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13127000000105

第105章 薪火相传六十年(4)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新成立和拓展了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等5个学院,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合办了知识产权学院,在江苏无锡、常熟、泰州、连云港、山东诸城等地建立了多个产学研结合的研究院。学校还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建134个技术转移中心、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如与常熟市政府共建了“南京理工大学常熟技术转移中心”,学校化工学院与亚洲泡塑系列产品产量与销售最大的无锡兴达泡塑集团共建了“高分子聚合发泡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升级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些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了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与地方、企业的发展,实现了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学校研制的膨化硝铵炸药、粉状乳化炸药、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新工艺,在全国20多个省市150余个企业推广应用,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南京理工大学在江苏高校中对江苏地方经济的科技贡献度名列第二,并进而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

王校长说:“学校确立服务‘三化’的新使命要求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办学策略,主动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发展之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得学校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南京理工大学通用学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最新的《ESI国际学科排名》中,南京理工大学的工程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进入全球前100行列;学校引进了国际纳米晶材料权威、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的赫伯特·格莱特(HerbertGleiter)教授,并由格莱特教授领衔组建了“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研究所”,将在全世界招揽领域内的杰出科学家在学校现有的“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中心”基础上进行纳米材料领域最尖端的研究;学校还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同组建“中国-白俄罗斯真空等离子体技术国际科学实验室”,与江苏省公安厅建立了“社会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学校“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实验室”也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校新增“千人计划”4人,长江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南京理工大学在民用领域也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热爱学生,尊重教师,培育和谐办学的建校之风

南京理工大学坐落在紫金山风景区内,校园佳木葱茏,景色宜人,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这里居住的师生员工及家属共5万多人,俨然是一个小社会。王晓锋校长对南理工人满腔热情,待师生似家人。他说:“晓锋从进入大学到现在,在南理工已经学习、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这里是培养我成长的一片热土,我也深爱着这片土地。”

作为学校的掌门人,王晓锋校长一直倡导要办好“五学”,即学风、学科、学术、学者和学生。他认为,校长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引领者,其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处事方式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应该是新理念的倡导者、科学的决策者、优秀的管理者,更应当是教育活动的专家。

王校长说:“培养学生是大学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要着眼于能调动和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各种教育资源都要集中到能服务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上来。”他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2012年9月5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王晓锋校长说:“祝福男生都能像一棵棵直指云霄的水杉树,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宠辱不惊,保持挺拔的身姿,默默注视头顶那一片蓝天白云;祝福女生能像一丛丛竞相怒放的二月兰,无论机遇、挑战,都能一如既往保持优雅的态度,深深扎根脚下那一片肥沃土地。”王晓锋校长这番话音未落,学生掌声雷动,很多新生感慨道:“早听说过我们的校长很‘潮’,原来还很文艺啊!”所谓王校长很“潮”,是指在2011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王校长的一句话“一定要hold住你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令很多新生刮目相看,迅速在网络上热传。

他以这样的方式寄语新生,顿时缩短了学生与校长的距离。相信很多年以后,这些新生还会记住自己是如何“hold住”大学短暂的四年时光和如何塑造自身“南理工人”的品质的。其实,在平常生活中,王校长也总是以学长的身份,亦师亦友地与学生相处。在他看来,学习已不再是大学的唯一任务,让学生学会担当、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同样是大学的使命。

王校长说:“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是学校学术声誉、核心竞争力和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先有名师,才有名校。大学校长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保护人才。要以超常规的举措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并要在事业、感情和待遇方面向教师倾斜,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学校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

南京理工大学的领导班子至今仍在20世纪40年代建造的油漆剥落的、简陋的老房子里办公,这在全国高校中十分罕见,而学校的各学院大楼、实验楼、医院等基础设施却纷纷拔地而起。王晓峰以普通教员的身份,和大家一样只有一套住房,这也让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对王校长赞不绝口:“王晓锋心胸宽广,有颗金子般的心,有股火一般的情,有这样的领导是南理工的福分。”“王晓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人到无求品自高!”

学校设立了每周“校长接待日”,架起了校长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有一次,王校长在“校长接待日”听到了离退休教师反映,他们的第三代子女因场地所限等原因而不能入托的情况,便亲自到幼儿园实地考查,并与后勤部门共同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终于使26名儿童全部解决了入托问题。对于涉及退休教员切身利益而久拖不办的事,王晓锋会亲自去查阅档案,并亲笔复信给予入情入理的解释,使难题妥善解决。离退休教师说:“王校长无架子,平易近人,给人热乎乎的感觉,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关心你,帮助你。”

王校长要求机关和后勤部门时时处处都要努力做到尊重和关爱师生员工。他说:“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提升人,所以在管理中要关爱人、尊重人、宽容人、激励人。”王校长和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民生工作。学校为高层次人才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为青年教师建立了周转房补贴制度;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2011年,学校为在职人员垫资发放绩效津贴414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1.9万元;为退休人员补发1.49亿元,退休人员人均增加收入7.45万元。

尊老爱幼、体察民情、帮困解忧是王晓锋校长一贯的作风。2011年岁末,学校110名离退休老同志寄语王校长:“辞旧迎新,重任在肩,勇往直前,再创佳业!”并写道:“您是一校之长,是南理工人的精神支柱、草民们的寄托。教职工和学生期望学校前程似锦,您和学校领导班子责任重大。”这里寄托着老一代南理工人对王校长的厚望和深情。

2013年是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60年是一块丰碑,它记载着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60年又是一个新起点,它召唤后继者马不停蹄,接过前辈的事业,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耳边战鼓催人、肩上任重不减、脚下道远路长。为实现南京理工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王晓锋校长正在冲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