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13225900000024

第24章 处世沉稳,慎落俗套(3)

王安石看到苏东坡续的诗,笑了笑,接着写起奏章,他建议皇上让苏东坡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皇帝批准了。苏东坡对此很不满意,到任后心事不在政事,经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一天,正好好友陈季常来看他,苏东坡忽然想起他后园的几株黄菊,于是,便邀好友一同去玩赏。前天刮了大风,这时只见满地铺金,而菊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苏东坡惊讶不已,半晌说不出话来。

到此苏东坡才知道王安石让他到黄州任职的真意,是让他来看菊花的。后来他主动向王安石认了错。

再来看一个现代例子。某时装店,一段时间,客人纷纷投诉指责售货小姐服务态度不佳。经理的解决方式真是与众:不同,而且效果惊人。他没有指责售货小姐反而大加赞扬,他对那些被客人指责的小姐说:“有客人称赞你服务亲切,希望今后继续努力。还有客人说你很有礼貌。”这么一来,她们的待客态度便大为改变,每天上班笑脸迎客人,业务蒸蒸日上。

这就是巧妙责人的方法。一般来讲,女性被人指责说:“你要改掉什么什么缺点”,她们觉得自尊和人格都遭到了伤害,很容易反抗或哭泣。但如果以宽容的态度,对其稍加称赞,她们便神采飞扬,变得非常积极。所以,如果想纠正别人的缺点,不要直接指出缺点而要称赞对方的优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此一来,对方更加发挥优点,同时也改掉缺点。

“和事老”必知的处世之道

生活中,大多的纠纷并非动武那么刺激,一般都是文戏,如家庭纠纷,亲戚朋友之间的纠纷,同事之间的纠纷,邻居之间的纠纷,陌生人之间的纠纷。这些纠纷如果不及时解决,无疑会影响相互关系,有的甚至会伤及自己。所以,出面打破人际僵局,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说来简单,这可不是一般耍嘴皮子就能解决的难题。如果你想扮演“和事老”的角色,一定要先掌握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语言艺术。因为对于纠纷中的双方来说,你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好听的话说给哪一方,等等,都会影响到双方对你的态度。因此,要使双方都信服你,你的临场发挥显得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几种临场劝架、化解各种人际矛盾的方法。

表真情,圆中有方,劝中带威

真情是最能感动人的,如果你善于向对方掏心窝子,那么,就很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这时,你再结合事态的严重后果警醒对方,那么,一场更大的纠纷或许就会因此平息。

陈某与一位电影明星结了婚,但是婚后生活并不愉快。不久这位电影明星就有了外遇,于是陈某非常生气。一次,他到演出现场找妻子,结果被拒之门外。陈某恨不得砸门以解心头之愤。一位老保安对陈某说:“好哥们儿,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们知道你是她的丈夫,所以这也是你的家。但是如果你在这里闹出什么不愉快,就会让别人有借口了,还有一点,收容所春节放假了,一旦闹出了不愉快,我们还得叫来警察,你说哪个人没有家?哪个人不想过一个团圆年呢?你好好想一想。”

老保安的语言看似朴素,然而却充满了对陈某的理解之情,“这也是你的家”这短短的一句话,既表达了对陈某深深的同情,也包含着对某明星的不得体行为的指责,同时老保安的话也充满了对别人的关心,即陈某如果闹出不愉快的事情就有可能使警察过不好春节。不难看出,老保安的语言中还饱含着“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之意。正是老保安融情于理的话引起了陈某的思索,使陈某放弃了冲动行为,从而平息了这场可能触犯法律的纠纷。

消误会,有事好商量

有些纠纷是因为误会造成的,因而只要说明情况,就可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有几位计生干部去一家民营药店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药店老板大吵大闹,引来了数百围观的群众。这时,一位干部对药店老板说:“咱们有事好商量,吵闹解决不了问题。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市里的规定,你把情况说说清楚,配合我们开展工作。如果你有困难,只要不违反政策,我们可以帮助你解决。”药店老板听了,觉得自己误解了对方的来意,顿时消了气,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表示配合工作,接受检查。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妙致歉,达成和解

有些矛盾或者纠纷的双方都有调解的愿望,但一时找不到台阶。调解者可以巧妙地代表一方向另一方致歉,从而引起另一方的感动而又主动地向对方致歉。这样就可有效地促成双方和解。有两位邻居因用地问题发生了纠纷,一位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后,首先批评了A方,他说:“你不应该私自在别人墙上搭建房屋,这是你的不对。B方虽然并不介意你这么做,但至少你得事先与人家沟通。”这家人听后,都表示理解。接着,他又来到B方面前说:“刚才,对方也对自己的错误表示了歉意,他说未经你的同意,不该在墙上搭建房屋。”听后,B方也检讨自己当时太冲动。这样,在下次A方与B方见面后,都主动向对方表示了歉意,并且互谅互恕。

找平衡,各打五十大板

有些纠纷由于原因复杂,或者由来已久,因而调解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辩证地阐明事理,使双方产生认同感,达成共识,从而解决纠纷。有两位女同事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并且越吵越厉害。见状,一位男同事急忙站出来平息事态。他对一位同事说:“有什么话不能坐下来说,为什么要吵呢?”还没等对方开口,他又对另一方说:“你们都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说吵就吵呢?”这时,双方都抢着要他评理。

这位男同事不急不躁,也不偏向哪一方,而是站在她们中间,仔细帮她们分析起来:“你们不用多说了,刚才的情况我都看见了,说实在的,非要让我说你们谁做得正确真的很难,不过,你们都有自己的过错,这是逃不过我的眼睛的。”

接着他分析了双方的错误,并指出:“你们如果当初都能多一点宽容,或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这样吧,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事情就到此为止,如果信不过我的话,那我也管不着你们了。”结果,双方都默认了他说的话,一场纠纷也被成功地化解了。

可见,要扮演好调解人的角色,不论谁对谁错,都不要观点鲜明地指出来,非要分清黑白。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纠纷。正确的方法是,先各打五十大板,这时得理的一方会感到安慰,进而稍显平息,而理亏的一方也会开始检点自己。即使这样,事情也比刚才好办得多。你可以当面听他诉说,然后说一些安慰的话,相信,他的心态会越来越平和的。

巧表心,幽默化干戈

某单位一对中年夫妇,婚后近10年双方关系一直不错。但最近在社交应酬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矛盾,谁也说服不了谁,由口角到争吵再到打骂,闹得满城风雨,面临分手的严重危机。在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劝导和说服下,两人终于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相互“交心”,但谁也不愿公开“认罪”,男方还是先开了口,说:“我们是在斗争中求团结、求生存、求发展,今天,能进入这样一个和平民主、共同协商的新阶段,是我们双方努力的结果,它来之不易啊!”可谓言简意赅,语短情长。女方也就势接过话头说:“是啊!正因为它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这个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夫妻两人就是在这妙趣横生的对话中彼此交了心,统一了认识,化解了矛盾,言归于好。

所以,幽默是一种最好的化解僵局的方法,它往往能够让人在一笑之间,抹去心中笼罩的那层阴云,忘掉多日积聚于心的烦忧。所以,使用恰如其分的幽默,可以让你更容易地打破僵局。

综上所述,打破人际僵局需要的不仅是灵活的方法,而且更需要机智的语言技巧,当你掌握了相应的方法与技巧后,也许一些原本难解的僵局,也可以在举手之劳间轻易化解。

不偏不倚,中庸处世

中庸做人也是圆融处世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一些人在为人处世时容易犯两种错误,或者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偏激,一是退缩。

中庸是种权衡,使自己不被自己的行为绊倒。例如,获取成功的方法很多,如难得糊涂、能屈能伸、甘心吃亏、以柔克刚等,掌握了其中一种方法,运用得当,都能让你在一些特殊场合或在对某一具体事情的处理中获得成功。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成功法宝,是中庸处世思想。

儒家推行中庸,目的在于使天下的人达到理想境界。所谓理想境界,也就是达到中道的境界。中道产生适当,适当产生合理,合理产生礼仪。人类全部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都需要符合中庸之道,使之无过无不及,最终达到至善。孔子告诉曾子说:“我的学问始终用一贯穿着。”孔子又告诉子贡说:“我用一贯穿着我的整个思想。”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

在处世上恪守中庸,才有好的人际基础,不至于朋友反目,众叛亲离;不会一意孤行,自取其辱。当年攻取西蜀时,刘备曾与刘璋在涪县相遇,刘璋部下张裕脸上长了不少胡须,刘备拿他开玩笑:“我从前在老家涿县,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别多,县城东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县令说:‘诸毛怎么都绕涿而居呢?’”张裕回敬说:“从前有人做上党郡潞县县令,后来到涿县当县令,调动之际回了一趟家。正好这时有人给他写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题署好,如果题‘潞长’,就漏了‘涿令’,题‘涿令’,就漏了‘潞长’,最后只好署‘潞涿君’。”借“潞”为“露”之谐音,讽刺刘备脸光露嘴无须。

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尽管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需要维护面子。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人们交际时,对重要人物恭敬有加,对小角色却态度冷漠,这样自然会伤后者的自尊。

有这样一场家宴:宴请的是男主人的科长以及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非常丰盛了,可是,围着花布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对付着用点!”

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还没有吃完的菜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客气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将作何感想?他们很难堪,其中两位在宴席进行之中,就因“有事”告辞了。

像这样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科长,而怠慢他人,使同事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损伤,非但不能增进主客间的友谊,反而造成了隔阂。

你不好意思,人家怎么“好意思”

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人不求人就能功成名就的,对于凡夫俗子来说,求人更是家常便饭,什么时候你要是发誓:“我这辈子绝不求人。”那么,可以肯定你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

在人际交往中,太过独立的人,或者说不愿意与人发生经济往来、人情往来的人很少能够赢得良好的人脉。

提起“求人”,是让许多人都感到最棘手的事情,因为求人就得拉得下脸,就得低三下四,否则,事情就没法办成。有人活了一辈子,求了一辈子人,但最终也办不成几件事,但有些人却能求得其所,求得恰到好处。为什么呢?关键还是面子。

不是说有了面子,就能求人办成事,在求人的时候必须要活用面子。该薄的时候不能厚,该厚的时候不能薄。

张小三是一位村长,平时为人谦和,喜欢说笑,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显得“软弱无能”的人却连任了三届村长。

每年早春时节,各个村都要大车小车地排着队,到县农资局去拉化肥。人多车多,将农资局的大院挤得水泄不通。明明仓库大棚内的化肥堆积如山,可负责签字的科长硬是说货源不足,让一些村改日再来。

人们对这个“大权”在握的科长一点办法都没有,提不出货的人只能拿着空单子打道回府。张小三捏着一张空单子,心里也很矛盾,不知该不该就此回去。一方面自己无钱“表示”一下,再说这是集体的事,就是一定要表示表示也不应该让自己负担啊;另一方面,他也从中看出一些门道,尽管这位科长总是说货源不足,但他每天还是要签出上百吨的化肥。于是,他立刻想到了一招——与这位科长死磨硬泡。

张小三在科长面前变得嬉皮笑脸,他手里拿着单子,一面与科长诉苦,抱怨这差事难办,回去交不了差;一面请求科长高抬贵手,给自己签个字。

科长越听越烦,于是把他从办公室赶了出去,让他在外面等候。如果这时爱面子,不好意思再磨下去,这个字肯定签不成。于是张小三即使在外面,还是经常敲几下玻璃,向科长点几下头,以便引起科长的注意。有时,门缝还没有关严,他便溜进去,然后又被赶了出来,站在外面的一些人都看着别扭,但张小三不以为然,他想:“只要事情办成了,这都是小事。”

最后,科长都让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说:“我算服你了,你真行啊,求人办事真有一套,连根烟都不给抽,这回就照顾你一下吧。”

在一边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张小三的求人功夫,都开他的玩笑:“你这个铁公鸡,只靠两片嘴就把事情给办妥了,看来得好好向你学习啊。”

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求人办事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许多时候面子是最重要的。有人说,做人不能太脸皮薄,“脸皮薄,吃不着”。言之有理,虽然脸皮厚的人遭人讨厌,但是,该厚的时候能够厚起来,能够把事情办妥,也不失为一种求人之道。怕就怕死要面子活受罪,人也求了,事情没办成,面子也丢了。这种人最亏,亏就亏在“不好意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