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3127000000032

第32章 百岁将星的军旅生涯——记李懋之将军(7)

1977年,为了重建二炮科技队伍,在李懋之的领导下,二炮各单位展开全面的科技专业人员大调查,摸清科技队伍的现状。同时组织了5个调查组,分别去了西安、太原、天津等地,把原在炮兵技术学院和第一研究所工作的部分科技骨干调回部队,让他们重新穿上军装。

李懋之还向武器设计研制部门商调个别高级科技人才到二炮工作,以提高二炮科技队伍的素质。1985年任二炮技术装备部部长的安振山,就是李懋之向七机部要来的中程导弹副总设计师。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李懋之率领6位干部出席会议,代表二炮向大会作了报告。借全国科学大会的强劲东风,二炮在4月召开了首次科学技术大会,李懋之作了题为《坚决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树雄心,立壮志,为加速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主题报告,这次大会总结了二炮组建以来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到1980年二炮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时统计,二炮的科技人员已增加近2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干部已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科技人员的技术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第二炮兵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平的科技队伍。

(二)成立二炮科技部

受“左”的思想影响,二炮领导机关一直没有设技术部门,混乱的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导弹部队技术性强的特点,不能满足战略导弹部队日益繁重的科技工作的要求。

1975年二炮导弹核武器已经由一种型号发展到多种型号,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开始。李懋之在二炮常委会上提议成立一个科技部来统管导弹武器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经二炮常委讨论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1976年在二炮领导机关实行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科技部四大部体制,开启了二炮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但在二炮领导层争议从未止息。1982年二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编制问题,有一个方案就是压缩科技部、研究所、军代表的人数。那年李懋之刚离职休养,陈鹤桥政委邀他到会讲一讲必须加强科技部工作的道理。李懋之到会发言,他以丰厚的学识和工作实践体会,论述二炮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说得大家口服心服。

在中央军委领导的关怀下,1983年二炮新编制将科技部改为技术装备部,进一步加强了对战略导弹核武器全系统的技术领导和技术管理,适应了二炮高技术兵种的特点,有力地促进了二炮的现代化建设。1989年在二炮党代会上还有人提出要取消技术装备部,李懋之闻讯后立即打电话给李旭阁司令员,李司令员在党代会大会上宣布,今后谁再提取消科技部,就撤他的职。自此关于科技部的争论才告一段落。李懋之在二炮工作八年,分工领导科技工作,坚持设立、保留并加强科技部是他对二炮科技工作的重要建树。

(三)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

1977年1月,国防科委召开战略武器指挥系统建设问题座谈会,确定以二炮现代化指挥系统为重点,首先将战略武器指挥控制系统建立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军。李懋之受命领导该项任务,他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提出具体要求,调兵遣将,落实责任。科技人员苦战半年,将国防科委25基地发射导弹的测量数据远距离传输到北京,试验取得成功。10月下旬军委和总部领导罗瑞卿、粟裕、杨勇、张爱萍、李达等都来二炮320机房观看了试验表演。

1977年秋,李懋之随团出访法国,学习国外导弹管理经验。1978年秋,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参谋部《关于加速第二炮兵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建设问题的报告》,李懋之全力以赴组织好指挥系统中文信息处理综合试验。经过几年的奋战,二炮二所研制的ZD-2000型汉字终端于1982年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全国计算机展览会上展出。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为之赋诗一首《赞微型中文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中文创新题;肚量大如海,进出多神奇。”

(四)提高战略武器的机动作战能力

1978年8月1日,张爱萍副总长召集二机部、七机部的部长、总工程师,国防科委副主任和李懋之,到军委邓小平副主席家里汇报战略武器问题。邓小平说:现代化侦察技术,固定阵地防护不能保证不暴露,要研究战略武器打游击的战术。“狡兔三窟”嘛。我们武器少,要多想办法不被敌人打掉,才能有还手之力。

同年冬,张爱萍副总长向铁道部调用了专列火车,李懋之率二炮各部门的干部,会同总参谋部、国防科委等部门代表,到我国西部高山峡谷中勘察地形,选择阵地,这次勘察为二炮战略导弹机动发射打下了基础。此后,二炮开展了战略导弹机动作战和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试验研究,1980年导弹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实弹发射成功。

李懋之在二炮领导岗位上呕心沥血、忘我奋斗,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向守志司令员调走后,李懋之受命多次代表二炮参加中央专办的会议,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受到军委、总部首长高度评价和二炮全体将士的由衷尊敬与爱戴。

在二炮工作期间,深厚的哈军工情结使李懋之无时不在关注哈军工分建的各所大学特别是长沙工学院重新回到军队的问题。他广泛联系哈军工老同志,通过不同渠道向军委首长反映,积极倡议恢复军事工程学院。1977年7月,长沙工学院领导张文峰、高勇来北京汇报工作时,李懋之将他们安排在二炮招待所,并转告邓先群,说他们希望见到小平同志。7月23日,邓小平在家中接见了他们,谈了组建国防科技大学的意见。当晚,张文峰将这一谈话记录抄录给李懋之。李懋之马上安排人员打印,并附上自己的意见,送给各总部及有关领导,争取支持。12月,李懋之还专门就建立国防科技大学之事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邓小平批示:由张爱萍同志处理。之后李懋之又向张爱萍作了汇报。经过老哈军工人的长期努力,终于使哈军工浴火重生,国防科技大学在湘江畔傲然崛起。

十一、夕阳壮美,乐享天年到百岁

1982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75岁的李懋之离职休养。

人在家中,可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支持二炮部队建设和发展,经常参加二炮科技委的活动。

李懋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锻炼出一手好文笔,出口成章,作报告,写公文,他自己动手,不让秘书代劳行文。晚年他潜心撰写20多万字革命回忆文章,尤喜做诗。

1993年,他的回忆录《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正式出版,为哈军工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他时时关心哈军工的校友,在哈军工创建30周年的时候,他不顾年高,远赴长沙和哈尔滨,看望他的老战友和他的学生们。有一年,他到天津参加校友活动,途中遭遇车祸,幸好无大碍,让老人家受惊不小。

晚年,老人家生活规律,注意锻炼和养生,儿孙绕膝,心情愉快,安享天伦,是全军少有的百岁老寿星。

2009年2月11日零时38分,李懋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在我军的光荣历史中,李懋之将军犹如一座无声的大山,巍然耸立于天地之间。

参考文献

[1]李懋之:《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黑龙江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