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13236500000015

第15章 少林眼功(1)

§§§第一节眼法的应用

少林各派拳法对于眼法在拳术中的运用和锻炼都十分重视。正如拳谚所说:眼随手转,步随身换……拳似流星,眼似电……等,均是描述眼法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

1.技击中眼法应用

实战中,观察对手是很关键的。武术实战一开始就应迅速目测对手与自己的间距,以及对方的身高,体态,判断对手反应是否灵敏,力量强弱,有无经验等。进攻中“情报信息”的获得全靠眼睛,即所谓“灵机于神,目为神首其机在目,敌情预晓”。尤其在单人对多人的实战练习中,眼法的迅疾更为重要。武术界素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目一闪,灵机万变”的说法。有功夫的武术家一般在实战中,对于来自各种角度的攻防变化,都能做到利用眼神的余光,做出相对攻防反应。并能根据对手的面部表情和不同眼神变化,如:冷静、急躁、痛苦、激动、畏惧、迟滞等,来判断对手受击的情况,从而迅速调整和采取更有效的攻击方法,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在实战中,眼神的好坏可以说对于取得战略的主动权至关重要。无论进攻和防御眼睛是不能闭合的。有些人处于不利时往往由于本能的反应和恐惧心理,不自觉地眨眼、闭眼,使反应上产生迟滞和被动,以致贻误战机。增加遭对手打击的可能性。因此在平时武术对练过程中,就要注意在险势多变状态下眼神的锻炼,提高冷静地观察对手和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在单练中,要有意识地捕捉想象中的对手,锻炼自己的眼神迅疾明快。即练拳无人似有人,行拳有人似无人。

从战术角度讲,威严凌厉的眼神往往在气势上能压倒那些经验不足的对手,使对手心理上紧张和畏惧,从而影响其技术发挥。在配合战术的应用中,利用眼神的有意识晃动所采取的战术上的假动作也往往造成对手判断上的失误。如用目光“注视”对手的眼睛,而用余光悄悄地审视对方的腿部,当对手明显觉察到注意他的面部时,一种本能的反应使其不自觉地将防御的重点移到上体,就在这一瞬间,采取突然、迅速的低型腿法重击对方的小腿关键部位(前胫骨,侧膝等),使对手遭到意想不到的攻击,这种“晃上击下,声东击西,指上打下”等利用眼神迷惑对手的战术,在实战中是易奏效的。这种战术既可“先发制人”,也可做到“后发先制”。在少林拳法中,眼神运用极重要,如“视敌人的肩臂,即知其进退者,如见其偏左肩,即知其发右足,偏右肩即知其发左足,各有心得之处。”又如“注其敌目,观其情,审其势,以备应敌……”这些都是武术前辈的经验之谈。

2.表演中眼法应用

眼法与攻、防动作密切配合,可使手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等内外因素,达到高度的统一,融为一体。使拳术,器械的演练不仅增加气氛,而且可以使整个动作呈现一种神情贯注,气势饱满,内外合一的效果。在少林拳法的锻炼过程中,眼神一般是追随武术技击方式中的“主动手”(即具体动作中的主要攻防手位变化的过程)或拳术、器械的主攻方向做相应的变化,每一招式都要与眼法密切配合,做到“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眼神手法配合迅疾、敏捷,充分体现了少林拳法的神形完整和独有的精、气、神态,即所谓“神聚于目,目无神,拳无魂”。许多初学者往往只是瞪大双眼,而不知眼法的运用,自然不易达到神形统一,当然也就更显不出动作的神气和活力。俗话说:“眼无神气,空耗其力。”

眼神必须根据拳法动势,如: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缓、疾等而变化,而且要配合得巧妙。武术表演才能给人以美、勇、健等艺术享受。

§§§第二节武术基本功中眼神的锻炼方法

少林派传统眼法练习,包括“定势动势”两大功法。

一、定势

是自然静止的姿势和固定桩功姿势的功法。简便易行,针对性强。既可以做为配合拳法的眼神练习,又可有效地提高视神经功能,经常锻炼,对培养武术的“神韵”,对矫正和恢复视力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基本姿势

两手握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眼看前方。

技术要领

马步桩姿势,要按照要求做到自然、稳实、端正;眼神可分别做到双睁(怒视),平视(自然),微合(内视),几种不同练习方法;同时要求唇齿闭合,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思想沉静,意守“丹田”。

1.定穿眼

方法:

任选一个适宜的目标,如墙壁,树干,远山,立镜等静止的物体,站好后,“怒目双睁”盯住正前方目标保持不动,好似要将眼前注视的物体看穿一样。

要求:

①根据本人年龄、身体状况,也可采用坐姿、站姿、单腿独立平衡……等静止的姿势动作。

②注视时,眼睛不眨动,不斜视,尽量睁圆。

③呼吸自然,最好采用腹式呼吸;如对镜练习,要“专注”自己的双眼,可有效地控制和调节眼神的威力。

2.左右晃眼方法

①马步或站立姿势,两臂分别左右平伸,与肩平;肘部挺直,腕部屈立:两手变八字掌或柳叶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外;眼看前方。

②接上动头部保持不动,眼球左移,用双眼注视左掌指端;盯视若干时间后,眼球迅速右移,注视右掌指端;重复以上动作。

要点:

①练功略感疲乏时,两臂收至腰间,作短暂休息;也可以练“定穿眼”,与“晃眼”交叉练习。

②“晃眼”功法练习,头部及身体各部位要保持不动,眼球左右晃动要充分,初学时速度要慢些;每组练习左、右各10次,每组之间可略做闭目休息。

3.上下晃眼

方法:

成马步姿势,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头向上仰,眼上看(天空),注视一会儿后,迅速低头下看(地面);反复练习。

要点:

①上下晃眼的动作,下颏上抬和内收,尽力做充分,两眼要圆睁;初练时头部摆动速度可稍缓些,盯上盯下均应对正中位置的目标;呼吸要自然。

②两脚趾用力,象抓在地上一样。保持重心平稳;每组练习10次,中间可略做休息。

4.旋眼

方法:

取马步桩姿势;头部不动。双眼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圆环形旋眼动作,旋转时双眼视线范围应达到极限的程度。

要点:

①“旋眼”时眼球活动要做到充分,初学时速度不宜快,要做到稳缓、顺达、灵活。

②如感到困难,可先在“晃眼”的基础上,进行“十、△、☆”形多角度旋眼练习,习惯后再进行“旋眼”练习。

③也可用自己手指在眼前徐徐划圆,带领眼睛做旋转。

每组练习左、右各5次,每组间可做适当休息,总锻炼次数可根据本人情况灵活掌握。

以上介绍的四种以桩功为主的练眼方法,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功法适应程度不同,因此在练功过程中可能出现眼球麻胀,酸痛,头痛,晕眩等症状,这是由于功法中眼部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正常现象;只要注意掌握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配合适当休息,合理的按摩,并持之以恒,坚持锻炼,上述症状会逐渐趋向好转,有些症状(如头痛,晕眩等症)会自然消失。

二、动势

动势眼神功是与武术动作相结合的练功法,是进一步提高演练技巧和实战意识的最直接的锻炼手段。

1.转视

方法:

取马步桩姿势。上体姿势保持不变,以腰为轴,依次、分别向体右后方、左后方转体,眼睛随势看体后方(极限角度的目标)。

要点:

①分别向两侧转体时,两脚趾要抓地,脚位不可移动;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保持重心平衡。

②转体时中间不要停顿,速度要适中,初练时要做到柔缓,沉稳。

③呼吸要自然,不可憋气;也可随转体配合呼吸。

④初练时,为了避免产生晕眩现象,可在转体过程中暂时闭眼,然后突然睁眼注视,迅速寻找目标。练习次数以左右各10-20次为宜,初学者要因人而异。

2.观天

①马步姿势,两手屈腕成八字掌,置于头顶左右两侧上方,掌心朝上;指朝内,两“虎口”相对,两手间距约35-40厘米;头部上仰眼看上方。

②眼看头顶上方(星、月、云、天空、室内天花板等柔和光线的目标)正中的一个方位,保持不动;两脚同时蹬地,两腿逐渐伸直成站立姿势,同时配合动作吸气。

③接上动,两腿逐渐屈膝半蹲还原,同时配合动作呼气。

要点:

①身体起落的动作要缓慢,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要保持姿势端正,稳固。

②两掌“托天”上起时,力达掌心;上体要保持正直,松肩,展背,立腰,收臀,含胸,收腹,开胯,吊裆。

③呼吸与动作配合要自然,协调,深长,柔和,不“努”不“憋”;下颏上抬的角度不宜过大,以不影响呼吸顺畅为原则。

④两眼要圆睁,动作过程中不眨眼,盯着目标,做到“神不外散”;仰头“观天”所选择的目标以静止物为宜。

⑤此动作每组练5次(一起,一落为一次),每组间要安排适当的间歇。

3.领眼

方法:

“领眼”功法可结合武术基本动作练习,眼视线随动作移动逐步提高眼神上下、左右协调,变换的能力。

三、其他

除了上述练眼方法外,进一步结合拳法,器械套路练习也十分重要。在跳跃,滚翻,跌扑,折叠,旋转,奔走等动作中,深刻体会眼神在表演和攻防实践中的意义,使武术中的基本进退,起伏,跳跃,闪避等动态变化与眼法的运用密切结合,达到神形统一,协调完整的艺术效果。如作冲拳,踢腿等基本功练习时,两眼以“专注”正前方(目标)为宜。要求头不动,眼不眨,即所谓“眼不斜视,怒目专注”。又如做歇步左、右转换,前后扫腿,左右仆步穿掌等练习时,都要求做到手眼相随目随势转,只有形神配合协调,适宜,才可能在动势转换过程中做到舒展,迅速,有力,灵巧,准确,才符合少林武术技法的要求。当然,眼法与动势中的刚柔、疾缓等具体风格、特点配合时要求十分严谨。结合套路练习眼法开始有一定团难,但必须通过套路并结合攻防意识练习眼法,使眼神在多变的势态中得到既有变化,又有规律的练习。使武术的“神”与“形”的结合更加和谐,传神,紧密和完美。眼功的练习可以提高眼睛的适应性,为过渡到武术高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练出一副好眼功,才能更好地体现少林拳法干脆利落,沉稳刚健,实战性强,动作丰富的特点,以及拳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