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13233400000051

第51章 春风重度玉门关

——浅评马耀先的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鲍迪

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李中汉作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小提琴曲。乐曲以通俗、朴素、热情、欢快的音乐语言,刻画了解放后天山南北人民欢欣欢舞的生动景象。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喜悦之中。这时,作曲家们对于新生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幸福之感,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他们发出了源自内心的歌唱,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以新疆人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例如,丁善德谱写的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郭志鸿的《新疆舞曲》等。马耀先、李中汉合作的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可以说是在当时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

《新疆之春》在曲式上是ABA’式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由一个两小节的引子开始,在钢琴轻快的伴奏烘托下,很快呈示出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主题。钢琴伴奏“O×”的节奏型与小提琴独奏的主旋律形成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乐曲一开始就有一种催人起舞的动感,迅速将听众带入了欢乐而又活跃的气氛中。此时的你仿佛已经是新疆人民中的一员了,你看到的是新疆春天的风和日丽,体验到的则是人们面对新生活的那种喜悦、激动与欢乐。

乐曲的B段是一个反复性的两句式乐段。小提琴用弓根双音演奏,以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切分节奏为特点,旋律由A大调转到D大调,钢琴伴奏也随之加强了这种舞蹈性的节奏和热情的气氛。在儿小节音乐色彩变化之后,旋律再次回到A大调,但主题并没有随之再现,音乐继续向下发展,小提琴旋律改为拨奏,仿佛在模仿热瓦甫的弹奏,钢琴也在明亮的高音区模仿热瓦甫的音响为之伴奏。随后,小提琴用八度演奏旋律,钢琴伴奏的右手也运用八度演奏旋律,左手用了和弦式的切分节奏的音型,生动地描绘了“赛乃姆”的集体歌舞场面。乐曲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也逐渐高涨,最终推向了全曲的最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中有四句旋律,巧妙地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鱼咬尾”(前句的结束音即后句的开始音)与西洋的“模进”手法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这短短的四句是整首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同时又具有非常浓烈的新疆民族色彩。

例79

再现段A’的后半部有所变动,小提琴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跳弓和高音区长颤音中演奏,井推出了由3个小节放慢了核心音调构成的尾声。乐曲临近结束时,情绪更加积极、活跃,音乐力度依然在逐渐加强,最终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上结束。

创作《新疆之春》的马耀先是新疆乌鲁木齐人,也是位小提琴家,曾任新疆歌舞团乐队首席兼队长。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他和李中汉还是西北音专的学生。这首作品先由马耀先完成初稿,然后李中汉参加修改并编纪了钢琴伴奏。该曲虽然仅仅是两位在校大学生的习作,却深受专业和业余小提琴演奏者的喜爱与广大听众的欢迎,成为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这首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旋律线条流畅无华,伴奏音型简单朴实,时而清澈如水,时而欢跃如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新疆已经不再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种渺无人迹、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带给人们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