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13240100000087

第87章 附录: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5)

事件发生后,当时统治台湾的清朝,按照近世以来东亚世界惯例,即漂流民送还体制,对琉球漂流民进行了处理。关于漂流民送还体制,请参照赤岭守《清代の琉球漂流民送还体制について—乾隆25年の山阳西表船の漂着事例を中心に》(《东洋史研究》58号,1999年12月)、荒野泰典《近世日本与东亚》(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年)等。日本在整个近世,也始终遵循这一体制对漂流民进行保护、送还。而漂流到该体制之外的地方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周知的事实。所以,明治5年5月11日,该事件明了后,明治政府只是把它当作一直频发的漂流案件之一,没有特别重视。日本想法的改变是在7月,柳原前光与英国上海总领事会谈之后。赵国辉:《近代初期中日台湾事件外交》,海峡学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明治政府听上海总领事说,欧美遇到同样事件的话,会即刻派遣军舰问责,索要赔偿金后,才知道欧美各国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法,开始重视该事件。Eskildsen Robert:《明治七年台湾出兵の植民地的侧面》,《明治維新とアジア》明治維新史学会編,吉川弘文馆,2001年。此后明治政府接受美国驻厦门总领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关于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请参照爱德华·豪士著、陈政三译《征台纪事牡丹社事件始末》,台北:台湾书房,2008年。的建议,向抱有中华世界传统领土观念茂木敏夫:《中华帝国の「近代」的再编と日本》,《岩波讲座 近代日本与殖民地1殖民地帝国日本》,1992年。的清朝提出按照西洋的主权支配权一致原理前引,Eskildsen Robert,2001年。,“台湾东侧为无主土地,日本派遣军队征伐原住民是正当行为”的主张,并最终决意出兵台湾。前引,松永正义,1978年。

该事件因使清朝承认日本的征台行为和确认琉球归属日本前引,赵国辉,2008年。这两点,而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利益。但是,作为日本以“万国公法”和军事力量问责清朝领域内的实效支配的结果,该事件还标志了在近代不能再以东亚传统秩序观和领土观来有效应对国际问题,并成为日本的台湾侵略论的契机,并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引,茂木敏夫,1992年。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点,即台湾出兵在7月4日以后,报纸新闻连日报道在关于台湾出兵的渗透度,牧原宪夫氏在《日本的历史13 文明国をめざして》(小学馆,2008年,第221页)中,指出了报纸对台湾出兵迅速应对,向国民提供了信息的事实。“台湾出兵计划在政府内部严格保密,正式公布是在西乡从道出航以后,但是根据报纸新闻的信息,大致内容已为人知。”,并出现大量关于台湾出兵的著书和建议书,由此成为近世以来日本人台湾认识转换的契机。所以,接下来就利用这些报纸和著书、建议书等,论述近世以来的台湾认识经过台湾出兵而转变的过程。

§§§第一章《东京日日新闻》中读取的日本人台湾认识

《东京日日新闻》创刊于明治5(1872)年2月21日,不仅是东京现代报纸的鼻祖,在整个明治言论界,也是很引人注目的。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明治5年3月和《新闻杂志》、《横滨每日新闻》一同被公费收购后下放给各府县日本新闻协会编:《地域别日本新闻史》,1956年,第115页。,还由于它通过台湾出兵的报道,建立了在言论界的牢固地位。土屋礼子:《明治七年台湾出兵の報道について—『東京日日新聞』を中心に》,明治维新史学会《明治维新与文化》,吉川弘文馆,2005年8月。

刊载关于台湾出兵的报道的契机,是明治7年4月6日出现的一封“来信”。“来信”,《东京日日新闻》,明治7年4月6日,652号。“来信”称,由于厅议决定问罪台湾,横滨米价暴涨,并批判《东京日日新闻》对于如此重大的事件没有任何报道。关于台湾出兵的最初的报道,是在明治7年4月9日。报道了《The Japan Gazette》诏书发布前的3月30日,日本对台湾“进行宣战”。(前引,土屋礼子,2005年。)《东京日日新闻》以回应“来信”的形式,在4月9日的“海外新闻”栏中,刊载了关于台湾问题的报道。4月9日的报道,实际是翻译、转载的《The Japan Gazette》关于台湾问题的报道。日本人写的关于台湾的报道,最初是见于《台湾信报》。山口功二:《ニュースの発見(2)—『東京日日新聞』と岸田吟香のジャーナリズム》,《评论·社会科学》49号,1994年3月。另外,由于派遣了岸田吟香作为首位从军记者,现地时刻变化的局势得以成功传入日本。由于当时对于战争报道的限制并不非常严格铃木健二:《战争与新闻》,每日新闻社,1995年,第14页。,因此得以打破除在居留地的外国人和一少部分政府高官外,民众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状态;其他大多数日本人也得以容易地获知最新局势。实际上,岸田逗留台湾不过是5月22日到6月20日的非常短的时间。其间,经过回国后1个月的休养,在“台湾信报”栏中,通过“台湾手稿”向国民传达了台湾的局势。有关岸田吟香,请参见秋山勇造《明治のジャーナリズム精神》(五月书房,2002年)、杉浦正《岸田吟香資料から見たその一生》(汲古书院,1996年),草野美智子、山口守人《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台湾”理解》(《熊本大学综合科目研究报告》4号,2001年3月)等。

因此,本节主要通过分析《海外新闻》、《海外信报》等《东京日日新闻》刊载的关于台湾出兵的报道中从海外获得的信息,以及岸田的《台湾信报》、《台湾手稿》中特别提及台湾认识的报道,来展开论述。

1外国人的台湾认识

《东京日日新闻》首次刊载关于台湾的报道,是明治7年4月9日;而反映欧美人的台湾认识的报道,则最初见于明治7年4月10日的《海外新闻》。《海外新闻》,《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4月10日,656号。该报道系转译《The Japan Gazette》的报道,“化外人,如此食人之种族,责罚之亦属当然,而今非不知此也”,认为“责罚”原住民的根据在于他们是“食人之种族”。

另外,4月16日的《海外新闻》栏《海外新闻》,《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4月16日,662号。中,也提及台湾出兵,“台湾征讨其议已决,当率军兵至彼岛,登陆支那领外曾恼杀日本人之化外人居住之地方”。从这段报道来看,可知欧美人将台湾岛内分为清朝领和清朝“领外”;而清朝“领外”的原住民则是“化外人”,是清朝统治所及之外的人民。

关于台湾岛是否属于清朝领土,原住民是否是食人族的议论,也多见于其他报道。《台湾信报》12号,《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6月2日,704号。明治7年7月18日的《海外新闻》《海外新闻》,《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7月18日,746号。则详细转载了刊载在“Tokyo Journal”的“The Japan Gazette”报的内容,“‘福尔摩沙(Formosa)处支那化外,故而日本人膺惩之亦是正理’”。这里,福尔摩沙(Formosa),即台湾全岛都属“支那化外”这一点,与其他报道不同。

以上,欧美人所理解的清朝在台湾的领有范围,虽因人而异,多少有差,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一致认为台湾原住民是“食人蛮族”或“化外之民”。

《东京日日新闻》于同年6月7日期,在“海外新闻”栏中分数次刊载了副标题“台湾纪行”的译文,“在留支那国之休斯(音)氏访问福尔摩沙(Formosa)十八种族之酋长托克托库(音)记事”。《海外新闻》,《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6月7日,709号。

6月7日的报道说:福尔摩沙(Formosa)之中央东方以南之土番,嫌支那人,又拒其他洋人之入,带有恐惧他人知其土情势之气质。因故,拒为开发田地而往来土番之人到丘陵之麓。虽逢暴风漂流而至之不幸海客,亦厌其上陆,偶有漂着之人,则与之为难,使心怀恐惧。称原住民由于有排斥外部侵入者的心理,而加害漂流民。

翌日发行的710号《海外新闻》台湾纪行二,《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6月8日,710号。中则说:“唯蛮民互相杀伤以谋报复。若杀一人,则杀多人以复怨。因之战而复战,争斗不止”,原住民反复战斗。读到这里,新闻的读者似乎会对原住民抱有恐怖心理。但是,实际休斯(音)进入原住民的居住地后的感想,却对原住民抱有好意,给读者以不同的印象。

6月9日的《台湾纪行》《海外信报》三,《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6月9日,711号。中说,“近土番地界,风景随之荒凉,耕地弥稀。村落只围绿树竹屋,民舍之制甚淡雅,器具家什亦粗备”。用“淡雅”一词来表达对原住民住居的实际观感,可见他对原住民的住居抱有好印象。此外,他继续道:土民遇人最厚,招余辈让座。又多人作陪,供饮食,似甚有礼。……舞剑于前时,肝胆俱寒。库阿里兹库(音)人其后亦往来甚亲。根据其自身经验,介绍说原住民是“亲切”“有礼”的人。在14日的“台湾纪行”《海外新闻》,台湾纪行三,《东京日日新闻》1874年6月14日,715号。中说:库阿里兹库(音)人以外,托克托库(音)之部下人民中,有野蛮暴恶之风者亦少。其性质之差异,只在过度亲切而已,性恶之人固非全无。然其性善者,亦习于恶俗,自然恶化者。记述他所接触的台湾原住民“性善”,只是“习于恶俗”。接着,他又说明原住民的“恶俗”是“与其他未开化国人们相同,福尔摩沙(Formosa)之土番轻生命如草芥”。但又接着说:“此土番中食人者,其妄杀他国人之恶风亦渐渐消灭,可谓渐趋开明之域也,犹有行大改革之萌芽。”得出结论说原住民是有开化可能的。

总的说来,据《东京日日新闻》,欧美人一般认为台湾东侧是化外之地,食人蛮族居住于此。而实际进入台湾东侧,与原住民有直接接触的休斯(音)则认识到他们也是“善良而有开化可能的民众”。《东京日日新闻》的读者,从这些报道中会得出关于原住民的正负两种印象。

2《台湾信报》中岸田吟香的台湾认识

明治7年4月13日以后,《东京日日新闻》连载了日本首位从军记者岸田吟香的《台湾信报》。该栏目在报道台湾出兵局势等具体事件的同时,也记录了记者自身的台湾观。吟香赴台前写于长崎的《台湾信报》《台湾信报》第7号(《东京日日新闻》明治7年5月15日,688号),是理解他赴台前的台湾观的很有意思的报道。

该栏中刊载了台湾全岛图,将台湾地理从视觉上很容易理解地展现给了读者,并配以文章说明地图上的事项。松永正义认为此地图很可能来自李仙得。(前引:松永,1978年)该文开头介绍台湾地形说:“台湾为南北近百里的大岛。东西约二十五里。中央一带有高山,南首北尾,如卧龙蜿蜒起伏。”接着说:其山之西,面向支那国。古来支那人多渡于其地为农商之业,产砂糖、米、木棉,尤以砂糖为多。常输出外地。有台湾府、有澎湖县、有大武郡。有淡水港,其他泊舟港口亦多。土人亦与支那人相交,或通婚,甚稳和。此称熟番。气候热,地处二十度至二十五度之间。山之东为土番。西南云寮枋,乃支那领地与土番之交界。首先,关于原住民,吟香称其为“土人”,并说明其中与“支那人”有交往的是“熟番”,而居住在台湾东侧的原住民是“土番”。吟香对原住民的区分和称呼,与近世幕府编纂的史籍以及《华夷通商考》等民间书籍表述不同。可以说,吟香在报纸上介绍了全新的原住民情报。

而关于台湾的疆界,吟香认为以“寮枋”“寮枋”似为“枋寮”之误记。“凤山八社,皆通傀儡生番(中略)枋寮口……”(台湾文献丛刊4《台海使槎录》卷八,番俗杂记,番界,第167页。)为“支那领”内外的界线。吟香的领土观成为了明治政府出兵台湾的依据,而“海外新闻”一栏也介绍了他的领土观。由此可见,明治7年5月,吟香的领土观已为统治阶层所接受。

该文接着记载:其中一半,称牡丹人种,性猛恶,不似人类,好为斗争,屠负者而食其肉。去年杀害琉球人即在此处。……古来未有至其地者,以故人种物产不详,然大抵与虾夷人同。指出引起台湾出兵的“牡丹社种”是食人蛮族。该文中更值得重视的是,吟香认为他们与“虾夷人”即阿伊努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