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13129600000035

第35章 语言篇:经纶珠玑致精美(10)

九、深入浅出,形象有趣

在毛泽东的文章里,为了把一些重要情节交代清楚,或者为了把道理说明白,他特别注重使用深入浅出,形象有趣的语言,使行文产生异彩纷呈的效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这样一段: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家里,一群人涌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乡,“劣绅”!今天认得我们!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竟在乡村造成一种恐怖现象。

这样说,是为了回击那些污蔑农民运动“过分”的言论,而专门描写农民向土豪劣绅造反的场景。

很显然,这样的描绘极其形象生动,似乎让人们观看了一幅酣畅淋漓的漫画,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哪里有“过分”之举?分明是正义之举!人们难道不应该为这些起来革命、起来造反,终于有了扬眉吐气机会的农民击掌高歌吗?

后来,毛泽东在介绍自己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前做农村调查的情况时说道:中央要我管理农民运动,我下了一个决心,走了一个月零两天,调查了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个县。这五县正是当时农民运动很高涨的地方,许多农民都加入农民协会。国民党骂我们“过火”,骂我们是“游民行动”,骂农民把地主小姐的牙床滚脏了是“过火”。其实,以我调查后看来,也并不都是像他们所说“过火”,而是必然的,必要的。因为农民太苦了。我看受几千年压迫的农民,翻过身来,有点“过火”是不可免的,在小姐的床上多滚几下子也不妨哩。

是啊,世世代代的贫苦农民受土豪劣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他们有了为自己撑腰的农会,要造一造仇人的反,难道还能够苛求他们必须做到温文尔雅和理智吗?

在重庆谈判期间,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也为了回击国民党所制造的共产党就是要地盘、不肯让步的谣言,共产党作了一些让步,让出了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湖南等8个解放区。把流血牺牲换来的解放区交给蒋介石,很多人实在想不通。为此,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专门讲了一段很生动形象的话,他要说服人们以大局为重: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让出这八块地方非常可惜,但是以让出为好。为什么可惜?因为这是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艰苦地建设起来的解放区。所以在让出的地方,必须和当地的人民解释清楚,要作妥善的处理。为什么要让出呢?因为国民党不安心。人家要回南京,南方的一些解放区,在他的床旁边,或者在他的过道上,我们在那里,人家就是不能安心睡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争。在这一点上我们采取让步,就有利于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国内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这一次,我们在南方让出若干地区,就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使国民党的谣言完全破产。

毛泽东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轻松自如地回答了这个牵动无数人心的棘手问题。其中,“人家要回南京,南方的一些解放区,在他的床旁边,或者在他的过道上,我们在那里,人家就是不能安心睡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争。”用了打比方的办法,寥寥数语,把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大局,需要适当让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有趣。

品味毛泽东的这些语言,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心里时刻装着普通老百姓,他力争把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

第八节幽默讽刺,挥洒自如

毛泽东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他在写作实践中,挥洒自如、机智巧妙地运用幽默与讽刺语言,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战斗性,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里写道:国民党是不承认我们的。我们参加国民参政会,按照参政会条例的规定,是以“文化团体”的资格。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是“武化团体”。

这段话用挖苦的口气,讽刺了国民党不承认共产党是一个合法政党的可笑,其中由“文化团体”引出“武化团体”,显得幽默机智,饶有风趣。

他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文里写道: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他化用一句唱词,灵活巧妙地讽刺那些追求一己之利的人的表现,既起到了批评作用,又没有使人过于尴尬而下不了台。人听到这样的语言,谁能不佩服毛泽东的幽默艺术呢?

在对待年轻干部问题上,毛泽东一贯主张要大胆培养和提拔。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他讲道: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团中央委员尽选年龄大的,年轻的太少,这行吗?自然不能统统按年龄,还要按能力。

毛泽东运用比喻的手法,称呼一千多年前的周瑜是个“共青团员”,真可谓奇思妙想,把要充分相信年青人的道理讲得很生动。

一、“鸡毛确实要上天”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合作社运动,掀起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潮。毛泽东为自己亲手缔造的新中国出现如此喜人景象激动不已。

1955年9月到12月间,他先后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了104篇按语。其中,《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的按语,精彩引人,幽默风趣。

已经在政治上翻身的农民,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于是纷纷要求办合作社。那些富裕中农从心眼儿里看不起贫苦农民,就在一旁说起了风凉话:“穷光蛋想办合作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飞上天。”

毛泽东针对富裕中农所说的风凉话,写了翻案文章。他要为“穷光蛋”们撑腰,为合作社打气。他说:几千年以来,谁人看见过鸡毛能够上天呢?这似乎是一个真理……富裕中农之所以敢于宣传鸡毛不能上天一类的从古以来的真理,就是因为合作社还没有增产,穷社还没有变成富社,个别和孤立的合作社还没有变成成千成万的合作社。就是因为党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合作化的好处。还没有明确地指出“鸡毛不能上天”这个古代真理,在社会主义时代,它已经不是真理了。

接下来,毛泽东以短促明朗、掷地有声的语言,坚定自信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穷人要翻身了,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鸡毛确实要上天了。在苏联,已经上天。在中国,正在上天。在全世界,都要上天的。

读着这样的语言,怎能不博得人们会心的一笑呢?毛泽东首先顺着富裕中农的思路,说出鸡毛不能上天似乎是一个真理,并且摆出了合作社还没有增产、还没有变得富起来、还处于孤立状态、宣传工作还比较薄弱等许多原因。然后,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巧妙地运用幽默的形式,表达了一条伟大而严肃的真理:组织起来的广大农民,能够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鸡毛确实能够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