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13237500000015

第15章

4.1 运输管理概述

4.1.1运输的功能与原理

1. 运输的功能

在物流过程中,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物品的运输将空间上相隔的供应者和需求者联系起来,使供应者能在合理时间内将物品提供给需求者。因此,运输提供两大功能:物品位移和物品短期库存。

1)物品位移运输

实现物品在空间上的位移,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物品在不同的位置,其使用价值实现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效用价值是不同的。通过运输活动,将物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也就是创造物品的最佳效用价值。

2)物品短期库存运输

还可以对物品进行临时储存。一方面,如果运输中的物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再次运输,卸货和装货的费用可能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如汽车)中的费用时,就可考虑将运输工具作为物品暂时的储存地点。另一方面,当仓库空间有限时,也可考虑选择利用运输工具作为物品暂时的储存地点。

2.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

管理和运营的运输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原理

这是指装运规模的增长,会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例如,整车运输的每吨成本低于零担运输。也可以说,诸如铁路或水路运输方式等的运输能力较大,因而其每单位重量的费用要低于汽车或飞机之类运输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

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转移一批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按整票货物的重量分摊时,该批货物越重,分摊到单位重量上的成本就越低。

2)距离经济原理

这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货物提取与交付有关的固定费用,随运输距离增加,分摊到单位运输距离上的固定费用会降低。根据距离经济原理,长途运输的单位运距成本低,短途运输的单位运距成本高。

3)速度原理

这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运输速度的增大,货物的单位运输成本将上升。这是因为,运输速度越高,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越多,对运载工具及运输组织工作的要求越高,因而会使运输成本增加。但是,运输速度提高,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时间越短,又使得运输实现的时间效用价值越高,如有利于缩短到货提前期,减少库存和降低存储费用。

4)直达原理

这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装卸次数的减少,货物的单位运输成本将下降。直达运输可以提高送达速度,减少中转换装,节省装卸费用,并减少货损货差。因此,在运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直达运输。

5)适度集结原理

这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对货物进行适度集结,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率和效益。这主要是由运输的规模经济特点所决定,因此,在实际的运输中,企业通常倾向于采用集运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但是集运过程也会增加货物集结成本,影响运输速度,可能降低服务水平。

4.12运输系统构成要素物流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运输手段、运输对象和运输参与者。

1.运输手段这里是指物质手段,主要包括运输工具、运输线路(通道)、运输站点及配套设施等。

运输工具是运输的主要手段,包括铁路机车和车辆、公路机动车辆、船舶、飞机等。

运输线路和通道是运输的基础设施,例如,铁路线路、公路、水运航道和空运航线等。

运输站点及配套设施就是运输网络的节点,例如,铁路车站、编组站、汽车站、货场、转运站、港口、机场等及其配套设施。

2.运输对象物流

运输对象统称为货物。根据货物对运输、装卸和储存的环境和技术要求,货物可以分为成件物品、散碎物品、液态物品、危险物品、易腐物品、超长超重超限物品等几大类。这种分类对制定物流共性标准有一定帮助。

成件物品是指可以按“件”为装卸、运输、储存单元和体积适中的物品。例如,机电产品、成件的百货商品、袋装或箱装的食品、袋装的水泥、简装或罐装的液体商品等。

散碎物品也称松散物料,是指不能以“件”为运输、装卸、储存单元的,呈颗粒状、碎块状或粉状的物品。例如,煤炭、砂石、粮食、水泥等。

液态物品是指呈液体状态的物品。例如,石油及其液体石油产品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污染环境的物品。例如,汽油、炸药、有毒化学物品、放射性物品等。

易腐物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例如,鱼类、肉类和蔬菜生鲜类食品等。

超长物品是指物品太大或者太长,在一个单位运载工具上放不下,需要跨装运输的物品。超重物品是指重量大于所装车辆负重面长度的最大容许载重量的物品。超限物品是指一件物品装车后,在平直线路上停留时,货物的高度和宽度有任何部位超过车辆限界或特定区段装载限界。

3.运输参与者

这里所说的运输参与者是指货主和承担运输任务的人员。他们是运输活动的主体。

1)货主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委托人(或托运人)和收货人。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共同目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将货物从起始地转移到指定的地点,包括对收发货时间、转移时间、收发地点、有无丢失损坏和有关信息等方面的要求。

2)承运人承运人是运输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可能是运输企业或个体运输业者。承运人是受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委托,按委托人的意愿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委托人委托的运输任务,同时获得运输收入。承运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或在不影响委托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运输和配送,包括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进行配货配载等,以降低运输成本,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

3)货运代理人货运代理人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不是承运人。货运代理人把来自各种客户手中的小批量货物整合成大批量装载,然后利用承运人进行运输。送达目的地后,货运代理人再把该大批量装载拆分为原先的较小的装载量,送往收货人。货运代理人的主要优势在于因大批量装载可以实现较低的费率,从中获得利润。

4)运输经纪人运输经纪人是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跟踪管理等。

4.1.3运输管理的内涵和原则

1.运输管理的内涵

运输管理是对涉及整个运输过程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的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求用同样的投入,创造更多的运输价值,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市场的宏观管理(即政府主管部门对运输行业的管理)和运输业务的微观管理(即企业对物品运输过程的管理)两个层面。其中,运输业务的微观管理包括:

(1)发送管理。发送业务是根据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定,按照运输计划,将物品从起运地运往目的地的第一个环节。发送业务对整个运输工作有很大影响,关系到物品运输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因此,各有关当事人应协调行动:托运人应做好发送前的落实货源、组织配装、检查包装标志、安排短途搬运、办理托运手续等一切准备工作;承运人应做好及时安排运输工具等工作,最终保证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并按时完成发送任务。

(2)运输安全管理。在运输过程中,物品要经过多次装卸和搬移等环节,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减少货损货差。要努力防止运输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健全各项运输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应及时处理运输事故,一旦发生运输事故,有关各方当事人要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3)接运管理。接运业务是将到达的物品在办理了交接手续后,及时地接运到指定地点的工作。它关系到整个运输所需时间的长短,涉及物品质量,还涉及物品能否及时入库和使用或出售等问题。

(4)中转管理。当物品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不能依靠一次运输直达时,就要经过二次运输而发生中转作业。中转作业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及时接运前一程运输的物品,又要通过二程运输,及时发送该物品。因此,对提高运输质量而言,加强中转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2.运输管理的原则

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中,对运输组织管理应贯彻“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1)及时,就是按照产、供、运、销等实际需要,能够及时将物品送达指定地点,尽量缩短物品在途时间。

(2)准确,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要求防止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准确无误地将物品送交指定的收货人。

(3)经济,就是通过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实施配货方案,节约人力、物力和运力,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合理地降低运输费用。

(4)安全,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防止物品霉烂、残损及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物品的完整无损。运输管理,就是应按照运输的规律和规则,对整个运输过程所涉及的运输市场、物品发送、物品接运甚至物品中转,对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组织和平衡调整,监督实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4.2现代运输方式

4.2.1基本运输方式

现代运输中的基本运输方式共五种,分别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每一种基本运输方式都可以单独为企业所利用,而在每一种运输方式条件下,由于其各自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因此,在适于运输的货物品种、运输距离、运输速度、运输成本、运输规模及运输服务的可得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别。

1.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是以铺设的钢轨引导列车向前运行的。铁路车辆在钢轨上运行,其行走阻力较低,因而铁路运输一般速度较高。

铁路按若干单个车辆组成列车的方式组织运输,列车的动力部分(机车)和载运部分(装载旅客和货物的车辆)是分开的。这样就整个列车的载重而言,载重量方面几乎没有限制。但是由于铁路固定设施的工程费用、建筑材料和器材设备等需要量很大,因而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尽管如此,其运输成本却是较低的(仅次于水运)。而且,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能基本保证全年运输。另外,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就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

我国幅员辽阔,铁路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在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担负着中、长途旅客和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

铁路运输建设和发展正朝着服务功能多样化、服务质量优质化、组织管理现代化、货物运输重载化、列车运行高速化、路网结构合理化、货运集散协作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铁路货物运输类型

(1)整车运输。这是指托运人向铁路托运一批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或性质需要以一辆或一辆以上的货车装运的,应按整车运输的方式向铁路(承运人)办理托运手续。

(2)零担运输。这是指托运人向铁路托运一批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和性质均不需单独使用一辆货车装运的,可按零担运输方式向铁路(承运人)办理托运手续(除按规定不得按零担办理的货物外)。

(3)集装箱运输。这是指托运人向铁路托运的适合以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可按集装箱运输方式办理。并不是所有货物都适合用集装箱运输的。有些货物虽然从技术角度看是能够用集装箱运输的,但从经济角度看并不一定适合。

在铁路运输中,企业一般可以选择采用铁路提供的运输工具或自备运输工具。

3)铁路货物运输基本作业

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包括货物的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和到达作业。

(1)货物的发送作业。货物在发站所进行的各项货运作业,统称为货物的发送作业。发送作业主要包括托运、受理、进货、验收、制票、承运、装车等环节。

(2)货物的途中作业。货物在运输途中需要进行的各项货运作业,统称为货物的途中作业。主要包括途中货物的交接和检查、货物的换装整理、货物的运输变更、整车分卸及运输障碍处理等。上述途中作业中的货物交接、检查和整车分卸属于正常作业,而换装整理作业、货物运输变更和运输障碍处理属于由某种原因引起的非正常作业。为了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必须密切配合,严格按规定操作,尽可能减少非正常途中作业的发生。

除上述作业外,零担货物和集装箱货物的中转作业、易腐货物的途中加冰加盐或控温作业也属于货物的途中作业。

(3)货物的到达作业。货物在到站所进行的各项货运作业,统称为货物的到达作业。主要包括货运票据的交接、货物的卸车及货物的交付与搬出。

1)公路运输的特点

公路运输一般是指汽车运输,它与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相比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满足多方面多种运输需要;

②可做到取货上门,送货到家(门到门运输),实现直达运输,不需中途换装;

③运送速度较快;

④始建投资较少,较易兴办,资金、设施转移的自由度大;

⑤单位运输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