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三卷)
13215700000028

第28章 忠言逆耳,美言如鸩

“原文”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卒中矣。

“释义”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磨砺自身的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顺耳,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么这一生就如同浸在毒药中一样,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听逆耳忠言,得万里江山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十万大军直逼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看这阵势迫于无奈只好随大势了,于是他捧着传国玉玺,驾素车,乘白马,系颈套,俯首跪于车道旁,向刘邦请降。至此威震一方的秦朝正式灭亡了。

刘邦接过了传国玉玺真是心花怒放,于是他就来到秦朝宫殿里,想看看秦始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到宫里一看,只见雕梁画栋,曲榭回廊,构筑精致,规模宏大,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再见后宫一班美人虽然看起来怯生生,但是走起路来还是婀娜多姿,虽然称不上闭月羞花,但也是个个有姿有色,刘邦两眼发直,魂都快被勾去了。刘邦素来就是个酒色之徒,何况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都是美人,禁不住飘飘然起来,不知身处何地了。

就在他思绪飘飘欲飞的时候,一个声音传入他的耳中:“沛公看到眼前这些是不是就觉得很满足了,不想安定天下了?”刘邦只觉像是一盆凉水泼在自己的头上,回神一看,原来是樊哙。樊哙虽然屠夫出身,但是颇有见地,他跟随刘邦转战已有多年,所以在这关键时刻,给刘邦敲响了警钟。刘邦也知樊哙说得对,但是好不容易得到了免费的午餐怎能让它浪费,他真是心有不甘,不想放弃。于是,他漫不经心地说:“就在这儿住一晚。”

这时张良也进来了,他对刘邦说:“您今天有机会到这儿,就是因为秦政无道,我们才刚入咸阳,你就想贪图享乐走秦朝的老路,今日秦亡,恐怕明日您就要随他而去了。古人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还请公三思,且听樊哙一句,免得祸从天降,后悔莫及。”

刘邦之所以能得到很多人才的相助,这全要归功于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不会死要面子。他一听张良此言,匆忙离开秦宫,回到驻地,并立刻召集关中父老,与之订立了著名的“约法三章”。这章程不但废除了秦朝暴政苛法,而且又保障了百姓的私人利益,保护了私有财产,这样对于有无财产的人,都起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而且同时也收买了人心,为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

项羽在得知刘邦进入关中的消息时,已是在他巨鹿大败章邯之后,他非常吃惊,预感到事情不妙,感觉刘邦要与他争夺天下。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马不停蹄地奔向关中。那时,项羽有大队人马40万人,刘邦才10万,从实力上说相差一大截,无论如何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最幸运的是刘邦听了樊哙、张良的劝告,及时从秦宫撤走,避开了项羽的锋芒,摆出一副弱势的态度,为以后作战极大地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巧妙进逆言,诚心劝挚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管是忠告还是批评,是劝诫还是建议,逆言总是很难让人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敌意,取得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人们在进逆言的时候讲究方式方法。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丞相比干多次直言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就连以胸怀宽广,善于纳谏著称的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往往也会因为魏征的直谏而勃然大怒,更何况一般的人。

语言是一把利器,一不小心就会刺伤他人的自尊。所以在进逆言时要经过深思熟虑,尽量采用委婉的方式,以便于对方接受。

北宋年间,大臣寇准与张咏友情深厚。寇准深谋远虑,有治国兴邦之能;咏能诗善文,有倚马可待之才。

寇准出任宋真宗的宰相时,张咏任益州(今成都市)刺史,他对属僚说:“寇公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寇准被贬出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时,张咏刚好从益州调回京师洛阳。张咏路过陕州,寇准在任所设盛宴款待张咏。临别时,寇准送张咏至陕州城郊,问张咏:“张公有何见教?”张咏说:“《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并不明白张咏所说何意。回到任所后,寇准找出《汉书》读《霍光传》,至“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一句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张公是说我不学无术呢!”从此寇准刻苦研读,成了忠贤皆备、文略俱全的好宰相。

作为寇准的至交好友,张咏自然很了解寇准的为人,因此才有那么一句评语“寇公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但此时寇准刚刚升任宰相,意气风发,张咏也不好泼他冷水,因此直到寇准被贬任陕州,问张咏有何见教的时候,张咏才说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毕竟说人无学无术是很伤人自尊的事情,而这么一来,寇准不但明白了好友的意思,而且很愉快地接受了建议。

智慧总结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帝王能夺取天下的重要保证。无论做什么事,实际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就看如何去对待它。遮遮掩掩,有时也能过去;将错就错,有时也不一定会出什么大问题。然而习惯一旦养成,就可能会给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接受不同意见,不仅不会损失什么;相反,一旦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反而会增加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