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3127000000038

第38章 大草原上的“不老松”——记李开湘将军(2)

五、解放大西南和入朝参战

作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李开湘虽然不亲自排兵布阵,但他始终是总部首长的好参谋,在战役的各个环节中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并亲临前线,确保部队的高昂士气。随着战场上敌我实力的消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先后参加进军大别山和淮海、渡江等战役。当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响起的时候,二野三兵团12军在副军长肖永银、政治部主任李开湘率领下挺进大西南,迎接他们的是解放成都的一场决战。

1949年12月中旬,成都国民党军已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国民党“川西决战”总指挥官胡宗南拥有总兵力32万余人,为了集中全力向康、滇方向突围和防止解放军对其部队的割裂,正在新津、成都之间日夜构筑工事,以抵抗解放军进攻成都。与此同时,位于邛崃、大邑的二野12军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将胡宗南部死死困在了川西平原。

12月22日,远在重庆的刘伯承、邓小平,向第三、第五兵团发出进攻成都的命令。

翌日,胡宗南终于力绌才尽,爬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飞机逃往海南岛。

接替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仍执迷不悟,垂死挣扎。

12月24日晚,肖永银和李开湘,正在召开会议,研究敌情,突然接到侦察科长的报告:“黄昏时,国民党军由新津出动,方向向西,现已过了羊场西大河,距我军第35师警戒线仅10里。”

根据敌情变化,肖永银立即命令35师师长李德生返回部队,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

12月2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文兵团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向12军35师阵地攻击。这天,敌人像潮水一般,一次又一次地向35师阵地猛冲达20余次。战斗呈白热化,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终于用手榴弹、刺刀、铁锹把敌人打退。次日拂晓,敌人以团为单位,在炮火掩护下,向我12军阵地全线发动攻击,企图孤注一掷,打开缺口,夺路逃命。这是一场血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最终敌军被12军击退。

面对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军纷纷起义。李文兵团更加孤立了。

12月27日天亮后,李文派人向12军求和,表示愿意起义。李开湘在与敌代表谈判中,义正词严,戳穿敌人妄图拖延时间,寻机逃窜的阴谋,责令其立即缴枪投降。

山穷水尽的李文终于低头认输,命令部队全部放下武器。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王牌军被歼灭,成都平原上的围歼战至此胜利结束。

成都解放后,李开湘在当地开明士绅的协助下,收编了流散在邛崃、大邑西部山区的保安部队五万余人,为后来的剿匪斗争打下了好基础。

1950年秋,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李开湘担任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副政委才一年,征尘未洗,又上战场。12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李开湘成为陈赓司令员麾下战将,先任12军政治部主任,后来陈赓把他调入兵团总部,任干部部副部长。他参加了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和金川阻击战。1951年,朝鲜政府授予他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3年,李开湘归国。

六、从南京军事学院到哈军工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到宁静的军校校园,李开湘的戎马生涯发生巨大变化,他奉调我军的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任干部部副部长,在老首长刘伯承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开始新的工作。多年做干部工作,李开湘养成严格自律,谦虚谨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他的政策观念很强,深受学院干部的好评。当时我军开始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实现薪金制、军衔制,为了评好全院干部的军衔,他忙得不可开交。

1955年,中央军委做出全军10万女干部脱军装的决定,招致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们强烈不满。李开湘一贯以身作则,对家属亲友要求甚严,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动员老伴刘子文转业脱军装。任李开湘苦口婆心地劝说,抗战时入伍当兵的刘子文就是想不通,她果断决定去报考第二军医大学,读书去!

是年秋,李开湘被授予少将军衔。几年后,刘子文从二医大毕业,被授予少校军衔。老两口高高兴兴地去拍了一张戎装纪念照。

在南京那几年,戎马倥偬的李开湘有了一段温馨平和的家庭生活。养女韶华是牺牲的老战友的孩子,李开湘夫妇把养女带大后又还给其改嫁的生母。他们头两个女儿都夭折于战争环境,继长女征征和次女嘉陵之后,又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大宁与小宁,一时在老战友间传为佳话。事亲至孝的李开湘和刘子文把苍溪老家的老母亲接到南京来,三代人留下一张难得的全家福。

1958年2月,一道命令下来,军委调李开湘北上哈尔滨,出任军事工程学院干部部部长。李开湘和刘子文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安家。刘子文是个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军医,哈军工正缺既懂业务又会领导的“双肩挑”人才,刘子文还没有把家安顿好,就到哈军工医院走马上任当副院长了。

哈军工是陈赓大将领导的中国国防第一高科技学府,集中了一大批杰出的专家教授,承担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李开湘走进哈军工,是他人生中步入的第二次长征——国防现代化的新长征。当时正是“反右”运动的后期和“大跃进”运动初期,政治运动频频,“左”倾思潮把人们的头脑烧得滚热,而老知识分子则战战兢兢,噤若寒蝉。李开湘尽快熟悉哈军工的复杂情况,他保持低调,谨言慎行,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稳妥地处理好许多棘手的问题。

一年后,哈军工正式创建火箭工程系(亦称导弹工程系),为保密对外叫“电机系”(七系)。谁来主持这个新系的工作?陈赓点将,让李开湘出任系政委,当时没有任命系主任,只任命戴其萼为副主任,还有高天炎和苏克两位原来就筹建导弹专业的老干部作为系里的政治处主任和教务处处长。李开湘一脸严肃地走上火箭系一把手的新岗位,他深知自己肩头压了多重的担子。创建中国高校第一家火箭系,筹办高度机密的导弹尖端专业,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李开湘与戴其萼等人密切配合,紧紧依靠周祖同、张良起等老教师,团结起全系人员,同时注意与苏联专家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他遵循陈赓院长“两老办学”的思想,全系工作一步一步走向正轨。

谁也料想不到,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导致苏联突然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1960年夏天,李开湘处于非常时期,他一边配合院领导欢送苏联专家回国,一边紧急安排全系的应急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做好教员和学员的思想工作,树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观念,靠全系的专家,独立自主把专业办起来。李开湘度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跨过那一段困难时期。当一批一批导弹专业毕业生朝气蓬勃地走向中国航天大舞台的时候,李开湘感到无限欣慰。

1962年6月,国防部任命李开湘为哈军工副政委,李开湘成为学院重要领导成员之一,他克己奉公,沉稳内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共事,在全院口碑甚好。

1962年到1964年上半年以前,哈军工度过一个欣欣向荣的黄金期。1964年10月,在长沙的全军院校会议上,哈军工被划为全军“不突出政治”的落后单位,随之厄运从天而降。1965年秋,林彪的一个命令,哈军工退出部队序列,人心惶惶,大批干部面临重新分配的转折点。李开湘知道,自己在哈军工八年的工作历史就要结束了。

学院特地组织一个小型旅游活动,让从来没有去过镜泊湖风景区的李开湘、赵阳等院系领导干部去散散心。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秋色如画,李开湘却高兴不起来,他无心山水,一直郁郁寡欢,心里在为哈军工的命运担忧,多么好的一座大学啊,为什么要把她从军队里扫地出门呢?

1965年底,李开湘接到国防科委的命令,他的新岗位在31基地。离开哈尔滨前他去沈阳看望因病住院的高天炎,想把这位老战友也调到31基地作为自己的助手,但高天炎的身体不允许他调动,李开湘只好作罢,后来听说,高天炎在“文革”中受到造反派的残酷迫害,李开湘十分伤心。

七、大草原上的“不老松”

在吉林省西部城市白城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全军闻名的31基地,坐落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这里就是我军第一个常规兵器试验基地,一般都叫“白城靶场”。1956年6月9日,刚建成的临时靶场举行开炮典礼,王树声大将从北京赶来主持典礼剪彩;1958年9月,彭德怀元帅视察完哈军工之后,特地来到这片大草原,在基地住了三天,每天独自深入基层,勉励技术专家和部队官兵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几十年来,31基地为我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开湘冒着严寒到达目的地,他出神地眺望着大雪覆盖的亘古荒原,不禁想起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岁月,现在他将继续在国防科技新长征的路上跋涉。三个月后,李开湘正式上任,他是训练基地政委、党委书记。从此,他这个“一号首长”的职位就在政委和司令员之间变动,这一干就是14年,是31基地历届领导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老红军,犹如大草原上的一株不老松,顶风冒雪,傲然耸立。

命运似乎在和李开湘较劲,他刚到职,“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就吹袭到大草原上。“造反有理”的喧嚣声给基地官兵的思想造成极大混乱,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李开湘不理解,深感困惑和反感,他沉着应对上级的各种指示,8月下旬国防科委一个电话通知让李开湘掌握了“尚方宝剑”——基地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保证完成国家的试验任务,基地不许搞“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