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13234500000051

第51章 附录(4)

(四)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若干措施

中央最近决定,在今后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仍应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社会科学院是一个新建单位,虽然从学科、队伍等方面还远不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但是五年来事业规模扩大了,相应的各方面的条件没有跟上,存在问题不少,必须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才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进一步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并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准备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在“六五”期间,主要是整顿、充实、提高现有的研究所,在确有需要而且条件具备时也可设立新所。研究业务的开展主要靠挖掘现有人员潜力,同时加强同国内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但为充实新建的所和薄弱的学科,为填补新兴的学科,包括和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还要罗致、培养必要的科研人员。研究课题也应适当调整,要区别轻重缓急,不要贪大求全;要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纠正过去长期形成的避开现实专搞洋的、古的偏向。要在明确各所方向、任务的基础上,根据人员具体情况,扬长避短,着重抓我们有专长的若干重点项目,争取在几年内拿出一些能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和具有国际水平的著作。

二、认真整顿院、所领导班子(见附注三),精简院部机关。要提拔一部分中青年业务骨干和政工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年老的专家要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研究工作和带研究生,不能工作的要安排退休。要挑选一部分既懂业务又有组织才能的中年专家当所的负责人,要规定任期,在任期届满后仍从事研究工作。为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要按照工作需要确定编制,确定职务,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工作。科研队伍要注重质量,保持精干,凡不适合科研工作的人员(约占20%)应当调整,另作安排。为提高刊物质量,所有刊物和它的编辑班子也应整顿。

三、改革现行体制。为加强学术领导,今年要成立有一部分较有成就的中、青年研究员参加的院务委员会。要改变目前科研管理落后的情况,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为此要增加科研管理干部,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合科研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包括出版《学术动态》)帮助院、所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院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的情况和学术思想的动向。改革现行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强所的独立性。要扩大所的业务自主权,从今年开始分期分批实行。凡是扩大自主权的所,除方针、编制、预算、处室以上干部管理和重点研究项目由院决定外,有权选择课题,选择人员,支配经费,并按院的统一规定与国外研究机构建立联系等。

四、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去年院党代会决定并经中央批准,院、所两级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所长负责制。为加强学术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党政要相对分开,院务委员会在党委领导下负责学术工作的领导;党委主要是掌握党的政策,抓好科研业务的基本建设和科研课题的选择原则,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特别要着重抓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社会科学院成为执行党的路线、遵守党的纪律、扩大党的影响和提高党的威信的学术堡垒。

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有几位同志根据一年多来党委抓思想工作和院务工作比较多、学术领导相对减弱的实际情况,认为最好是恢复党组制,党委改为机关党委。一年多来学术领导确实抓得不紧,但我们相信,在院务委员会建立之后,学术工作的领导是会加强起来的。

我们要求,在“六五”期间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之后,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和各种制度将比较健全,事业规模和内部各方面的比例将比较合理,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将有所改善,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进一步调动起来,从而为往后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打下基础。

(五)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科研队伍

社会科学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带出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现在全国还没有订出一个培养社会科学科研人员的计划。我们估计目前全国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不会超过一万人(见附注四),还不到苏联的1/25。在今后四五年内,这支很小的队伍因人员来源有限还难以扩大。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其他研究机构承担中近期的科研任务的主要仍是现有的科研人员。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社会科学院的科研队伍不但小(只2300多人,为科学院的1/15),而且老化。全院科研骨干(研究员、副研究员以及所、室负责人)55岁以上的占总数的90%以上,有一部分现已不能工作。131位研究员的平均年龄是66.4岁,353位副研究员的平均年龄是54.3岁。罗致人才,特别是培养年轻的研究人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六五”期间,我们准备采取如下的措施:一是大力办好研究生院,使它成为今后补充科研人员的主要来源。研究生院不仅要加强专业指导,还应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尽快提高在职的中、青年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包括安排一些中青年科研人员当老专家的助手。特别要下决心,花力气,在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领导和组织好学习,以提高现有科研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三是在全国公开招考研究人员,根据1980年第一次在全国招考以及上海、广州在当地招考的结果,证明全国确有一部分学有专长但用非所学的人才可以罗致,但这需要解决一部分北京户口问题。四是在全国聘请一部分年老但确有专长又能进行研究的专家作为特邀的研究人员。五是派出一部分科研人员到国外进修,邀请一些外国专家来我国讲学,以帮助我研究人员熟悉某些薄弱学科和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此外,我们还要求教育部通过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重点院校有计划地造就一批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输送给社会科学院。

(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目前社会科学院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差,相当影响人员的稳定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全院没有一个图书馆。33个研究所中只有19个有图书阅览室,其中半数只有9平米到20平米,大量图书无法上架。十年内乱,原学部交出了三万多平米的办公室和宿舍,而现在人员比学部时多一倍,办公室反比学部时少一万多平米。因为缺少办公室,许多科研人员不能上班,劳动纪律很难检查,工作很受影响。现在正在兴建的大楼,因进度迟缓,要到1984年才能交付使用。研究生院创办已经三年,申请基建用地前后达九次,至今尚未批下,一直租借房屋办学,分散教学,工作十分困难。三年来我们新建了三万多平米的宿舍,但现在缺房的仍有1815户,(还不包括去冬补充的三百多研究生和招考人员),其中无房户和严重缺房户(指四口以上住一小间的)达1/3,即638户。一些知名专家只有十几到二十几平米的住房。据去年十月,对471名研究员、副研究员的调查,现只住一间房或住房面积不足二十平米的,有156户,占33.2%。许多科研骨干,负担的任务很重,但居住、生活、医疗条件都很差。如果按近三年来的基建速度,今后每年能增加200套住房(约12000平米),现有的缺房户也要九年才能全部解决。对科研人员来说,没有图书馆、没有办公室又没有宿舍或居住条件很差,确实很难工作(注五)。为了适当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要求国务院除每年正常基建经费外,在1982年至1985年间另外拨给2500万元基建费用,其中1000万元用以兴建一个能容500人阅览的图书馆及其附属设备,1500万元用来建设宿舍,并通过北京市帮助我们解决基建用地和优先安排施工。科学院原来有一个图书馆,在王府大街,主要是供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用的,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方毅同志和科学院其他领导同志曾同意将该图书馆交给社会科学院,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考虑到新建的图书馆要在“七五”期间才能建成,我们要求将王府大街的图书馆在1982年交给社会科学院。此外,现在许多科研人员,特别是新提的科研人员,其工资普遍低于职务最低的工资等级线,我们也希望能尽早解决这个问题,以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生活水平。

(七)有关全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五项建议

社会科学在我国发挥了并且正在发挥重大的作用。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社会科学的胜利。为了建设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

现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还很小,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和客观要求的差距也很大。全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即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文科的科研机构、中央各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和各省市社会科学院(所)。四个方面相互之间有过一些协作,但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它们的力量远没有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