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气功点穴按摩术
13236000000026

第26章 伤科疾病的气功点穴按摩治疗(1)

一、落枕

1病因

多数患者因睡觉姿势不适当,枕头过高或过低,头部滑落枕头下边。使颈部斜向一侧,故称“落枕”。也有一些患者是因熟睡时感受风寒,造成颈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还有些患者是工作和劳动中举物时,动作不慎所致。

2症状

起床后,感觉颈部酸痛,强硬不适,转头困难,低头及仰视也吃力,头多歪向一侧,动则疼痛更甚,有的患者还牵涉肩背部疼痛。患部僵硬,并有明显压痛。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闭目,尽量使头、颈、肩、背部放松。

(2)取穴:风池、风府、大杼、肩外俞、肩井、落枕等穴。

(3)手法:点按法、揉法、拿法、拍法、振颤法。

4病例

(1)张某某,男,45岁,北京某研究所工程师。1986年9月5日早晨起床后,感觉右肩颈疼痛难忍,颈部强直,转头、抬头,低头都很刚难,我按上述方法9月5日、6日连续为张某某治疗两次。痊愈。

(2)王某某,女,38岁,北京某公司会计,1987年5月10日晚睡觉时受风“落枕”,左肩颈疼痛,转头困难11日为其治疗一次后,患处轻松,疼痛大大减轻,转头灵活,仍有一点微疼,第二天追访已痊愈。

二、颈椎病

1病因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部骨关节退化增生性病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所引起的疼痛或其它症状的总称。患此病者多数是中老年人。

步人中年以后,由于活动减少,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颈椎的骨关节和软组织也同样出现老化、增生、变性,从而影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颈椎的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出现疼痛等症状。发病与慢性劳损有显著的关系,颈部和上肢长期处在一种特定的姿势,缺乏体育锻炼,如从事打字、绘画、书写、雕刻、修表、缝纫、久坐办公室之人易患此症、、另外,当颈部受到外伤、挫伤或过度活动颈部,以及受风、寒、湿的侵袭,也可导致本病。

2症状

患病后常感到颈部难受、僵硬、酸胀和疼痛。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尔后可反复发作,有轻有重。疼痛还可放射到头、耳后、眼后、颈、背、胸和上臂。重者出现头部不能向某个方向转动,当颈部后仰时,有过电般的感觉,放射至手和手指,伴有手臂抬举及握物无力、手指麻木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闭目,头部、颈部放松。

(2)取穴:风池、大椎、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阳溪等穴。

(3)手法:点按法、拿法、推法、摩法、振颤法等。

4病例

(1)张某某,男,64岁,北京某机关离休干部,患颈椎病好几年,颈部难受,僵硬疼痛,转头困难。1987年8月19日来我处求治,我按上述方法于当天和21日连续治疗两次后,痊愈。

(2)王某某。女,54岁,北京某工厂退休工人。患颈椎20多年,颈部难受,转头困难,间歇性疼痛,两手发麻。1989年7月7日来求治。我按上述方法连续治疗12次(隔一天治疗一次),治疗期间教其“转头功”和“马步推掌功”,嘱其坚持每天锻炼。治疗12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头部转动灵活,无疼痛之感,两手发麻症状已大大减轻,只是偶尔略有一些发麻,基本痊愈。

三、肩关节周围炎

1病因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则称“漏肩风”、“冻结肩”,因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所以也称“五十肩”。

本病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血气不足,筋脉失于营养,或汗出当风,睡卧露肩,感受外邪,以及劳损而致。

2症状

多数患者单侧发病,也有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初期常感到肩部酸痛,活动不利,关节有僵硬感,局部怕凉,逐渐疼痛向颈项及上臂放射,疼痛的部位多不同定,尤其是夜间疼痛较重,有的患者因疼痛而不能人睡或睡后疼醒。如果病程日久,局部肌肉开始萎缩,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患者上臂不能高举、外展、旋转,不能背手。一些患者甚至不能梳头,系腰带、穿衣等。肩关节周围有明显的压痛。

3治疗

(1)准备:目,全身放松。

(2)取穴:门、曲池等穴。

(3)手法:颤法等。患者取坐式,摘掉手表、手镯之类的东西,闭肩井、肩外俞、肩贞、肩髑、肩髂、天宗、云点按法、掌按法、拿法、摩法、揉法、拍法、振

4病例

(1)陆某某,男,53岁,某学会秘书长,患肩周炎多年,右肩部疼痛。1986年4月因工作劳累,疼痛加重,常从睡眠中疼醒,脱衣困难,右手上举不能过头。4月29日,我按上述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疼痛基本消除,患肩、上肢感到热乎乎的很舒适,右手上举能过头了。后又治疗3次,痊愈。

(2)魏某,女,36岁,美国华侨,患左肩周炎一年,疼痛,活动不便。1988年2月在北京探亲期间慕名求治,我接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肩轻松自如,疼痛消失,痊愈。这位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侨无限感慨地对我说:“治疗肩周炎这种病。还是咱们中国的气功点穴按摩疗效好!”

四、腕关节扭挫伤

1病因

腕关节和手与外界接触机会较多,因动作不慎,跌扑时用手掌猛力撑地,抬东西时突然扭转腕关节,以及打斗,都可引起本病。

2症状

腕关节扭伤后,腕关节部位酸痛,轻度肿胀,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握力减弱,局部有明显压痛。

另外,在临床上,要将腕关节扭挫伤和腕骨骨折与脱位区别开来。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疼痛剧烈,肿胀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很明显,并且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腕关节脱位后,腕部隆起,腕关节屈曲,不能背伸,手指屈伸和感觉有障碍。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摘掉手表,闭目,尽量使患处放松。

(2)取穴:手三里,外关、阳池、阳溪、合谷、太渊,大陵、神门等穴。

(3)手法:点按法、揉法、推法、摩法等。

4病例

(1)李某某,男,42岁,北京某研究所工程师。1986年12月10日工作中不慎扭伤右手腕,患处肿胀、疼痛,不敢用力和转动,于第二天来找我求治。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症状明显减轻,还略有一点疼。12月13、15日又治疗两次后,痊愈。

(2)赵某某,女,16岁,北京某中学学生,1987年5月5日骑自行车不慎摔倒挫伤右腕,患处疼痛、肿胀,有明显的压痛。当天傍晚找我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也消了些肿。第二天下午又治疗一次后,痊愈。

五、腰肌劳损

1病因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慢性损伤性腰痛。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多因劳动时,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态,如单肩扛、抬重物,长期弯腰劳动以及习惯性的姿势不良,均可引起腰部软组织过于疲劳而出现腰部的酸痛。或因急性腰扭伤后,未能及时而有效地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及反复多次的损伤,都可引起长期慢性腰痛。

2症状

腰骶部一侧或两侧持续性酸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义减轻。如遇天气寒冷潮湿,疼痛也会加重。久站、久坐后,一般也会感到疼痛。腰部活动范围尚属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肾俞、大肠俞、腰俞,阳关、环跳、委中等穴以及腰部两侧的痛点。

(3)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揉法、摩法、振颤法等。

4病例

(1)王某某,男,52岁,北京某大学副教授,慢性腰痛20多年,劳累和受凉后疼痛加剧。1987年3月3日找我求治,我按上述方法治疗后,患处发热,很舒服,疼痛大大减轻,腰部活动自如、轻松,后又连续治疗几次,基本痊愈。

(2)某某,女,30岁,某歌舞团演员,慢性腰痛两个多月,阴天和劳累时加重。1989年11月9日慕名来求治,我按以上方法治疗一次后,腰部疼痛几乎完全消失,腰部轻松,发热。10、11日又连续治疗两次,痊愈。而且身体素质也有明显提高,面部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这是治疗后经络疏通,气血运行通畅而带来的好现象。

六、急性腰扭伤

1病因

腰部是脊柱活动最大的部位之一,并且负担一定的体重,因此,受伤的机会较多。多发于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缺乏劳动锻炼、偶尔参加劳动的人,青壮年较多见。在生产劳动中,尤其是搬抬重物时,由于用力不当或弯腰用力姿势不正确,以及失足跌倒和受外界暴力碰撞都可使腰部扭伤。另外,从事球类、田径、体操、武术、举重等体育运动项目,以及跳舞做弯腰、旋转等动作时,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用力不当,也可以使腰部扭伤。人体腰部的肌肉和韧带比较复杂,任何一处发生撕裂或过度牵拉时,都能引起腰部疼痛。

另外,急性腰扭伤,在此主要指腰部软组织的扭伤,应与脊柱骨折、脱位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别开来。

2症状

一般情况下,腰扭伤后,当即就感到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伤的越重,疼痛越厉害。有的当时受伤不重,疼痛不厉害,过几小时或一二天后,腰痛越来越厉害了。受伤的部位有压痛,而且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常感到腰部用不上劲,患者不能侧转或弯腰。还有一些患者。腰痛的同时,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解开,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天宗、肾俞、大肠俞、腰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以及腰部的痛点。

(3)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揉法、推法、振颤法、拿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