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13226000000031

第31章 九画(2)

用法:秋后,从基部剪断南瓜藤,将瓶套住断茎,接住流出的液汁,每次10~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虚劳内热。第八方:生南瓜子仁60克。

用法:研烂,加冷开水调成乳状,加白糖适量,空腹服。

主治:绦虫病。

韭菜

【别称】长生韭、草钟乳、起阳草、壮阳草、扁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20~35厘米,具有特殊强烈的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三棱形;六~七月开花,白色。七~九月结果,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韭菜、韭根可入药,随采随用,多鲜用,韭子秋季成熟时采,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生于温暖潮湿之处。

【性味功效】性温,味辛酸,无毒。温中,行气,散历,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韭菜适量。

用法:捣取汁,加红糖少许,每次口服200毫升。

主治:鼻出血。第二方:韭菜子10克,桑螵蛸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益智仁10克,泽泻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遗尿。第三方:韭菜子10克,菟丝子30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肉桂3克(另焗冲服)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阳痿。第四方:韭菜子100克。

用法:烘干,研成细粉,再将蜂蜜90克炼至滴水成珠,与药末拌和为丸。早晚空腹各服10克,用温开水送下。

主治:虚寒性胃痛。第五方:韭菜子6克(研末),粳米50克。

用法:先将粳米煮粥,后加入韭菜子末,调匀食之,每日1次,连服3~5日。

主治:虚劳尿精。第六方:韭菜子20克。

用法:煎汤,先趁热熏口腔,待汤稍温后含漱吐出。

主治:蛀牙痛(龋齿)。第七方:韭菜子10克,白背叶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白带。

鸦胆子

【别称】羊不食、老鸦胆、苦胆子。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全株有黄色柔毛。茎、枝有灰白色凸起的小圆点。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通常7片,对生;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四~八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而偏斜,边缘有锯齿。三~八月开花,花暗紫色,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生于叶腋,四~九月结果,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干后表面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有分布。多生于山野向阳处,村边、路旁、旷野。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疣。

【验方精选】第一方:鸦胆子仁五~七粒。

用法:研细,塞患处,再用药棉塞住,隔1~3日有微痛感,流出脓水,取去,用冷盐水洗净即可。

主治:耳痔(外耳道乳头状瘤)。第二方:鸦胆子仁20粒。

用法:纱布包,水煎取20~40毫升,用消毒大注射器将药液注入阴道内。

主治:滴虫性阴道炎。第三方:鸦胆子仁12粒。

用法:打碎装入空心胶囊内用开水送服,每日服1~2次。

主治:阿米巴痢疾。第四方:鸦胆子仁20克。

用法:用龙眼肉包裹吞服或放入空心胶囊吞服。

主治:早期血吸虫病,间日疟,阿米巴痢疾。第五方:鸦胆子仁五~七粒。

用法:用龙眼肉包裹吞服或放入空心胶囊吞服。每日服3次,饭后服,连服五~十日。

主治:间日疟,阿米巴痢疾。第六方:鸦胆子仁适量。

用法:研成糊状,敷患处,用时局部先用酒精消毒,煎破或刺破患处表层硬皮,贴上有孔胶布(以正好露出患处,并保护好周围健康皮肤为宜),然后将药糊上,隔3~4日换药。如疣肉已脱,不再上药,改敷凡士林收口。

主治:皮肤赘疣,足底鸡眼。第七方:鸦胆子仁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后包扎,通常3~5日可愈。

主治:鸡眼。

茜草

【别称】小活血、血见愁、红内消、血茜草、地苏木、红根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根细长,金黄色或橙红色。茎方形,具四棱,疏生细倒刺。叶4片轮生,有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柄、叶缘和叶反面均有细刺。秋季,梢头叶腋开淡黄色小花,排成圆锥状聚伞花序。结球形肉质浆果,成熟时黑色。秋冬采根,秋采茎叶,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田边、路旁、低山坡、灌木丛中。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验方精选】第一方:茜草10~2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2~42日。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对霉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主治:念珠菌引发的口腔溃疡。第二方:茜草根200克,虎杖120克。

用法:用白布包煮20分钟,先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加热使用。连续用药五~七日。

主治:软组织损伤。第三方:茜草根1克(干品)。

用法:取上药,用纱布包好放在消毒碗内,加乳汁10毫升,浸泡数分钟,待液体成淡红色即可应用。用时将浸液用棉球或滴管滴入牙痛病人双眼的泪囊口处,每1~2分钟滴1次。

主治:龋齿牙痛。第四方:茜草根适量。

用法:研细末,外掺伤处。

主治:外伤出血。第五方:茜草根120克,白酒750毫升。

用法:将茜草置白酒中浸泡7日,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

主治:跌打损伤。第六方:茜草适量。

用法: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每日3次,每次9克,饭前服,一星期为一个疗程。

主治:慢性腹泻。第七方: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

用法:水煎服,经前一星期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第八方:茜草根60克,猪脚1只。

用法:水和黄酒各半,炖2小时,吃猪脚喝汤。

主治:关节痛。

荆芥

【别称】假苏、鼠实、姜芥、稳齿菜、四棱杆蒿。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9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羽状深裂,茎基部的叶裂片5;中部及上部的叶裂片3~5,线形或披针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穗状轮伞花序,多密集于枝端;苞片叶状,线形,绿色,无柄;花萼钟形,具纵脉5条,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小坚果4,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毫米,棕色。花期六~八月。果期七~九月。秋冬采根,秋采茎叶,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生于温暖湿润的路旁、山坡、田边。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荆芥穗适量。

用法:取上药,炒至焦黄,研细过筛。每次用6克加童便30毫升口服。

主治:产后血晕。第二方:荆芥穗炭6克,怀牛膝10克,生山桅9克,牡丹皮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经行吐衄。第三方:荆芥适量。

用法:将上药放入用清洁棉布制成的长方形小袋中,加固后塞入患儿前胸6小时。用量一星期岁以内五~十克,一星期岁以上酌增。

主治:小儿感冒。第四方:荆芥穗2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产后血晕。第五方:净荆芥穗12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过筛。每次用30克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患处,然后用手掌反复揉擦至发热为度。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病。第六方:荆芥穗15克,紫苏10克,生姜6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风寒感冒,鼻塞、头痛、恶寒身痛者。第七方:荆芥穗30克。

用法:烘干,研细末,纱布袋装,均匀地撒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揉搓,使患处产生热感为度。

主治:皮肤瘙痒症。第八方:荆芥穗10克,野菊花15克,薄荷脑(或冰片)3克。

用法:先将前二味药研细末,加入薄荷脑共研匀,瓶装备用。每取少量,吸入鼻内,每日3次。

主治:流行性感冒。

骨碎补

【别称】猴姜、岩姜、鸡姜、杩留姜、猴掌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40厘米。根茎粗壮肉质,如生姜状,横走,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两种形状,不生孢子囊的叶无柄,卵圆形,长约7厘米,宽3~6厘米,枯黄色、红棕色或灰褐色,边缘浅裂,网状叶脉明显,在根茎上彼此复瓦状重叠。生孢子囊群的叶有短柄,长椭圆形,两面无毛,羽状深裂,披针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缺刻,网状叶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沿裂片中脉两侧着生,2~4行,无囊群盖。根茎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燎去茸毛(鳞片),鲜用或开水烫后晒干,或切片蒸熟后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长江中下游以南诸省有分布。此物多附生于树皮上、岩石上、墙上、瓦上较阴湿处。

【性味功效】味苦,性温,补肾强壮,续伤止痛,祛瘀活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骨碎补50~100克。

用法:切成薄片,蘸盐水涂搽患部。

主治:斑秃、脱发。第二方:骨碎补、栀子、韭菜根、朱砂根、红花酢浆草各适量(均取鲜品)。

用法:共捣烂,酒炒敷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第三方:鲜骨碎补、鲜酢浆草、鲜鹅不食草各适量。

用法:加米酒、白糖少量共捣烂敷患处。

主治:挫伤,扭伤。第四方:骨碎补、制何首乌、钩藤根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神经衰弱。第五方:骨碎补6克,土党参6克,九龙藤6克。

用法:煲猪骨或蒸瘦肉适量服。

主治:小儿软骨病。第六方:鲜骨碎补1芽。

用法:刮去绒毛,用土碗盛少许菜油,将骨碎补在碗内磨汁。用温水洗净患部,再用棉签蘸汁搽患部,每日3~5次即可,直至痊愈为止。

主治:顽固性皮炎。第七方:骨碎补15克、生地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牙痛。第八方:骨碎补9克。

用法:研为粗末,浸泡于95%的酒精100毫升中,泡3日即成。用时先以温水将足部鸡眼或疣子洗泡柔软,用小刀削去其外层厚皮,再涂擦骨碎补乙醇浸液,每2小时擦1次,连续4~6次,每日最多10次。

主治:鸡眼、疣子。

栀子

【别称】黄栀子、山栀子、黄果树、红枝子。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达2米。茎多分枝。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草质,光亮。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或枝端,花冠开放后呈高脚碟状,白色,肉质,芳香。蒴果椭圆形,黄色或橘红色,顶端有绿色的宿存花萼。秋、冬采果及根,晒干。

【生长环境】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于向阳山坡灌丛中。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根:清热凉血,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栀子40~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汤。1次顿服。

主治:闹羊花(又称洋金花)中毒。第二方:生栀子9克,鲜藕1000克,生姜汁3~5滴。

用法:将山栀子研末,鲜藕捣烂取汁,共混匀,分2次服。每日1剂,血止则停。

主治:吐血。第三方:栀子15克,豆豉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热病初期,发热,心烦,胸闷,舌苔黄。第四方:生栀子30~50克。

用法:研为细末,用蛋清1个,面粉和白酒各适量,调糊敷患处,次日去掉。

主治:扭、挫伤。第五方:鲜栀子根60克,白茅根、淡竹叶根各30克,茵陈4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连服七~十日。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第六方:鲜栀子根120克。

用法:水煎,调食盐少许服。

主治:风火牙痛。第七方:生山栀12克,生姜1块(捣取汁)。

用法:将栀子炒焦,煎15分钟取汁,与姜汁混匀,分2次服。

主治:胃炎所致胃脘痛。第八方:栀子适量。

用法:研细粉,调茶油涂患处。

主治:汤火伤。

香附

【别称】香附子、回头青、三棱草、旱三棱、莎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根茎横生,细长,末端生灰黑色、椭圆形、具有香气的块茎(即香附)。茎直立,上部三棱形,叶基部丛生,线形,基部抱茎,全缘,具平行脉。花生于茎顶,红褐色,花下有4~6片苞叶。果实长三棱形,成熟时灰黑色,外有褐色毛。春、秋、冬挖块根,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以山东、浙江产者为佳。生于旱土、路旁、草坪上。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平。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香附15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气郁胸腹胀痛。第二方:鲜香附30~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丝虫病所致急性淋巴腺炎和淋巴管炎。第三方:香附30克,高良姜15克。

用法: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胃寒痛。第四方:香附30克,木贼草30克,乌梅30克。

用法:水煎2次,去渣取液,摊至不烫手时,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连用5日。

主治:扁平疣、寻常疣。第五方: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莱菔子(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胁痛腹胀。第六方:制香附50克,米酒适量。

用法:将制香附研末,加米酒调成糊,外敷脐眼,每次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