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234900000003

第3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引子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的世界活动在内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本体论、唯物论)

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万物所组成的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客观的存在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是所谓的本体论。而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统一性在于精神性,世界统一于某种精神实体,这是所谓的精神本体论。其中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一般概念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主观唯心主义者把人的主观意识(感觉、意识等)作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各种动摇的、采取折衷主义方法的、介于两者之间的、非基本的中间派别。

2.旧唯物之一世界观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的科学、实践和其他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具体内部是朴素的、直观的,而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存在着严重缺陷。

3.现代哲学唯心主义为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都抓住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观上的缺陷加以攻击,制造种种“论据”来宣扬精神一元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马克思主义对哲学是性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2.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3.通过时间概念的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更为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或者说,就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以扬弃的形式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

4.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为基本的范畴,时建造体系的基石,在整个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是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语言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坚实的基础,物质概念一个是本体论范畴,而任何认识论都是以一定本体论为前提或基础的,作为唯物主义及时的物质概念,就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根本性前提。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1.世界存在是有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创造的的生成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多构成的有机系统,它的本质内容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的实践活动则是运动着的物质在社会领域的特殊形态,及人这种特殊性质的实体的特殊存在方式。社会存在同样具有客观性。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无限的物质世界。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世界上的具体运动形式和具体的物质形态一样是无限多样的,但他们都有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变化,一般的变化及运动,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属性。唯心主义和宗教则认为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是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因而运动的主题是精神。主观唯心主义者把运动看作是自我感觉、表象等主观意识的活动;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天命”“理”“道”绝对观念“等所谓客观精神活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界发生过所谓“唯能论“的争论。唯能论滥用能量概念,把科学上用以表征物质运动量度的”能量“说成是超乎物质之上的独立本原;否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及主体。

3.与运动观上没有物质的运动的各种唯心主义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主张所谓没有运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他否认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贯彻始终的本质属性,认为世界本是不运动的、不变化的,后来即便有所变化,也只是有外力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

4.人类全部实践和科学都不断证实,任何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这表明运动作为物质所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便不意味着某种特殊运动形式是唯一的、绝对的,而是包含着各种具体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过渡和转化的无限性。

5.在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肯定了相对静止及其意义所谓静止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而言的。

6.任何事物的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净值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这都是有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况决定的,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相对静止是运动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条件。

7.把运动和静止人为的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之,夸大绝对静止而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则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1.物质世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实践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是一个过程,运动都有一定的速度。事物运动的不同状态有以彼此存在的间隔长短、顺序先后表现着相互联系的关系。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体积,活动都有一定的范围。任何事物与他并存的事物之间都各占一定的位置和规模,表现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2.现实的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单向性,不可逆转。现实的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有长、宽、高三个方向。所谓四维空间是现代科学根据时空不可分离的特性,把三维空间和一维空间结合起来的一种现实性描述。它有利于更完整、具体的反映现实事物的运动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肯定了时空的客观性。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必然否认是空的客观性,把时空与物质和运动一样看成是意识的产物。旧唯物主义割裂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把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夸大为时空本身是物质之外的一种独立存在,他们有自己绝对的形态和尺度。

4.对时空的本质认识:

(1)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可分离。

(2)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他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3)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辩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的共同特征。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第三节意识到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已彻底威武的、实践的、辩证的观点看待意识,对一时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作出了合理的解决。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1.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基本观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已经给予了充分证明:

(1)从人类意识的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2)意识是人的机能。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劳动和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翻过来促进了劳动、语言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如此相互推动,创造了人类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人的意识不是脱离无知而独立存在的“无本之木“,它是物质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阶段,以人的特殊生存方式——劳动和实践委决定性条件产生的。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正真本质是对客观存在反映。

2.人类意识是形势极其多样、结构极其复杂、变化极其微妙的精神世界。从形式上看,人的意识有心理的、感觉的和理性的等多种层次,每一种层次上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过渡和转化,构成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向度、多功能的精神活动的系统。

3.从内容上看,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总的来说都是人与世界相互关系在人脑中的放映,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象意识(2)自我意识(3)思维意识其中思维思维方式意识活动中最深层、相对稳定的形式,他是在千百万次重复的实践中形成。

4.意识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必须有其客观的内容来源,有自己客观原型,这是唯物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但他不是机械的、狭隘的和僵化的。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他反应堆相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而与感觉的那种直接性和具体性不同。抽象的思维似乎是远离了客观的事物,但实际上是透过现象而深入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界限在于意识内容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6.意识虽然依赖于物质,它的来源和内容具有客观性,但意识毕竟不是以事物本身,反映与被反映者、影响与事物之间是有原则区别的

7.意识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物质所没有的主观性:(1)意识反映形式的特征如抽象性、隔离性、想象和联想中联系等等。这些形式都是只有在意是主观世界中才有的。(2)不同主观条件使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3)是意识最普遍、最重大的主观性特征,就是思维、思想、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8.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对感性材料加以改造、加工、抽象、分析、概括、综合和推演的能力,这是一时的内部能动性,他是造成认识、理论、观念和计划等等的内在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向存在、向实践飞跃的能力,即意识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物质活动的能力,这是一时的外部能动性,它是形成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基础之一。

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这个规定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深刻的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在客观性基础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运用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意识能动性还表现使他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早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意识的能动作用作用还表现在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顿悟的非理性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式。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它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仪式并不是可以脱离无知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意识能动作用实际上只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大前提下,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意识能动性作用要受客观情况的制约,还要受到认识主体状况的影响。

5.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创造、勇于进取,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对物质、运动、时空和意识的科学考察,是历届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础。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1.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证明,世界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2.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