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13236500000019

第19章 少林气功(3)

“坐禅功”锻炼不是通过身体的激烈运动而达到锻炼目的,而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自我意识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而达到健身作用的。这种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控制和调整,能使机体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逐步增强调整力,适应力,提高免疫力,康复力,促进人体内的动态平衡,调动机体内在潜力,进而起到治病强身的功效。

武术爱好者或慢性病患者,只要对气功有正确的认识,并始终不渝地常年坚持锻炼,肯定都会从中受益,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节第二部分:大金刚气功

“大金刚气功”又称“金刚气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气功的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捷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基本姿势:

一、预备势(金刚顶立势)

动作说明

身体直立,两腿平行分开,两脚尖朝前,中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两腿膝部挺直,两臂自然垂放于体侧,两掌心朝内;眼看正前方。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身体保持端正,收腹、含胸、提裆、沉肩、松臂,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舌抵上颚,合齿闭唇(用鼻呼吸)。

②两脚站立要稳实,脚趾抓地。

③思想集中,意守两“涌泉穴”(足底部第二趾尖与足跟后缘线,中连线的前2/3位置点)。

二、调息(金刚伏虎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臂同时外旋成侧平举,两手成八字掌,肘部略沉;掌心朝上,眼微视前方。

②接上动,两臂屈肘同时内拢至头顶上方,两掌心朝下,中指相对(中间相距约10厘米);眼微视上方。

③上动不停,两掌同时由头顶上方经面前向下沿身体中线垂直按压,两腿随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掌按压裆前,两肘略屈,腋下含空,掌心朝下,掌指相对;眼微视两掌。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两臂动作要连贯、圆活、自然、轻缓;肩背沉松,肘部放松随势而屈,两掌心内含,腕部不可用力;动作轻缓,随意而行。

②两腿成马步与下按掌同时完成。

③两臂抬起至头顶的过程中深深吸气,随两掌下按而缓缓呼气;意念随势由两脚“涌泉穴”沿两腿后侧上升,经“昆仑、承山、委中、环跳”诸穴至“命门穴”沿督脉顺脊椎升至“大椎穴”,经“风府”至“百会穴”;随两掌徐徐下按,意识由“百会穴”沿任脉向下,经“上星、神庭、承浆、天突、膻中”穴至“丹田”;功法中谓之“气沉丹田”。

三、撞掌(力撞山门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臂略外旋向体前伸出,同时向上、向内屈肘成立掌(柳叶掌),分别置于两肩前,略比肩高,肘端下垂,掌指朝上,掌心相对,中间距离与肩宽。眼微视前方。

②接上动,两掌同时变八字掌略外旋,掌指朝上,掌心朝前,平行向正前方推撞出,同时沉肩,坠肘,掌心内含。力达掌心;眼看正前方。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沿体前向上屈肘成立掌动作时,速度要稳缓,肘部弯屈略小于90度,同时配合吸气。

②两掌同时用力向前平行推出时,动作要迅速有力;马步保持不动,在撞推的瞬间,背部略向后撑,同时配合呼气,使力量发挥稳实、通达。

③撞掌以前可将脚跟略抬起,撞掌时用力拄地;使之内气震撼,上下贯通。

④意念在静止时,由“丹田”下引至“会阴穴”,向后经“长强、命门”至“大椎穴”随后向左右分开,分别经肩部的“肩顒穴”顺臂直达“劳宫穴”至十指端;然后以指端、掌心为力点向前猛力撞出,随之将“气”发至无限远。

四、双前冲拳(拳打南山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掌略停顿后,以腕为轴,缓缓外旋至掌心朝上,两肘略屈,置体前与肩平,掌指朝前,两掌间相距约20厘米;眼看前方。

②接上动,两掌用力抓握成爪状,屈肘徐徐收至腰间,同时抓握成拳,拳心朝上;眼看前方。

③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冲出,肘部挺直,高与肩平,两拳成平行,拳心朝下,力达拳面,中间相距约25厘米;眼视前方。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两掌外旋抓握成拳,收至腰间,这三个动作要连贯,速度要沉缓;同时配合动作吸气;从旋掌——扣爪——握拳的过程要连贯、用力。

②冲拳动作要迅速、有力,做到沉肩、挺肘、含胸、收腹、立腰、坐胯,同时配合呼气。

③随双掌外旋,抓拳时,以意念将“气”由无限远收至两“劳宫穴”,双拳冲出时,用指端抵住掌心,并注意“劳宫穴”。

五、侧双冲拳(金刚抖威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拳同时略外旋,由体前迅速屈肘,用力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眼视前方。

②接上动,两拳同时略内旋向体两侧平行冲出,高与肩平,拳心朝下,力达拳面;肘部挺直,眼视右方。

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两拳收至腰间要有力,肘部夹紧,并配合动作吸气。

②两拳分别向体侧冲出要做到迅速有力,身体保持端正,腕部挺直,肩部松沉,脚趾抓地,同时配合动作呼气;意念仍守“劳宫穴”。

六、栽拳(力坠千斤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臂外旋,同时屈肘向上、向内抬起,置于两侧,高与眉齐,肘端下垂,两拳心朝内,拳面朝上;眼视前方。

②上动不停,两拳继续向内压合,至肩平位置,两拳心朝下,置于肩前,两肘平行;眼看前方。

③上动不停,两拳猛力下栽,分别置于胯侧,肘部挺直,拳心朝后;身体保持不动,眼看前方。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两臂向上屈肘上抬时,动作要柔和轻缓,同时配合吸气。

②两拳向下用力栽拳时,动作要迅速,干净利落;同时头颈略向上顶,并配合呼气。

③整个动作要连贯,做到不僵不滞,迅猛力沉;意念仍注守“劳宫穴”。

七、双拳上撞(金刚托塔势)

动作说明

接上动,两臂同时外旋,屈肘向上用力缓缓抬起,分别置于头顶两侧成平行,拳心朝内,拳面朝上;眼视正前方。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两拳由胯侧向上拧旋上举时,要保持臂部肌肉紧张,双拳紧握,略有抖动感;同时配合动作做深长的吸气。

②意念仍注守“劳宫穴”。

八、双按掌(金刚伏虎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拳同时变八字掌,分别向头顶上方合拢,腕部随之内扣,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中间相距约10厘米;眼视正前方。

②上动不停,两掌同时经体前下按,两掌平行横置胸前,掌指相对,掌心朝下;眼视正前方。

③上动不停,两掌继续下按,同时身体随之缓缓立起,膝部挺直,头向上顶,两掌分别置于腹前,掌型不变,眼视正前方。

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两掌向头顶上方合拢时,动作要轻缓,肘部要略屈,手指要放松。

②意念由两掌心“劳宫穴”引向中指端“中冲穴”,随势将“气”向头顶正中“百会穴”贯入。

③随双掌下按至腹前,意念由头顶沿任脉向下直达“丹田”,随之意守约五分钟至十分钟后(配合轻、细、柔、缓的呼吸),即可收功;也可将“气”向下顺两条腿内侧经“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降至足心“涌泉穴”,再行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