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少林五形八法拳与实战术
13236700000007

第7章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气说

炼气,非但易筋赖于此,更是洗髓必由之门径,是易筋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除张义尚先生在《真传易筋经》中披露“九转呼吸法”外,余下各版本均不见记述。这里所说的“炼气”,是有别于世面流传的所谓“气功”方法的。“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这“一口气”,简而言之,就是锻炼呼吸的方法。

前文在形中提到的形气合一,只是比较粗浅的炼气功夫。因为动功是有为法,着于迹相,属于后天的范畴。动功炼气,要以呼吸为功,以运使为效,以刚柔为主旨。就像古时打铁要用橐龠(音驼月)来鼓吹炉火一样,火借风势,钢才得以锤炼。风极柔软,却可以炼钢至纯,这就是呼吸妙用的比喻。故原传太极十三势讲“极柔软才能极坚刚”,后有人干脆直接讲“会呼吸才能极坚刚”,玄机尽泄。打铁当然要看火候,全靠风力来掌控,引申到练功中,呼吸的快慢、长短、轻重、升降、吞吐自然很精细、巧妙,这样才能使生理发生变化,筋骨气血得以改善,从而达到内壮外坚的效果,即如《古本易筋经》中云“其气元升降抑扬,呼吸之顿荡往来,神明于心而不执于一方,斯为得窍也”。而真正的易筋经炼气功夫,追求的是神气合一、返还先天、与道合一的境界,与形气合一同为呼吸之功,但境界不同,层次有别,火候各异。它不弄玄虚,不涉神怪,朴实无华,是以对生命的实践来完成人生目标的一门人体科学。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禀自父母的先天内呼吸即成为生命的原动力(人能自主呼吸,就是内呼吸的作用。中医脉学上讲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故称内呼吸为原动力),后天的口鼻外呼吸即开始工作,一呼一吸之间,一切生命活动均赖于此。呼吸一停止,生命很快终结。既然呼吸系之生死,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运气说》中说:“人能运气生精,使精生神,则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以及四肢百体,毫发皮肤,皆有光天化日之气象,无嶂翳昏迷境界,不亦羲皇上人哉。谚语云:人亦小天地。洵不诬也。古仙云:服气不死。又云:还丹永命。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诀,便是学仙人。皆为导引逆流而发也。修炼之士,可不留心于呼吸哉!”炼气功夫集中体现了道家“盗天地,夺造化”的学术思想和人生态度。说来有意思,道家所谓的“返还”其实就是要回到人在母体内胎儿时的样子,使机体处于平衡生长状态。什么返老还童、长生久视、返璞归真,无不基于这一理念而去实践。人的外在形体是不可能回复到胎儿时的样子的,只有“胎息”(内呼吸的基本表现形式)这一状态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是可以达到的。现代医学所讲的胎儿在母体时借助脐带吸收养分的说法,没有古人在生命微观世界里的探索所揭示得深刻。

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曾经对“胎息”有了详尽的记述和深刻的认识。《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人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铭》又说:“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唯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前者明理,后者讲法,两部经合起来虽不过百余字,却述尽玄机,真抵丹书万卷!曹文逸真人在《灵源大道歌》中亦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施终未了。”由于人的后天呼吸是短促、粗重的,必须通过炼气的方法,使之匀、细、深、长,这样支持外呼吸的内呼吸就会随着功夫的深入,被慢慢地激活,并且越来越旺盛,进入“胎息”的状态。通过“胎息”打开了“玄关一窍”,一切生理机能都处于高度的自主化和有序化,这就是中国道家学术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实现代科学就人体修炼中的“胎息”这一现象,也曾做过深入的研究。据有关资料显示,人体在保持外呼吸频率极低的条件下,可大大降低细胞的兴奋度,有效消除神经细胞的紧张。这时人体能量消耗降低,新陈代谢减慢,机体耗氧量减少,而机体储能开始大大增加。已知的科学数据显示,人体在完全“胎息”状态下,基础代谢甚至可减少百分之六十左右,耗氧量可减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血液中的氧浓度明显升高,血流加快,身体末梢毛细血管得以疏通,短时间内体温会有上升,说明机体热能开始增加。一方面在低氧状态下,人体内的癌细胞受到抑制,并逐渐切断其能量的供给,使之不再继续生长,并慢慢萎缩至死亡;另一方面,“热”是高级生命的重要体征,随着体内热能的增加,健康细胞的活性和自我识别能力大大增强,对能量的摄取要高于那些病老的细胞,这就加快了那些病老细胞的死亡进程,最后被新生细胞所代替。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细胞的“饥饿疗法”,目前引起了西方医学界的极大关注,针对诸如肿瘤等一些疑难疾病,此法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实践。

在人体恢复健康、进入具有旺盛活力的状态后,体温会比正常人低二二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低体温状态是人类长寿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在自然界中,呼吸频率越高寿命越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狗每分钟呼吸五十次左右,平均寿命只有十到十五年;而龟只有每分钟二到三次,寿命可达五百到一千年。我们的祖先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疾病作抗争的同时,不断进行模仿、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这些抵抗疾病、延缓衰老、开发潜能的方法。今天,强大的现代科学在某些疾病面前依然显得有些无力,而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那个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古代,就已经很完整地掌握了克制疾病与延缓衰老的方法。我们在炫耀古老文明源远流长的时候,是不是要从另一个方面重新审视它的客观价值呢?

知道了“胎息”的重要性,下面简单谈一谈炼气功夫练至“胎息”的步骤和方法。关于自身清静修法的道家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是面对满纸铅汞之类的譬语,如果不知道其中真正所指的实事,恐怕在故纸堆里转了一辈子也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古人用心良苦,既担心大道湮灭,又恐落入奸邪手中,故以隐语著书传世。在《钟吕传道集·论朝元》中吕洞宾说:“炼形止于住世,炼气方可升仙。世人不达玄机,无药而先行胎息。强留在腹,或积冷气而成病,或发虚阳而作疾。修行本望长生,似此执迷,尚不免于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气生,真气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炼气,炼气以成神。”每见世人传一些炼气方法,人手即教人屏住呼吸,然后心中默数,并辅以咽气观想等等,吕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弊端。炼气功夫做到胎息的境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修炼过程。《真传易筋经》中所传的炼气功夫有九转,其中导气、火气、水气实际上是借鉴了藏密修法,前文讲过,这和它的流传地域有关。

在《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有“气为官骸使说”、“气有度数证”、“呼吸论”、“呼吸歌”、“呼吸诀”等章节专门论述炼气功夫,其原理次序极为详尽,但具体操作以及火候运用却没有讲。由此可见,当年周述官已得炼气真传,但亦遵古训秘而不宣,但一句“导引内功,呼吸第一”已证明炼气确为易筋经核心之秘。据我所知,按道家所传的易筋经炼气方法,有服气、调气、闭气、伏气四转,即可尽其妙。按中医理论,人的外呼吸是靠肺来主司的,三焦之中,上焦以心肺为主,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灌溉,营卫一身。心肺功能的强弱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标志,所以服气的功夫人手即要心息相依,这是它的主旨。心息相依有一句重要的口诀叫“心随息转”,意思是说,呼吸成了主人公,心神是寄托在呼吸上而存在的。一些初练功夫的人,尤其是练静功的时候,想尽办法来排除杂念,追求所谓的“一念代万念”,殊不知这一念还是杂念,和练功有什么关系呢?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到头来搞得神疲气乏,练功很久却没多大进步。而真正掌握了心随息转的操作要领,很快就会使纷乱的心神平静下来,头脑空明,原来粗重的呼吸也渐渐平伏下来,而变得匀、细、深、长,当感觉到内息亦随之一起一伏的时候,那就真正是“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了。这就是道家功夫的善巧。平时无论行走坐卧,一有闲暇,即行此法,命功纯处,性功亦显,静极生动,习者自会觉得体内气机变化万千,整日身心如春风荡漾,气血舒畅,百疾不生。调气是闭气的前行,经过服气的锻炼,心神专注,意用已纯,可稍有一丝有为的火候,调动内呼吸显现,与外呼吸一进一出之间相互呼应,其中有调天中呼吸、地中呼吸以及天地同调的细微火候运用,当由师传,方可体会“息息归根”之验。调气功深,即可转入闭气的锻炼。即以鼻引气而闭之,心中默数,待不能忍受时以口微微呼气吐出,再引气闭之,反复行之,渐渐增加闭气的时间,不可勉强,以自然为要。呼吸之轻,要以“鸿毛著于鼻口之上,吐而鸿毛不动”为度。

因为有前面服气、调气的基础,闭气行之较易,但不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年老体弱的人炼气,以服气、调气为主,待气机发动,即有祛病强身的效果,但也可练至胎息的境地,不过与个人的禀赋高低和勤奋与否大有关联。以前常听到有人因为练吐纳功夫生吐血之疾,那是没有前行的基础,强行闭气伤肺所致,可见不得真传,练功夫非但无效,倒适得其反了。功夫练到伏气的阶段,神抱住气,意系在息,内气不出,外气反人,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河车自转,玄关洞开,先天一气,不招即来,什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都是水到渠成、拾级而来的。不过,胎息之后那才是真正洗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