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13233400000084

第84章 仙葩美玉愁断崖

——王立平的《枉凝眉》赏析

祁斌斌

1984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一曲凄美冰洁的《枉凝眉》飘到了千万听众的耳畔,融浸在亿万观众的心中每当这旋律响起,那令人怜惜的“宝黛之爱”便情不自禁地在胸中翻腾,两大家族的兴衰没落更叫人倍感心酸。

其实,不只是主题曲《枉凝眉》,作曲家王立平为此部电视剧共谱写了十二首插曲,前后用了长达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他沉浸于这部名著之中,细细品味着每一个角色的坎坷命运,几乎把三载春秋都献给了《红楼梦》。他把音乐定位在‘满腔惆怅,无限感慨”八字上,把“情”作为创作的重心,而如何将“金陵十二钗”刻画得个性鲜明,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今,每当我们再次品味这一曲曲绝妙的诗词、一段段醉人的歌赋之时,心底便由衷地感怀这仿佛来自天际的仙乐。1988年,应香港中乐团的委托,王立平将这部电视剧的音乐整理成《红楼梦组曲》,使之成为一套更为完美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枉凝眉》的歌词取自《红楼梦》第五回。这一回中有《红楼梦曲》十二首,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十二支曲子恰与“金陵十二钗”相呼应,是整部《红楼梦》的主题歌,《枉凝眉》便是其中第二点。红学界对于《枉凝眉》的咏指对象始终有所争辩,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仙葩”指黛玉,“美玉”指宝玉,它所描写的内容定与“宝黛”的爱情相关。

根据词的特点,作曲者将乐曲设计成复乐段结构,每一阕为一个乐段,每一乐段各六个乐句外加一个衬词句。

第一乐段的前六个乐句音域跨越十度,每两乐句构成对应关系。一、二乐句先由高音区迸发而出,蜿蜒而下逐渐行至低音区,形成一个下五度模仿关系,恰与歌词相对照,巧妙地表现出一对恋人形象。

例126

第三、四乐句和第五、六乐句不仅音域有高低对比,在旋法上也呈反向进行。作曲家吸收了戏曲音乐一字三韵的写作手法,旋律舒缓委婉,带有哭腔似的音调仿佛是在怨恨、惋惜这一难以琢磨的悲剧恋情。此后的衬词句是全段的点睛之句。仅仅c2、e2、f2三个音,飘散在全曲的最高音区,仿佛从遥远的“太虚幻境”传来仙人的哀叹,增添了乐曲的虚幻与飘逸之感。

第二乐段是前一乐段的变化重复。其中前四个乐句与前一乐段完全相同,但后两个乐句变化很大。

例127

这里是全曲的高潮,其长度是其他乐句的两倍,包含了全曲的所有音高,并将音域扩展至十一度。乐句一开始直冲全曲高音e2,突出一个“中”字,之后停留在高音区将“能有”二字慢慢唱来,接着一个六度大跳突然直落低音,令“多少泪珠儿”悲切地流淌。此后的音乐始终在低处徘徊,仿佛苦苦的追寻,直至句终。当哀叹的“啊”字再次响起,歌曲渐渐结束,直刺心窝的疼痛却长绕不绝。

这首歌曲非常有特点,其风格既有中国古典的含蓄美,又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习惯,成了“当代人心中的古曲”(王立平语)。调式上,作者采用了加闰音的六声羽调式,尤其强调闰音,更加渲染了哀怨、怅惘之情。音域安排更是新颖,乐段结尾衬词句的音域竟高于高潮段。而正是这样的笔触,才出神人化地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意境,真乃神来之笔处理歌词的节奏上,作者采用了前紧后松的方法,出词频率一句慢过一句。高潮句更是不同寻常,仅仅“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十个字,长达4小节。十一度的音域,闰音的再现,“中”字的迸发而出,“能”字的悲苦婉转,“泪珠儿”的大跳下行,使得每一字几乎都像哭诉。这种大悲之情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怎能小催人泪下?

光阴荏苒,电视剧《红楼梦》拍摄已有二十余年了,剧中的插曲问世也已二十年有余。然而不论何时何景,每当我想起《红楼梦》的音乐,脱口而出的便是《枉凝眉》的音调。不仅仅因为它是此剧的片头曲,更主要的是因为它那绝妙的旋律已深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