉丝经济到底是什么?

在此,本书给出了一个定义:“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在其信任关系之上的社会资本平台和商业经营行为。”该定义的关键词有:粉丝、参与、品牌社群、信任、社会资本、商业经营。同时,本书内容将主要围绕这个定义和这些关键词来展开。

这本书定位为企业在移动社交网络上重构消费者信任、建立粉丝品牌社群的丛林指南。本书的整体结构围绕企业的信任重构和粉丝社群打造的整个过程,从粉丝互动的特点与优势,到详细分解粉丝经济构建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转回来反思企业在粉丝经济中的思维角度,进一步介绍了相关的业务情景和案例,还介绍了无所不在的移动社交工具平台,最后给出了粉丝经济的新思维和新思考。

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时代已经被微博和微信给“毁”了。

你有多久没有发短信了?而你又有多久没有刷微博、刷微信了?显然,这会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这是一个通讯设备瞬息万变的时代。当人们正徜徉在微信的海洋中时,又有一波新的易信之浪涌来,但现在还不清楚它的发展前途。随着微信用户的爆发式递增,一波二维码进来又出去,然后一波大号进来又出去,接着一波唱盛的人鼓吹着,不多久又一波唱衰的人指责着,然而微信到底会是什么?将会做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

剔除微信和易信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的核心还是即时的聊天工具。对比之前的主要工具,如短信、电子邮件、微博来看,微信是一个MSIM(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即Mobile+Social+IM。或者说,微信是一个代表,它代表着一系列类似的网络社交工具,比如飞信、米聊、陌陌、手机QQ、LINE、KIK以及微友、啵啵、旺信等,还有最近新出现的易信以及新浪做的微米。我在此只选取微信作为网络社交工具的代表,来对那些以移动终端为基础、以社交为主要目的的即时聊天工具做出解释。

当然,提到微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其词源的前辈:微博。有人说,微信与微博的区别,就在于微博是一个基于弱关系的复杂网络,而微信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P2P(Peer-to-Peer,客户对客户,互联网直接交互)网络。在我看来,“微博是弱关系,微信是强关系”的说法是个伪命题,因为从社会网络的本质来看,微博和微信都类似于一个小世界的社会网络,其中的连接既有强连接,也有弱连接,很难说哪一个就是弱关系、哪一个就是强关系。

但从交流群体上看,微博可以看作一个陌生人社会,微信则可以看作一个熟人社会,二者都在演变。也就是说,微博正在从陌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延伸,微信正在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延伸,但也有例外,比如陌陌,一开始就是主打陌生人社会,这也是其特别之处。

最新发布的易信,可以单向关注,可以从朋友圈看到非好友的回复,添加不需要好友许可,既基于手机通讯录也基于电子邮件通讯录进行扩展,如此看来,其属性类似于弱连接。

微博基于媒体属性,突出明星、意见领袖和大V们(粉丝众多的网络贵宾账户)的中心性,其聚合的群组还是以弱关系或陌生人为主的,他们之间缺少深度的交互;但是又有一部分强连接的关系在微博中不断互动着,不过还没有成为主流。微信从QQ好友和手机通讯簿发展起来,突出的是一对一的好友交互,发展到好友邀请群组,其聚合的群组是典型的熟人模式,同时又开始结合公众账号、朋友圈分享等开始向半熟人社会发展,甚至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的方式向陌生人社会扩大队伍。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最大区别就是信任。关系强度是信任的直接体现,熟人之间的交互频繁,有稳定的群组活动,信任基础深厚;陌生人之间缺乏交互,没有稳定的群组活动,信任淡薄,处于一种冷漠状态。因此,陌生人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信任的构建,这也是当前微博的主要问题。

现代社会的社会资本是否稳定,其基础便是信任。信任的构建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是频繁而强关系的一对一交互、稳定的社群活动、充满信任的互惠互利,是可以有效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这也是MSIM工具所能够影响和改变的。

因此,本书将要探讨的内容,有些是微信它们当前所涉及的,有些是微信它们当前没有、未来可能涉及的,有些是从理想状态分析所希望构建的。其实,微信不会是唯一一个类似的载体,比如易信、手机QQ、LINE、陌陌甚至阿里的旺信等都有可能,或者是一个单独的创新形态。

对于企业而言,这个时代已经被小米给“毁”了。

正是小米的互联网企业模式——粉丝经济,彻底冲击了传统企业的传统思路。

传统企业的思路只是传统的营销理念,而小米正是靠着粉丝的力量将其推到了大众的面前。近来,整个传统手机业已经进入小米时代,并掀起了全民学习小米的浪潮。魅族MX和中兴旗下的Nubia早就已经学习了小米营销并抢滩登陆互联网市场。2013年11月,联想集团公开表示联想VIBE Z(K910)开启现货预售并且以抢Z码形式进行,这正是学习小米的饥饿营销。而仅过了一天就被金立抢了头条,金立召开发布会,声称将推出全新互联网手机品牌IUNI,其战略口号为“以小米反小米”,首款产品将于春节前后发布,并搭载IUNI OS。与此同时,OPPO原营销掌舵人离职,他将策划全新互联网手机品牌,这意味着又一个新的杀入者出现。华为在2013年12月发布了两款比小米和红米手机更有竞争力、更超值的荣耀手机,将荣耀品牌从华为独立出来专门走电渠销售。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除了手机通讯行业,还有消费电子、家电、网络设备以及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也都在学习小米,试图复制小米的粉丝经济。

一家史无前例的公司,在史无前例的争议和吐槽声中“发烧”产生。“雷布斯”、粉丝经济、饥饿营销、发烧友玩的手机、秒杀、期货手机,仅在小米手机面市的十几个月间,围绕小米手机的很多词汇都在炒作与被炒作。从MIUI到米聊—小米1—小米1S—小米配件—小米青春版—小米2—小米2S—小米盒子—小米3—红米—小米电视,以及传闻中的小米路由器和小米Pad,甚至最近传闻中的小米豆浆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小米做不到的。

如今,数以万计的米粉们(小米手机的粉丝,简称米粉)每周都参与到小米系统的开发订制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自豪地表示:“苹果的更新是一年一次,谷歌是一个季度发布一个版本,而小米则是一个星期发布一个版本,风雨无阻。”聚集小米粉丝的小米社区用户已达到700万,每天关于手机讨论的帖子多达几十万条。

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小米的饥饿营销和巨大的销售量:QQ空间1分30秒,10万台红米售罄;而今红米F码“一码难求”,网络中到处充斥着找F码的人,包括米粉和非米粉;另外,在天猫“双十一”节中,小米第一次参加便连夺数项第一,短短时间实现5.5亿销售额;而且小米手机3与微信合作,15万台被抢光,还当掉了微支付后台。这一切实在是太疯狂了。

其实,小米的粉丝经济学并不神秘,它源自于美国苹果公司,但却将这种粉丝经济扩展到极致:作为创始人的雷军,并非像苹果公司的乔布斯那样遥不可及,而是作为小米品牌第一人冲在社交媒体第一线上;他创办米粉节,让全国各地的小米粉丝们有了一种集体归属感;并且在全国各地创办小米之家,不断推出针对粉丝的线下活动;从微博到微信,小米可谓深谙社交媒体的沟通交流之道。这一系列举措让小米公司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2013年的估值已经高达100亿美元。

由此可见,粉丝经济的核心本质是品牌社群。只不过这个品牌社群既是像小米一样的纯社交网络的品牌社群,又是像苹果一样线上线下融合的品牌社群。围绕着品牌社群,粉丝关系的经营尤为重要。基于此,小米总结了一个九字战略:“定战略、做服务、涨粉丝”。一是将社会化营销定为品牌的主战略;二是服务营销,即快速服务和全民客服;三是通过事件营销和活动涨粉丝。

以聆听和事件吸引粉丝,在服务中加强粉丝的认同,促进粉丝的不断互动和参与,通过粉丝参与到产品、活动和社区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粉丝社群,又通过爆米花、米粉节、同城会、小米之家等形成粉丝的认同和归属感,这一系列的具有创新性的粉丝活动,都逐步建立起了米粉的仪式和信仰,并最终打造了一个最忠实的用户群体,形成了一种数百万用户参与的粉丝经济学。

虽然信任不是一天可以建立起来的,也不是只凭借一个微信或者微博就可以改变的。但对于企业而言,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在路上!

备注:书中大量的案例图文、系统介绍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读者朋友们可以关注“叶开”微信公众号(ID:yepoint),回复文中所提的相关关键字来阅读详文,用微信扫一扫如下二维码即可关注,也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叶开”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