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家庭健康生活)
13227700000028

第28章 家庭常见疾病(27)

缺铁性贫血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凡是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数值,即可称为贫血。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体内贮铁不足而引起的。由于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不足,造成孩子贫血。小儿缺铁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发育较快,需要铁量多,而未能及时补充;所进食物含铁量低;某些疾病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或损失铁过多;早产儿先天不足等。

1.疾病特点:

(1)病儿常表现为无力、疲倦,活动时心慌、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病儿的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及眼睑结膜也苍白。

(2)年龄大些的儿童可诉说有头晕、眼花、耳鸣等。部分病儿还可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等。

(3)贫血严重时,病儿可出现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反甲(匙形甲),发生口腔炎、舌炎、胃炎等。小儿发育迟缓,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感染。

2.区别要点:

(1)缺铁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孩子如果长期以乳类喂养,家长又不注意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量不足等,都可导致体内缺铁。此外,长期呕吐、腹泻、患慢性痢疾等可直接影响铁和蛋白质的吸收。如具备上述病史,结合病儿面色、口唇、指甲及眼睑结膜呈苍白色,应考虑为贫血。为明确诊断,医生可进一步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

(2)在识别缺铁性贫血时,应与容易导致贫血的其他疾病相区别。

①钩虫病。患钩虫病后,每条钩虫每日可从人体吸血0.2~0.4毫升,而病人肠道内常有10条,甚至百条钩虫,因此能引起严重的贫血。但化验大便时,可见到钩虫卵。

②铅中毒。发生铅中毒后常可出现贫血,但在检查时,可见血液及尿液中含铅量增多。

③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本病也常可发生贫血,常表现为发作性苍白、全身无力、咳嗽和发热。肺部x线片检查可见片点状阴影。

3.家庭治疗:

(1)铁剂治疗。2.5%硫酸亚铁合剂,每日每千克体重1.2毫升,分3次口服。为防止铁剂对消化道刺激,以两餐之间服药为宜。铁剂不宜与大量的牛奶同时服,因为牛奶中含磷较高,会影响铁的吸收。为促进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有关实验表明,将60毫克维生素c拌于米饭中,可使铁的吸收量提高3倍。

(2)对贫血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输血。

4.家庭护理:

(1)饮食。对于喂养不当引起的贫血,应及时改进喂养方法。一般自小儿4个月起逐渐增加蛋黄,生长愈快,则需要含铁的食物愈多。1岁左右的贫血儿,每日可给半个至1个蛋黄,以后加到一个蛋黄。此外还应给病儿添加血类、肝脏等食物,并多吃水果和蔬菜。

(2)贫血病身体抵抗力低,平日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尽量避免交叉感染。注意病儿的口腔卫生,喂奶后应适当给些水,以便清洁口腔。

5.预防方法:

(1)合理喂养。

①对于牛奶喂养的孩子,须早在食物中加铁。如在100毫升牛奶中加硫酸亚铁药物0.06克(含铁12毫克),就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铁的吸收如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正常需要量为每日10~15毫克。

②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补铁。方法是在牛乳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药物。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每月加1~2次含铁谷类。也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每日每千克体重不超过1毫克,早产儿每日每千克体重不超过2毫克。每日最大总量为15毫克,补铁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③人工喂养的孩子在6个月以后,如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毫升,否则会挤掉含铁饮食的摄入量。

(2)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争取早期发现贫血病儿,以便及时治疗。

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俗称“血癌”。白血病细胞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而且还可侵犯到全身其他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率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左右。近年来随着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过去危害小儿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已逐渐得到控制,恶性肿瘤已成为孩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白血病占的比重最大。

导致白血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物理、化学因素等有密切关系。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5岁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1.疾病特点:

(1)大多数病儿起病急。

(2)早期病儿可有不规则发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疲乏、食欲不佳,有时可发生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等。

(3)随着病情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并发生多部位出血,如皮肤紫癜、呕血、尿血、便血,有时还可发生颅内出血。

(4)病儿胸骨可有压痛。部分病儿可出现四肢长骨、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

(5)当白血病细胞侵犯到脑组织时,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

2.区别要点:

(1)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贫血、出血、不规则的发热及骨关节疼痛;骨髓检查可确定诊断。白血病的早期识别有一定困难,但家长只要提高警惕,对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苍白、出血及虚弱等,及时去医院查血,就可避免漏诊。

(2)识别急性白血病时,应与下列几种能引起贫血和出血的疾病相区别。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起病急,病情发展快,除有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发热等表现外,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是其特点,这一点需要到医院通过骨髓检查才能证实。

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病是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较严重的皮肤、内脏、甚至颅内出血,急性期血小板计数可低于2万/微升,但血中自细胞不减少,也无幼稚白细胞。

③过敏性紫癜。多因食入蛋白质食物如鱼、虾、蟹、牛奶、蛋类等,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对药物、花粉过敏,或被昆虫叮咬而引起。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皮疹或称为紫癜,有的还可出现腹痛、呕吐或便血。用抗过敏药治疗有效。

3.家庭治疗:

(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平均病程为3个月,多数不超过6个月,就可导致死亡。如有大量出血或合并感染,病程就会更短,所以一经发现,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目前医生多采用联合化疗及其他综合疗法。根据病情可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对此,在给孩子治疗中,家长应与医生紧密配合。尤其是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听从医生的决定,不可自行终止治疗,否则会危及病儿的生命。急性白血病的联合化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

①诱导缓解治疗。此阶段的用药原则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自血病的细胞类型、骨髓被损伤的程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配合,尽量在短期间内给予有效治疗量,尽快杀死更多的白血病细胞以便控制病情;并注意在两个疗程之间酌情给予一定间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对此型白血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是长春新碱、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等。其中长春新碱与泼尼松(强的松)为主的化疗方案疗效最为理想。据文献记载,可使大多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疗程与用量,可根据病情由医生掌握。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对此型白血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是阿糖胞苷或环胞苷、6-硫鸟嘌呤以及红比霉素或阿霉素等。具体用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②巩固治疗。此阶段一般是用诱导缓解的原方案2~4个疗程。也可根据病情更换其他方案或轮流使用几种有效药物。

③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通过以上治疗病情已得到控制,医生常根据情况采用维持治疗。由于维持治疗需要时间很长,所以不易用蓄积毒性很大的药物,维持治疗常用的药物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常用氨甲蝶呤、6-巯基嘌呤。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常用阿糖胞苷加6-硫代鸟嘌呤。

在维持治疗中为加强对残留细胞的杀灭,还需间歇重复原来的诱导方案,所以称为“强化”治疗或“再诱导”。

4.家庭护理:

(1)一般护理。在病儿未入院前,要妥善安排好病儿的生活,对有贫血、出血、高热的病儿要绝对卧床休息。护理病儿时动作要轻柔,及时协助病儿翻身及大小便。

(2)预防感染。孩子患白血病后身体抵抗力很差,容易并发感染,因此要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外人探望。天气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不要与其他病人接触,以免染上新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有牙龈出血时,可用冷盐水漱口,每日数次,防止口腔发炎。

(3)预防出血。教育病儿不要用手挖鼻子乙及用力揉鼻子,防止发生鼻出血。一旦发生鼻出血,可用手指按压鼻翼5~10分钟,如不能止血时,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孩子外伤而造成出血。

(4)饮食。由于病儿食欲明显下降,因此要不断更新饭菜花样,以增进病儿食欲。病儿的饮食,应本着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原则。有消化道出血的病儿,应给予流食或暂时禁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太烫或有刺激性食物,并供给足够的水分。

(5)病儿入院后的护理。入院后除护士对病儿进行必要的医疗护理外,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在生活上照顾、关心病儿,鼓励病儿配舍治疗,安慰病儿减少恐惧感,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为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6)注意观察病情。病儿经住院治疗使病情得到缓解后,可暂时回家治疗。出院后家长应提高警惕,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发现以下并发症。

①感染。是白血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白血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感染的原因是病儿身体抵抗力低下,体内的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另外,化疗药物多伴有抑制骨髓及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整个病期都可发生感染。感染可发生任何部位而且容易扩散,如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以及肛门周围感染等均易导致败血症。所以家长一旦发现病儿出现发热或身体某一部位出现炎症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②出血。出血也是急性白血病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仅次于感染,出血与感染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出血可发生于病程的各个时期。造成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减少、感染等引起血管通透性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异常等。出血的部位可见于全身各部,特别是发生脑出血者预后严重不良。鼻黏膜出血有时也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家长不可轻视急性白血病患儿的鼻出血,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护理中介绍的止血措施;如不能止血时,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③高尿酸血症。有些病儿在化疗过程中大量白细胞被急速破坏,使嘌呤分解代谢产物尿酸在血中浓度显著增加,并在,肾和泌尿道中形成结晶沉淀,引起梗阻、少尿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腰痛是其最早的症状,有时也可因尿结石出现肾绞痛,对此家长不可忽视。约有10%的病儿出现血尿,对此一经发现,应立即就医。

血友病

血友病是先天性凝血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本病是通过女性遗传而使男性发病,而女性本身很少发病。血友病在临床上可分为A、B、C三种类型,其共同特征是幼年男童轻微损伤后即出血不止,此现象大多持续终生。

1.疾病特点:

(1)病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出血,或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长时间不能止血,可历时数日或数周。

(2)婴儿可因爬行而致四肢伸侧及关节突出部位出现青紫,会行走的孩子可见身体易摩擦的部位出现淤斑,而且深部组织有血肿,表现为局部肿痛及对附近器官的压迫症状。

(3)关节出血多见于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反复出血可造成关节畸形。

(4)黏膜出血常见于口腔黏膜出血及鼻出血。内脏也可出血。个别病儿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2.区别要点:

(1)血友病除有出血不止的临床特点外,还具有亲兄弟或母亲家族中的男性常有类似的出血,这是帮助识别本病的重要线索。

(2)识别血友病时应与下列疾病进行区别。

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可出现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有时很难与血友病进行区别,但化验血小板有助于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减少为其特征,而血友病则血小板不减少。

②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须与血友病所致的关节出血相区别。前者常并发呼吸道、消化道或脐部感染,表现为发热、脉搏加快、关节肿痛;而血友病的关节肿大起病迅速,无感染史,不发热,常有出血史和外伤史,反复多次关节内出血后,有肌肉萎缩现象。

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表现为皮肤血肿和外伤出血不止,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极差,出血时间正常或稍延长,但凝血酶凝结时间处长,纤维蛋白原定量减低。

3.家庭治疗:

目前对本病没有根治的办法,治疗重点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