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居民防骗指南
13234800000011

第11章 情感和婚姻诈骗(1)

1.无腿人的招数

一个周六深夜,上海某电台一档著名的夜间谈心节目主持人,年近50的G先生正在主持节目。他那浑厚的男中音随着电波传遍申城每一个未眠的角落。凌晨两点左右,导播接到一位叫“石蕊”的女孩打来的电话,说她的好友林倩与沪上一位著名的“越剧王子”发生情感纠葛,巳怀孕5个月却被抛弃,痛不欲生,曾两次割腕自杀。石蕊还说,林倩现在精神状态极差,任何人劝说都听不进去。而平时林倩最喜欢听G先生的节目,要求G给林倩打电话。

下班后,对工作和听众极负责任的G按石蕊留下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正是林倩接的电话。她幽幽地向G说起自己的家世。她说父母都在澳大利亚做生意,自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二年级学生,孤身一人在上海。因为怀孕,现巳休学。面对情感破裂后的狼狈结局,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听罢林倩的含泪诉说,G先生耐心地安慰劝解:人生的路很长,千万不能意气用事,林倩终于答应马上去做手术引流孩子,重新振作起来。G长舒一口气,为挽回一个迷途的灵魂而感到欣慰。他正要挂掉电话,只听林倩请求道:“您真像慈父一样可亲,我的父母都不在国内,以后我有什么烦恼,还可以向您倾诉吗?”对听众一向热心的G先生一口答应了她的要求。

此后,林倩电话不断。她告诉G巳经做了引产手术,正在休养,等身体恢复后,她马上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决不辜负G老师的期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故事中的石蕊、林倩根本不存在,被“越剧王子”玩异、抛弃也是子须乌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叫童某的女青年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闹剧。

童某出生在一普通家庭,父亲是某厂工人,母亲是某医院护士长。童从小到大都因自身长相不佳而自卑。她有天夜里听到G先生主持的节目,竟为他的声音和思辨能力所着迷,从此不可自拨,做梦都想着怎样接近G。她知道凭自己的实际能力无论如何也打动不了主持人的心。后来她从港台片中得到启发,决定编个“故事”接近男主持人。于是,经过精心策划,被“越剧王子”抛弃的“林倩”出现了。

此后,童又利用自己善于多变的嗓音,先后变成“得了晚期肝癌的多情少女”“香港千万富翁的千金小姐”,千方百计地接近G。当一切被揭穿后,曾有人问童某为何不大胆地向G倾吐爱慕之心,而是欺骗他。童摇摇头说:“他的声音、气质、事业都太完美了,我不能失去他。如果我一表白,他一定会避开我,不让我见到他。我只希望这个故事能演下去,我永远生活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之中。我也想过迟早会败露,但我想能在他身边过一天,我就幸福一天……”

这是一出荒唐的“追星”闹剧,在其离奇的故事背后,我们咀嚼出的是一丝苦涩与忧虑:年轻人有崇拜、喜欢自己偶像的自由,“追星”如果仅仅是在喜欢与欣赏这个层面上,那只是青春绮梦里一朵朵美好的小浪花。但如果“追星”追到不务正业,如醉如痴,甚至像童某那样处心积虑地以欺骗手段接近“偶像”,那就危险了。

真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追求理想的旅程。如果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在“追星”之路上,不学习、不积累,我们拿什么留给自己的将来?拿什么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童某不能说不聪明,但她错把追星当作人生理想来追求,那份“言情片导演”的天赋也就愈发可悲可笑了。

童某欺骗电台节目主持人G先生,归根结底不过是当代青年“追星族”的一种偏激行为。而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婚姻诈骗则无一不与财、色相连。无论男女骗子,或者谋财骗色,或者谋色骗财,无非是企图财、色双收,这是善良的人们必须警惕的。

案情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又千真万确。

生活在山东乡村28岁的李某自小患先天性瘫痪症,平日以轮椅代足,吃饭需人抱上凳子,睡觉要人帮扶着上床。可就是他竟能骗取大量钱财,还将一对健康夫妇摆弄得百依百顺。更离奇的是,一位医院女护士也被这瘫子骗奸。

他究竟有何神通?

王家站大集。李某摇着轮椅到了集西头的公路边,向远处张望着什么。近来他已无心在集上干那些修电筒、收音机之类的杂活了,干那些太累,忙活半天也挣不了几个钱。

昨晚,他捧着《美国间谍洞察异性秘诀》和《骗术一百种及其防御》两本书翻了一夜,书中那些异国间谍略施小计,金钱美女便人囊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他。

今天,他着实把自己打扮了一番,一副宽宽的墨镜遮住了双眼,显得很神秘。

一辆农用三轮车装满一车家兔“突突”地开了过来,人们围拢过去。

“兔子怎么卖”?李某开口问道。

“2.5元一斤,你要几只”?

“混账!要几只?看来你还不知道一年与外贸公司签定几十吨家兔出口合同的‘家兔大王’就是我!这车兔子我都要了,每斤3元,付现金给你。”卖兔子的傻眼了,竟有这等好事。

李某摘下眼镜,把眼一瞪,轮椅摇出去老远又回过头来道:“卖,你就痛痛快快地跟我走,不卖拉倒。”

卖兔人乐坏了,乖乖地跟着李某卸下了所有的兔子。

“卖兔子的,昨天我刚收购了两汽车兔子,今天我的现金出纳办手续去了,明天你再来这里拿钱行不?”

卖兔子的一听,说:“这有啥不行的,反正你也跑不了。”卖兔子的走后,李某心中一阵窃喜,当即雇人把兔子拉到集上,以每斤2元的价格廉价出售。

第二天一早,卖兔子的上门要账来了。

李满面春风地告诉他:“兄弟,你好运气,你走后我派人把你的兔子送到外贸公司。张经理说,这批兔子个头大毛色好,给了个好价钱。你猜多少?4元一斤呢!”

“我李某是个义气人,不挣你的钱,我仍照4元一斤付钱给你。”

“哎呀呀,大善人,我怎么谢你呀?”卖兔子的感动得差点跪下去。他告诉李某,他姓吴。

“不过,老吴,今天又不巧了,听张经理说,我的现金出纳员押车去烟台了,这钱你还得等几天……”

“别说了,你对我不薄,等多长时间都行。”

“好,够朋友,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我看你开着个三轮车小打小闹的,也发不了家。你愿意的话,跟我干吧。”

“兄弟,你到底是……”

“哎,干脆跟你挑明了,我们开了一个公司,在大连、烟台都设有办事处,什么挣钱搞什么,我是二老板。你能给我去看个门守个家的,我保证你一年也玩个三五万的。”

吴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李老板,你看俺行吗?俺是个庄稼人,不求那么多,一年能挣个万儿八千的,俺就求之不得了。”

“看你老吴说哪儿去了,抽空我到你家考察考察情况,回去跟大老板过个话就行了。”

“李老板,那今天我就请你到我家去,怎么样?”

吴某将李抱上三轮车。在吴某家里,李被敬若上宾,顿顿酒肉招待。吴某对妻子耳语:“一定要好好侍候这位瘫子,他是个财神爷。”

吴某的妻子心领神会,端茶倒水,敬烟点火,好不殷勤,那顺耳的话一套一套儿的直往李的心里送。

“李老板,俺小家小户的,你别嫌弃,还得您多照应。”

“哪里,哪里,我看你们家蛮好的嘛,就是缺几个钱儿。过几天,我给你家先送10吨尿素来。”

吴妻一听能给她家送10吨尿素来,这可是庄稼人的抢手货呀,一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即打开抽屉,拿出家中积蓄的600元钱,塞到了李某的手中。李顺势抓住了她递钱的手。他当然想钱,但更想女人。

瘫子李某轻而易举地把吴妻拉进了自己的被窝。

一天晚上,吴某用三轮车拉着李某,不慎撞在路边一块巨石上。李被颠出车外,重重地摔在地上,碰破了头。身受轻伤的吴某顾不得自己的疼痛,迅即将李抱起送到附近的乡医院。

正在值夜班的女护士小A,麻利地给李某清创、上药、包扎。“姑娘,你真善良,我这个残废人受够了被人歧视的滋味,可你不嫌弃我,我长这么大还没遇到过你这么好的姑娘呢。我决定给你2000块钱,以表达我的心意。”

“不不,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们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钱我是绝不能收的。”

“我说的都是心里话。这钱你非收不可,要不我就不活了。”说着,李就要把缠在头上的绷带撕下来。

姑娘忙抓住他撕绷带的手,说:“好好好!师傅,我答应你,只要你别再撕绷带就行。”

李某趁机握住小A的手不放,说:“知恩不报非君子,你对我这么大恩大德,我不报答你,我的那帮兄弟也放不过我。妹子,明天上午8点,你到乡政府的水塔西边等我,我把写有你名字的存款单交给你。”

也许是鬼使神差,第二天上午8点,小A真的脱下白大褂,骑上自行车来到了约定地点。

“师傅,我是怕你出事才来的。”

“这就对了,妹子,你要不来,我也就不打算活了。今天先让老吴拉着咱兄妹俩到城里玩玩,我请客。如果你不去,我……”李的两颗泪珠滴在了小A的手上。

据说,男人的眼泪是最能打动姑娘的心的。李某这一招果然奏效。小A将自行车搬进车斗里,自己也坐在了李的身边。李、吴、小A在县城玩了一整天。

返回时,天巳黑下来,李某悄悄地对吴某说:“这小妞说了,愿意跟我干。今天把我们俩再拉到你家去。”

小A发现回去的路线不对,提出下车,李将她死死地拉住。“怎么?又要耍孩子脾气了?大哥哪儿对不住你,黑灯瞎火的,一个姑娘家敢走路?”

三轮车颠颠簸簸地走了近两个小时,来到吴某家门前。“师傅,你们这是把我拉到哪儿去?”被折腾得迷迷糊糊的小A本能地感到了一种恐惧。

李某“嘿嘿”地干笑了两声说道:“告诉你吧,这是我们的黑窝,我是‘百龙帮’的二掌柜,难道你还看不出来?不然,开车的汉子为什么听我这个瘫子的话?”

“啊!”小A脑袋“嗡”的一下,惊恐万状地恳求李某,“我才21岁,放我一条生路吧。”

黑暗中的李某狞笑几声:“不要怕嘛,进去看看就知道了,里边还吊着两个小妞的尸体呢,都是因为不听话被活活打死的,乳房都割去了。不过,你跟着二爷我,亏待不了你。”

小A彻底绝望了。此时,在她眼里,这个可怜兮兮的瘫子变成了魔力无边的杀人恶鬼。最后怎么下的车,又怎么被锁在了吴某的房间,她都不知道了。

编者点评

直到案发时,吴某都丝毫没有想过,他小心侍候的李某是个分文没有的穷光蛋。

当民警提醒他,李某是因为得到他的帮助,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骗局的,他作为帮凶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时,他才大梦初醒。

小A姑娘被警方解救出来后,哭着道:“再也不能让这样的高级骗子骗人了。”

高级骗子?

朋友,李某的骗术高明吗?

2.征婚受骗上海滩

蓝某从浙江某大学毕业后,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进入重庆市某设计院工作。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并不满足于舒适的现状,一心想下海经商。

一年后,蓝某发现人们喜欢吃四川风味的麻辣烫火锅,由于需要的原料多达20余种,在家里加工起来异常困难。她灵机一动,何不生产一种麻辣烫火锅的原味调料呢?只要想吃麻辣烫,在家里将调料放在火锅里就可以了。经过努力,蓝某终于设计出可以包装运输、不会变质的麻辣烫成品调料。她不顾亲友的反对,决定辞职经商。经过两年的拼搏,运作初见成效,以其名字为品牌的风味麻辣烫在重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4年后,蓝某的公司已具千万资产。

在打拼事业的同时,岁月也在流逝。已经30岁且美丽能干的蓝某这才发现,自己虽然拥有财富,但在感情上却仍是一片空白。

早在上大学时,蓝某就对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有着特殊的好感。而且,她对精明的上海男人更是情有独钟,能把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到上海,再找一个爱自己的高智商上海男人共同经营自己的事业,这已成为蓝某心中最理想的选择了。

经过再三考虑,蓝某决定在上海征婚。上海某著名媒体刊出一则征婚广告:“30岁的重庆籍女子,事业有成,拥有一家规模较大的食品公司,因忙于事业,耽搁了婚姻大事。欲寻一上海籍有志之士,共谋发展,共度人生。”

广告见报几天后,蓝某接到一个自称叫“陈伟栋”的人的来电。此人用浑厚男中音侃侃而谈:今年30岁,身高1.78米,出生在上海,毕业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开了一家房产公司,并在国内有多项装潢工程。父母现定居美国,妹妹在新加坡工作。当然,“陈伟栋”没有忘记对蓝某来沪发展表示饮佩和支持,流露出愿与她携手共进的信息。

蓝某被“陈博士”那地道的上海普通话以及特殊的家庭背景、优越的条件深深地吸引,她很快婉转地表达了对对方的好感。

其实,“陈伟栋”真名叫杨某,22岁的他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社会上浪荡,因经常行骗被警方屡次处罚过,是个惯骗。杨某此后并不急于与对方频繁联络,而是故作高深地与蓝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各种信息给蓝某的印象是“陈博士”异常敬业,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蓝某终于下定决心,从100多位应征者中选定几乎是最为优秀的“陈博士”作为发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