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234900000009

第9章 人类社会生活的事件本质(1)

§§§第一节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是以实践为本质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既是人从动物分化出来形成人的基础,也是社会分化出来形成为社会的基础。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

1.劳动创造了社会性意义的人。

2.人和人类社会是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人类形成以后,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固然仍要服从自然的生物规律,但支配人及其社会发展的却是完全新的规律,这就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社会运动规律。正是由人自己的实践活动,使它来自然,却要超越自然的限制,成为能够支配自然的特殊存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最基本的观点。

二、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1.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持的对象性活动。

2.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劳动生产活动既体现着人的能的的创造性本质,又属于感性物质活动,马克思正是把劳动生产实践看成是人类全部实践活动的基础,才是认识上把实践两种对立的性质统一起来,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理论。

3.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法。实践的特点是:(1)实践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感性活动,(2)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活动。

4.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生存活动方式,既是把人同动物区分开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新的更高统一和联系的基础和纽带,也是把人们结合起来,建立社会联系和形成社会统一整体的基础和纽带,同时还是实现物质东西和观念东西的相互转化,联系和沟通主管和客观关系的基础和纽带。实践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过程,即人按照客观规律、贯彻自己的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去占有自然对象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人既改变外部世界的客观对象,同时也改变了人自身。

5.从构成要素分析,实践活动的过程包括目的、手段、结果三个基本环节。

(1)目的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活动目的性体现了实践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目的是人从事活动的目标,他是对实践结果的超前意识。实践结果是当前活动所追求的东西,它以理想的东西提前出现在主观目的中。人在实践活动中把目的作为环节插入客观因果链条中,使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原因起作用,就能依据客观规律去实现人的意志,把对象改变成为符合认定需要的“为我存在”。

(2)目的本质是一种表现“应然性”的主观东西,他要在外部对象中实现自身,必须依靠客观的手段。实践活动就是凭借一定的手段以实现目的的活动。手段是人对外部对象所采用的作用方式,是目的在客观对象中实现自身的中介。手段依目的的选定,并在目的的制约下发挥功能,因而受到中体现着强烈的目的性。

(3)实践结果是在外部世界中以客观形式实现了的主观目的。它体现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理想和现状的矛盾在对象世界中是现实统一,因而实践的结果既不同于自然的结果,也不同于思维的结果,它是改变了原有自认形态的人工创造物,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为我“存在物。

6.实践的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即改革社会实践以及科学文化的实践。这是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

7.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首先是谋取物质生活质料的活动,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决定其一切活动的始源性的活动。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所解决的矛盾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们创造了物质生活质料,也创造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虽然是因物质质料生产的需要而长生的,但并不是总是与物质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对他需要不断调整。

8.随着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人类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又发展出精神生活领域,有了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科学实验、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创造。

三、社会同自然的区别

1.生产劳动实践使人以一种全新的的方式去构建自己同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使人把自己从自然中分化出来,提升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主体性的存在。

2.人类社会并不是一种自然以外的存在,而是自然发展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是一种采取社会形式的运动着自然存在。

3.自然界原本是物质的一种自在的存在方式。

4.社会并不是个人活动的无序总和,而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系统。这种个人活动的内在联系就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由生产实践所决定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人不是以孤立的以个人力量与自然力量相对抗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结合成为一个集体,以社会力量去改造自然的。由于合作,使社会力量超越了人的生理能力的局限,也使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生物的存在方式。

5.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不同的根本之点在于,人类社会是由生产生产劳动所产生和形成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产生于生产实践的需要,社会关系形成的机制直接存在于人的生产活动之中。人类实践是使用工具的活动。工具具有重要性质:一方面,它是人工器官,执行人身体内的外部器官;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自然物质材料组成的书与人的身外器官。身外器官具有个体性特征。

6.人的生产实践的活动方式同时还决定了社会的历史性存在的特点人类。人类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而且从本质上说,只有人类社会才是历史的存在。动物存在并不具有真正的历史性。

四、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树立生态意识,谋求人与自然和谐)

1.人类社会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体。

2.对于人类实践而言,自然界是人类及其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外部环境。自然条件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会起到或加速或延缓的不同作用。

§§§第二节人的本质

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无数个人活动所构成的系统。社会有人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不能离开社会去了解人,同样的,要深入了解也必须进一步去理解人。事实上,哲学是关于世界、自然、社会的了解,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具体的把我人。

一、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1.对人的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表现为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但实质上来说都认为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是理性构成人的本质(唯心)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是一种感性的自然存在物。这两种观点包含某种合理性的因素。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生命的存在时人存在的基本自然前提,是人的一切超生命体的物质载体。人同时也是具有理性的,理性确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理性思维是属于人类特有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功能。

2.人身上的感性本质和理性本质是具有对理性质的,它们的统一只能从人的实质活动中才能把握和理解。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来,人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从其现实性上说,人是一种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已经突破了自然规定的限制,无须仅仅适应特点环境的专门化身体器官和专门化生物技能。实践活动在这一意义上属于超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由此也就在生命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人的超生命的本质与特征。

4.人是具有自然属性,人首先是自然集机体的存在,具有生命力和自然力,也具有生命机体所不可缺少的自然需要。表现认定现实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

二、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1.人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变成自己的活动对象,变成自己的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也就使人自己成为主体的存在。从人的现实活动中去考察人鱼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与客体两个哲学范畴。

2.一般说来,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和人是活的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和人、客体和对象是同时存在的,他们的所指是完全相同的。运用主体与客体的概念,是为了说明人在人的活动中与对象所建立的特殊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而形成的特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