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3127000000073

第73章 终生相伴的烙印──记唐凯将军(2)

3月28日夜9时许,总部发出急袭渡江令。唐凯率部渡江后,一路勇猛进击,一天内就向敌纵深挺进了70里。机枪手牺牲后,唐凯怒火中烧,他打红了眼,抱起机枪,向敌人猛扫。战斗中他再次负重伤,头部中弹,昏迷过去。军医从他的后脑勺取出一粒“汉阳造”弹丸,告诉他,子弹再钻进一点,你就光荣了!

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红四方面军的胜利成为其走上长征之路的起点,敌人迅速占领了嘉陵江东岸全部地区,并封锁了嘉陵江。在创建川陕根据地两年又三个月后,红四方面军不得已放弃了这块浸满了烈士鲜血的土地。

四、漫漫长征路

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占领川西大片富庶地区,为中央向川西和甘南发展的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惜,由于张国焘从中作梗,徐向前痛失进击甘南的有利时机。

在相对平稳的一段时间里,唐凯的头伤恢复得很快,他带着纱布从野战医院跑回团里。为了占领岷江流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四方面军发起长征后的第一个战役,打破敌人设在土门和北川的防线。唐凯带伤上阵,逼得团长发火,硬把他从前沿拉下来。

1935年6月,在夹金山北麓的达维镇,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6月18日,在懋功的一座天主教堂里,两军团举行联欢大会,唐凯第一次见到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他景仰的中央首长。一个多月来,唐凯领着全团为欢迎中央红军老大哥准备各种礼品:粮食、盐巴、过冬衣物……现在,他带上礼品去慰问江西来的老大哥们,他发现一方面军团政委方强没有马匹,立刻让警卫员牵来自己的坐骑,送给方强。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唐凯不可能了解上层领导的想法和分歧,领袖欲急剧膨胀的张国焘正在为两河口会议上受到批评而恼火,正如历史所揭示的那样,最终,唐凯他们被张国焘引向南下的失败之路。

一年四个月的长征,唐凯九死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重返草地,他的团遭遇了藏人的骑兵,他的腿被打断了。战士们用担架抬着他们的政委,可唐凯的心在淌血,为什么红军走到这一步?

三过草地、雪山,吞噬了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在百丈一战,誓在必胜的刘湘打败了这支饥饿疲惫之师。8万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只剩下一半人,狂傲的张国焘不得不在朱德的面前低下头,一支疲惫之军不得不掉头向北走。

南下失败后,唐凯的腿伤未愈,臀部又长出大片毒疮,无药可治,饥饿加伤病把唐凯折磨得面黄肌瘦,虚弱不堪。

一日,卫生队长从深山老林引来一位老人,身后跟着一个牧童和一头老牛。那老人鹤发童颜,双目如炬,看到唐凯的伤情,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唐凯强作笑颜,问道:“老人家,您在讲什么呀?”老人道:“这位老总,我看你太苦了,我给你治治吧,就怕你不敢!”唐凯说:“我扛枪打仗,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不敢的事哟,老人家只管治就是。”老人不作答,回身吩咐牧童几句,打发他上山,然后一言不发,在一边打坐。

隔了两个多时辰,牧童满头大汗回来了,一手攥着不知名的几种草药,一手拎着个大布袋,里面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战士们都好奇地凑过来,想看个究竟。老人要求除了卫生队长和警卫员外,其他人一律出去。他要警卫员找来一只洗干净的大火盆,命牧童将那袋东西倒入盆中。

“哗啦”一声,唐凯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惊叫了一声。

小半盆鲜活扭动的树蚂蟥!

警卫员蹲到墙角要呕吐,卫生队长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唐凯倒抽了一口冷气,问道:“老人家,你这是要拿我喂……喂蚂蟥?”

老人微微一笑:“老总,受了这一难,你九九八十一难都能过,你受不受?”

唐凯将信将疑,但他看到老人真诚的目光,他稳了稳情绪,平静地说:“我受!”

“好!”老人捋着白胡须,立刻和牧童一起为唐凯治病。他先让唐凯脱下裤子,用一种草药把肛门堵住,再命卫生队长和警卫员扶着唐凯坐在大火盆上。刹那间,唐凯觉得臀部如同火烧一般,先是剧痛,继而麻木,那些蚂蟥如利剑似的往脓血腐肉里钻。

唐凯反而不紧张了,他开始和老人谈笑,倒是扶他的两位年轻人大汗淋漓。

两个时辰过去了,老人命牧童端出刚煎好的中药汤,他让唐凯站起来,用纱布蘸着药汤涂抹唐凯的伤病处,片刻,那些蚂蟥就像听到集合号声一样,稀里哗啦地从唐凯体内退出来,一条不少,落在大火盆里,但条条蚂蟥都膨胀了许多。

老人吩咐唐凯将剩下的药汤分三日服完,没有更多说的,告辞。唐凯让警卫员取出几块大洋,送给老人,老人也不推辞,然后与牧童一起消失在暮色苍茫的大山里。

那一夜唐凯第一次睡了个舒坦觉,三天后,他能甩开拐杖自己走路了,拍拍屁股,神了,没有一点疼的感觉,他的伤口基本愈合了。

晚年的唐凯仍然怀念那位奇人,他说:“自那以后,80岁了,我再没有长过疥疮!”

1936年春天,唐凯从李先念政委那里接受一项特殊任务:给刘伯承当联络参谋。

名将刘伯承是唐凯早就仰慕的首长,本来他是红军总参谋长,跟四方面军南下后,屡受张国焘打击,降职当个红军大学校长,现在又让他当先遣军司令员。

唐凯飞马去见刘伯承,正在看地图的刘伯承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突然说:

“把你的右臂伸过来!”

唐凯一愣,马上遵命伸出手臂。

刘伯承歪着头端详片刻,说:“它的名声不小嘞!”

唐凯不好意思抽回了手臂。

“听说你负过八次伤?”

“报告司令员,是七次。”

“噢,不少了。你也是福将啊!”刘伯承微微一笑,低头嘀咕道:“七次不少,八次不多啊!”忽然又抬头问道:“你的腿现在怎么样?跑得了路吗?”

唐凯一挺胸脯,大声回答:“没得问题!”

“好,那就准备跑路吧!”刘伯承说完又低头用放大镜看地图。

这可不是一般的跑路,唐凯跟着刘伯承光是大雪山就爬了五座。多少红军将士长眠在这亘古不变的冰雪中,唐凯紧盯着刘伯承步履艰难的背影,常靠抓住骡子的尾巴才能缓过一口气。

刘伯承严肃的工作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唐凯终身学习的楷模,他牢记刘伯承要他“多读书”的教诲。有一次,他大胆表示自己想到红军大学学习,刘伯承说,会有机会的。

没有过多久,上级真把唐凯调到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同学中有陶勇、王近山等人,他在长征途中唯一的照片就是王近山给保存下来的。

1936年8月,根据战局发展的需要,上级让唐凯提前毕业,到31军271团任政委,他的新搭档是屡建战功的聂凤智团长。

10月9日,徐向前率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城;次日,朱德和张国焘进入会宁,红一师师长陈赓率部热情欢迎四方面军的战友。

在草地边沿第一次会师时,唐凯就和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熟悉了,两人一见如故,特别投缘。这次在会宁重逢,彼此经历了血与铁的考验,九死一生,相顾无言,紧紧拥抱在一起。

陈赓用手掌使劲拍打着唐凯的后背,连声说:“你们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紧接着,二方面军的部队也抵达会宁,这个僻静的小县城在一日之间变成名垂青史的圣地。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了。

五、抗大二分校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民族抗战。9月6日,129师在三原县石桥镇召开奔赴抗日前线的誓师大会,大雨如注,刘伯承师长浑身湿透,他针对红军将士对换帽子想不通的问题说:“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刘师长的话打动了每一个人,队列里的唐凯难抑满腔激情,泪水合着雨水在脸颊上流淌。

唐凯万没有想到,就在他枕戈待旦要跟着刘师长去打鬼子的时候,上级一道命令下来:调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恋恋不舍地离开部队,与200多名来自各个单位的团以上干部走向延河之滨,与曾克林、郭林祥等成为抗大第三期学员。

从抗大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唐凯留校工作,任校务部队列科科长。唐凯口令喊得好,嘹亮雄浑,充满阳刚之气,毛泽东来抗大演讲,都是他喊的口令。

1939年,时局发生变化,为了减轻边区的压力,中央决定把抗大总校和陕北公学转移到敌后去办。7月10日,在罗瑞卿的带领下,5000健儿出征,唐凯带领先头部队走在前面。经过几个月曲折艰苦的行军,最终,抗大总校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见一下来了这么多干部,喜不自禁。

几个月后,时任抗大总校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的唐凯接到命令,前往位于灵寿县陈庄地区的抗大二分校,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他的搭档是傅崇碧政委。不久,二大队改成抗一团,唐凯任团长。

1940年7月,孙毅接替调往延安的陈伯钧,出任二分校校长。唐凯早就听说过“孙胡子”的大名,如今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孙毅第一次接见几位团长时,特意撸开唐凯的衣袖,仔细看看那个烙印,笑道:“你这块党徽,很有名气呐!”出身保定军官学校的孙毅耿直无私,性情豪爽,唐凯觉得孙校长很对自己的脾气。

1941年,遭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的华北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孙毅校长和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分析敌人的态势,认为只有主动地迎着敌人插进去,才能有力地保护自己。于是,各个团独立向敌后运动,在游击战争中训练学员。

几年不打仗,唐凯手都发痒了,他和傅崇碧私下嘀咕,能打一仗就好了。

8月,日寇的扫荡开始不久,在李志民的带领下,唐凯和全团同志从冀西下山了。

接近平汉铁路后,险情连连,队伍常在敌人鼻子底下穿行。每到驻地,唐凯都结合行军提出诸如遭遇战、伏击战、夜战等科目,让学员讨论和回答。在战争的实践中,二分校的教学深入而生动。

是年夏,二分校创办一个附设中学,公开在冀中各县招生。青少年奔走相告,一下就招到600多人,其中有90多名女生。反扫荡结束后,为了这些孩子的安全,二分校决定过了中秋节,把附中学员转移到路西,到冀西山区办学。

为了护送这批孩子,唐凯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越过平汉铁路的时候,学员队伍被敌人发现,日寇的铁甲车开过来,探照灯光扫到队伍,炮弹跟着飞来。

唐凯站在高处,大喊:“压低身体,不要慌张,炮一停就快跑……”

一发炮弹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他的声音中断了。

有人惊叫:“团长负伤了!”

唐凯倒在地上,他吃力地对身边的学员说:“不要嚷……快撤!”就昏迷过去。

200余人没能通过封锁线,退回根据地。受伤的学员和唐凯被送到野战医院。唐凯的胸部和腿部都中了弹片,几个小时的手术,最后,左肺部的弹片因为离心脏太近而不敢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取出。

这年隆冬的一个夜晚,重伤初愈的唐凯终于把最后一批学员带过了平汉线。

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年份,为了适应严峻的形势,抗大二分校果断整编,校部和中学等撤回陕北,余下人员编成四个大队,分别配属到晋察冀军区的四个军分区。唐凯被任命为第一大队大队长,他带领1000余人来到杨成武任司令员的第一军分区,名义上是军分区教导大队,但教育工作仍是唐凯的主要任务。在频繁的转移中,战斗经验丰富的唐凯灵活机动,抓住战机就伏击敌人,仗越打越精,翌年深秋,他指挥全大队袭击涞源城关,狠狠教训了鬼子。唐凯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正在天边升起。

六、挺进东北

1944年7月,唐凯接到调令,到李运昌任司令员的冀热辽军区报到,出任该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凯骑着一头大毛驴出发了。第十六军分区的司令员恰好是他的抗大同学曾克林。

一到冀东,唐凯就赶上大战役。日暮途穷的日寇从东北调兵,大举进攻根据地。

在十六军分区的领导下,一场反“扫荡”之战全方位展开了,敌人使冀东地区“满洲化”变为泡影。

形势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翌年5月初,法西斯德国投降,欧洲战场喜报频传;接着,延安召开党的七大,大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6月,冀热辽军区发动夏季攻势,在曾克林司令员率领下,第十六军分区部队越过长城,开辟新区,建立政权。在转战中,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让唐凯和战友们欢呼雀跃: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150万苏联红军摧枯拉朽般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发表声明;翌日,朱德总司令向各解放区部队发布第一号大反攻命令。接着,第二号命令明确要求“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曾克林和唐凯决定趁热打铁,8月26日清晨,在浓重的晨雾里,他们骑着毛驴,率领一支4000人的精干部队,悄无声息地向锦州、沈阳方向疾进。

四天的急行军,部队绕过山海关,抵达山海关东面的前所车站。让全军兴奋不已的是,驻守前所车站的400多名伪军已经打着白旗向先头的侦察班投降了。

拿下前所车站,等于打开一条通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苏军现在到了哪里?此时,派出去侦察的团参谋长终于发回来电报:一支苏军先头侦察部队正朝前所方向来了。

唐凯对同志们说:“大家做好准备,我们马上要与苏联老大哥会师了!”

曾克林和唐凯分析,苏军一定从公路上过来,于是便将部队带到公路边,边休息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