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气功点穴按摩术
13236000000019

第19章 内科疾病的气功点穴按摩治疗。(2)

2.症状

胸骨后有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肩、上肢或背,以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较多见。并常有胸闷、气短、心跳、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心绞痛。

甚至出现休克、心衰以至猝死。

多数病人是在劳累或兴奋后诱发犯病。发作时一般为数分钟,多数不超过15分钟,一般安静休息后可获解除。但病程多为进行性的,最后导致心肌梗塞而死亡。但是,也有少数病人患病多年常犯病但未见病情加重,可能与病人平时注意保养、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等因素有关。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如果年老体弱也可取仰卧式。闭目,放松。

(2)取穴:肩井、天宗、极泉、曲池、郄门、内关、外关、神门、合谷等穴。

(3)手法:拿法、点按法、揉法、振颤法等。

(4)患者改为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

(5)取穴: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神道、昆仑、涌泉等穴。

(6)手法:点按法、揉法、振颤法、轻拍法等。

(7)患者改为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

(8)取穴:中府、云门、膻中、足三里等穴。

(9)手法:点按法、摩法、振颤法等。

4.注意事项

(1)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2)为年老体弱和病情较重者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和缓,切忌用蛮力。

(3)患者平时要戒烟酒,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心情舒畅。

(4)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运动量不大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如有兴趣照书本练“站桩气功”和“静坐气功”,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病例

(1)张某某,男,65岁,北京某机关离休干部。1986年7月15日初诊,自述患冠心病多年,常胸闷,气短,近日又犯病,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者自我感觉很好,全身放松,心胸舒畅。后又连续治疗5次。基本痊愈。

(2)王某某,女,62岁,北京某科研单位医学教授。1989年8月29日来求治,自述1973年患冠心病至今,时好时犯,最近因工作劳累,未休息好而犯病,胸闷,气短,心胸不畅,浑身无力。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后。患者顿时感到全身轻松,发热,心胸舒畅,以上病状已不明显。

六、脑血栓

1.病因。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有病变的基础上产生的。本病患者多是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平时这些人的脑血管虽固有了病变致使管腔狭窄,但由于受到机体代偿功能的调节,足以维持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血液供应,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机体情况不好时,例如血压降低、血液浓缩、血凝加速等(一般常见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休克、脱水、大出血以及脑部感染、脉管炎、头部外伤等),容易诱使脑血栓形成。而且,一般起病缓慢,大多在安静状态下形成脑血栓。

当脑血栓形成后,脑血管供血受阻,使部分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如治疗及时,供血恢复,脑组织的损伤就比较小。

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学中的“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内风妄动,挟痰挟瘀上冲。脉络痹阻,脑络失养,清窍空虚而发病。

2.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一二天甚至更长时间有前期症状,如头痛、头晕或短暂手足发麻无力等。多数发病缓慢,少数发病较急。患者多于早晨起床时发现偏瘫,单瘫或失语症等,也有少数人在工作、劳动中发生。神志多迟钝,有的记忆力消失、贪睡。

甚至昏迷。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不能坐者,可取仰卧式,闭目。放松。

(2)取穴:印堂、太阳、率谷、风池、风府,曲池、内关、外关、合谷等穴。

(3)手法:点按法、振颤法等。

(4)患者改为仰卧式。

(5)取穴:膻中、中脘、气海、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涌泉等穴。

(6)手法:点按法、振颤法等。

4.注意事项

(1)治疗中可多用指振颤法,拇指、食指、中指均可。以打通经络,气血畅通。而且,对年老体弱和病重患者,手法要轻柔和缓,切忌用蛮力。

(2)以上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性期。如果患者急性期过后留下后遗症,如偏瘫或口眼歪斜。可按本书第十五章介绍的偏瘫或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治疗期间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4)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自练气功配合治疗,疗效会更佳。

可选练本书介绍的“站桩气功”和“静坐气功”。

5.病例

(1)谷某某,女,59岁,职工家属。1988年4月27日患脑血栓住进医院进行治疗。神志不清,失语贪睡,生活不能自理。

4月28日、29H请两名气功师用气功外气治疗。以后,我按以上方法每天为其治疗两次。治疗期间配合药物治疗。两星期后出院,能下地走路,无活动障碍。生活能自理,但记忆力尚未恢复。我继续按以上方法每天为其治疗两次,并配合药物治疗。记忆力基本恢复。

(2)马某某,女,67岁,退休工人,1988年5月4日来求治。患脑血栓一个多星期,急性期已过,经医院药物治疗。大脑恢复较好,说话、记忆力、思维都已恢复正常,只是右手、右腿活动障碍。检查:右手只能举到头部,右腿无力,不能走路。我按以上方法和本书第十五章中偏瘫的治疗方法,为其综合治疗。

治疗一次后,右手就能上举过头,并能拿着梳子梳头了,患者和其家属非常高兴,但右腿未见明显好转,后连续治疗数次。症状明显减轻,右手上举能伸直,右手握力明显增强,已基本恢复正常。右腿也比以前有力,能扶着床下地,或可以由别人扶着走路。

七、胃痛

1.病因

本病又称胃脘痛,俗称心口痛,是指上腹中脘部位疼痛为主的病症。本病是常见病之一。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可引起胃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外受寒邪,过食生冷,暴饮暴食。而损伤脾胃;或情绪郁闷,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以至于引起胃腑气血郁闭,凝滞不通,或胃腑虚弱,通降失常,不通则痛。

2.症状

胃脘部疼痛,有的突然发作,剧烈疼痛。有的隐隐作痛,缠绵不体。多数患者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久之出现头晕、精神不振、乏力、失眠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急性胃炎发病较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不适或恶心呕吐、腹揭。慢性胃炎常有隐痛和发胀的感觉,食欲减退,并常有饱满感。胃溃疡一般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始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饭后三小时左右发作疼痛,进食后,一般可缓解一些。胃溃疡的压痛点多在上腹部偏左,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压痛点多在上腹部偏右。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痛,一般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胃痛,一般拒按、嗳气、吐酸水、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虚证胃痛,一般上腹部隐隐作痛,并且喜按喜暖,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至阳、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承山等穴。

(3)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揉法、拍法等。

(4)患者改为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

(5)取穴:合谷、内关、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

(6)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摩法、振颤法等。

4.注意事项

(1)由于胃痛病因复杂,在临床上需详细问诊,要根据每个胃痛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如急性胃炎和严重的溃疡病,可配合药物治疗。溃疡病的出血、穿孔等重症者暂不要在上腹部气功点穴按摩治疗,可选远端循经取穴进行气功点穴按摩治疗。

(2)患者平时应注意调节饮食,宜少食多餐,勿食酸辣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还要注意不要生气动怒、忧郁和感情冲动,要保持乐观和心情舒畅。

(3)患者如有兴趣,可学练本持中的“站桩气功”,对本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5.病例

(1)李某某,男,31岁,北京某公司工人,6年来经常胃痛,间歇发作。1986年12月25日下午胃痛难忍,不想吃饭,当晚其家属请我去诊治,我按以上方法治疗一次后,当时疼痛显著减轻,一小时后,疼痛完全解除。1987年5月追访,半年多来,未复发。

(2)王某某,女,24岁,北京某工厂业务员,1987年12月3日慕名来求治。自述胃痛一年多,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常胃痛,并且牵涉后背痛。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者自感患处发热,很舒适,症状明显减轻。共连续治疗4次(隔一天治疗一次),患者已感到恢复健康,并且食欲已明显增强,停止治疗:1987年12月23日追访,患者自述:自治疗半个多月来一直未犯。1988年、1989年相遇追访,近两年来未复发,痊愈。

八、胃下垂

1.病因

本病是比较常见的内脏下垂之一。一般来说,胃下垂是指胃全部(包括胃大弯和胃小弯)下降至不正常的位置。本病多由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弛,腹压减低所引起。体质瘦弱,或久病消耗元气未能恢复,妇女生育过多,过度疲劳以及平时身体肥胖因某种原因骤然消瘦者均易患本病。另外,经常暴饮暴食,饭后剧烈运动,情绪不好。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也易诱发本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造成。脾主运化主升清主肌内,脾虚则运化失常,中气升举无力,因而使胃发生下垂。

2.症状

患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病程较长,下垂较重者,可觉食后饱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经常暖气、胃胀、胃痛、隐痛并有下坠感。饭后或行走时症状往往加重,平卧时往往减轻。大多伴有消瘦、头晕、浑身无力、心慌、失眠、便秘或腹泻等。

检查时,多数患者上腹部平坦,下腹部膨隆,腹部肌肉松弛,肌力降低。另外,患本的多数患者,呈特殊的无力型体质,胸部狭窄,躯干瘦而长。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橙开,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

(3)手法:点按法、揉法、摩法、推法等。并运气于手掌,从长强穴推至大椎穴,然后用摩法,原路返回至长强穴。这样一推一摩为一遍,如此往复9遍。

(4)患者改为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

(5)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等穴。

(6)手法:点按法,摩法、推法、振颤法等。

4注意事项

(1)治疗年老体弱的患者时,手法要轻柔和缓,切忌用蛮力。

(2)患者平时不宜吃的过饱,少喝汤水。食物可选择营养较好,容易消化而体积又比较小的东西,可用少吃多餐的方法,以减轻胃的负担。避免暴饮暴食和吃生冷刺激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患者平时要注意精神不要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情绪要稳定。

(3)本病患者的腹肌多数不发达,应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练仰卧起坐等,也可练本书中介绍的“四平桩功”。

5病例

(1)温某某,男,42岁,北京某研究院工程师,患胃下垂十几年,北京某医院检查,胃下垂10厘米,并伴有头晕、疲劳、失眠、食欲不佳等症状,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1987年4月30日,我接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患者自我感觉胃向上提r约7—8厘米,由于工作忙和出差,患者未坚持治疗。同年6月20日复诊,患者自述:自从胃上提7。8厘米后,感觉一直很好,可能由于没有连续治疗,觉得胃又逐渐下垂了2~3厘米。为了彻底治愈,我连续为其治疗10次(隔一天治疗一次),上述症状完全消失,胃下垂痊愈。患者非常感谢,特送锦旗一面,上写“妙手回春”。1989年初在一次报告会上相遇追访,患者自述两年来未复发。

(2)张某,女,35岁,北京某研究所工部,1987年5月23日来求治胃下垂。自述已患病好几年,胃部常隐痛并有下坠感,食欲不佳,并且经常感到疲乏,浑身无力。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者顿时感到全身轻松,精力充沛,自感胃向上提恢复正常位置。为巩固疗效,后又连续治疗6次(隔一无治疗一次),痊愈。

九、便秘

1病因

粪便过于干燥,排便次数减少,超过48小时不解大便的。称为便秘。有的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短时便秘,有的则是长期便秘,称为习惯性便秘

本病主要由于大肠干燥,津液不足而失润,因而,大便秘结不畅。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因素:

(1)忧愁思虑或久坐少动,气行不畅,使大便内停而秘结。

(2)没有养成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每当有便意的时候,经常抑制排便,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水分被肠壁吸收而干涸,造成便秘。

(3)身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老年人气血两亏,气虚使大肠传送糟粕无力。血虚津液枯,不能滋润大肠,而发生便秘。

(4)过度饮酒,过食辛辣食物,吃蔬菜、水果少,喝水少也易引起便秘。

2症状

大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并有腹胀、暖气、食欲不振、头痛、头晕、胸闷、睡眠不安、心烦易怒、面黄唇干、小便少而黄等症状,在左下腹部可触到积存在肠道内的大便。若长期便秘,易引起痔疮、肛裂等疾病。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