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13124700000062

第62章 乱中更见伪与诚(1)

编者导读

苏联的变化给我们党的领导层投下了一个巨大的阴影,“中国会不会变修”,“党内有没有资产阶级”,这个忧虑在领导们的心中酝酿发酵,终于暴发了“文化大革命”。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批判,一大批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不少地区发生了派性和武斗,红卫兵大串联,党政机关瘫痪,造反派夺权。革命激情与人性善恶、历史恩怨交织在一起,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悲剧、闹剧。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广大的工人、农民仍坚守岗位,辛勤地劳动,广大科研人员排除各种干扰,艰苦攻关,攀登科技高峰,我国的导弹核试验、氢弹爆炸、长江大桥通车、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这究竟是怎样一幅善与恶、动机与效果、破坏与建设相互交织的图画呢?

第三十四节避打砸古庙护典籍

返回途中,农田里,人们在辛勤地劳作,农业学大寨的横幅插在田头;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业学大庆的标语赫然在目。唯有一队队的红卫兵和他们晃动着的标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随处可见。车到杨堡,来接捷舟的师宣传科干事靳宝柳,指着这一奇特的景象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日三变,红卫兵已发起革命大串联。”他摇下车窗,“你听听窗外这些孩子们的口音,南腔北调、五花八门,都是全国各地来串联的!”他随即把车窗摇起来,长声叹息,“嗨!眼不见心不烦,管他呢!再前行二十里就进戈壁滩了,你的老部队正在那里执行任务,咱俩就近直接到团里。”

汽车隆隆地驶过原野、村镇,进入了无人的戈壁,一路前行,三个小时过去了,前方出现了一条水泥马路。

“这会儿不用颠簸了。”司机一踩油门,跃上了公路。走了不久,长长的行军队伍迎面而来,司机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靳宝柳捅了捅捷舟的胳膊,说:“这就是咱们部队,下车吧。”

全副武装的部队一支支开了过去,“捷舟,你回来啦!入列吧!”团长何永林大踏步地迎过来。

捷舟走进本团的队伍,战友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他们告诉捷舟:上级命令部队到沙青山执行任务,离这里还有五十多里路呢!听说内地的“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部队也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团政委孙亚峰正从旁路过,特意叮嘱捷舟:“我们要集中精力,完成当前这项特殊任务,外面的事,不要乱讲。”

“政委,不是让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吗?这可是全国性的运动,咋不让我们打听?”八连长好奇地问。

“这可是总部领导来要求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孙政委板起脸嘱咐道。

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开进,“嘀嘀嗒嘀嘀嗒——”停止前进的号声响了起来。

“怎么回事?”疾行中的部队停下来,相互询问着。

一辆摩托给团长送来通知,团长拿起手持喇叭,高声喊着:“停止前进,部队返回。”长长的队伍调过头来,向回走去。

天黑了,部队在野外宿营。第二天接到通知,继续向沙青山行进。全副武装的部队,再次踏上征途。经过一天的跋涉,沙青山已在眼前。

“嘀嘀嗒嘀嘀嗒——”身后的号声又响起来,部队再次奉命回返。

“这是要执行什么任务啊?只是走来走去,没有目的。”战士们窃窃私语。

孙亚峰严肃地告诉大家:“走来走去就是任务,记好了,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经过了几次这样的反复,这天,部队又出发了。走到半路,接到了强行军的命令,部队加快了行进的速度,跃过沙滩,穿过沙梁,爬上沙青山时,人人汗流浃背。

宣传队打着竹板给部队加油:“不怕苦、不怕难,抓紧时间翻过山……”

部队飞快地走到山下,集结号响了,各团队纷纷进入预定地区,团长跑过来喊着口令:“卸装!”“卧倒!”“展白床单!”“覆盖!”

指战员们按照要求,把白床单盖在了身上。

这时,“隆隆隆”一阵雷鸣般的巨响,一个火球跃上空中。

“把全身盖好,不准抬头!”喇叭里喊着。

十几分钟后,信号弹升空,随着口令,部队站了起来,踏上了回程。

“啊!刚才发射导弹了!”队伍中有人议论。

“我们躲到山后和发射导弹有什么关系呀?过去经常发射导弹,大家都站在那里看的呀!”有人奇怪地问。

“是啊,这究竟是咋回事啊?”

队伍中没人能说得上原因,只有齐刷刷的脚步声在耳畔响着。二十多里路过去了,靳宝柳从前面队伍中返回,悄悄对大家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刚才进行的是导弹核试验!”

队伍里一阵噪动:“嗬!我说呢,是带了核弹头的导弹。核弹头能安装在导弹上发射,才有运载工具,要不,核武器的威力就小多了。”

“因为是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怕不成功,就地爆炸,所以把部队拉到远处的大山后。这种技术太难掌握了,感觉一切都准备好了,部队也拉出去了,才发现还有个细节有问题,只好把部队再拉回来,我们在这条路上来回不停地走了那么多趟,就是这个原因。”靳宝柳介绍。

“咳!这算啥,只要导弹能携带核弹头,再跑这么多来回,也不冤枉。”队伍里的人齐声喊起来。

一辆吉普车驶来,团政治处主任回仲年从车上下来,把捷舟叫出队列说:“你父亲病故,电报已来七天了,师政治部闻秋主任让我赶来,批准你回趟家。”他从兜里掏出火车票说,“票已给你买好,再有半个小时,车就到了,让靳宝柳送你上车。”

拿着电报,捷舟的泪水扑簌簌地落了下来。靳宝柳一番宽慰后,返身到车上,取出一叠信交给捷舟:“几个月不在,你的来信攒了这么多。”

捷舟还没来得及细看,回主任又把捷舟拉到一旁说:“T研究院参加卫星研制的专家洪诗咏外出找资料,遭红卫兵批斗追缉,与所里失去联系,研究院正全力寻找,古州是他老家,他有可能去那里,研究院领导听说你回去,特派人同我们部队联系,请帮助查找。”

“啊!洪诗咏是古州人?他原来是搞卫星的啊!这可是件大事,如果有卫星,就不用我们在沙漠里费那么大的劲了,我一定尽全力把他找到!”捷舟向回主任保证。

列车进站了,车门不开,从窗子里看到,车内挤成一团,座位上、走廊里、厕所里全是乘客,像罐头里的沙丁鱼,紧紧挤在一起。多数是大串联的红卫兵,他们不用买票,随便登车。

“看来上不去了,等下一趟吧!”靳宝柳不满地说。

“不行,那要等多久啊!”捷舟边答边来回地瞅。看到有个车厢的窗子开着,捷舟双脚一用力,鱼跃龙门般地跳了进去,稳稳地横躺在几个人头上,左拥右挤钻进人群中。他向着窗外挥了挥手,列车开动了,隆隆的火车,向南、再向东,“哐当、哐当”一路奔驰,车厢内,不能挪脚、不能移动,没有水、没有饭,也不能去厕所,只能透过窗子,看到远处的群山,车站内的站牌,“清水、张掖、武威、河西堡……”这些站名,引起捷舟许多思考:“在这些地方,我国的公路、铁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向四周延伸,我国的工业体系从小到大,汽车、拖拉机……飞机……镍矿……尤其我国的尖端国防工业,在这里起步,从无到有,不仅有了导弹、原子弹,还在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列车越往东走,站台上候车的人越多,车门打不开,候车的红卫兵们砸开车窗往上挤,车下的往上推,车上的伸手拉,车厢内的人挤得双脚无法落地,又一个大站到了,列车要在这里上水加煤,停的时间长。几天没吃没喝没睡的人忍不住了,纷纷从窗子里跳下车。捷舟也随着人流下车,只见车站内人头攒动,车站外人山人海,“反修防修”、“斗私批修”、“我们要见毛主席”的口号此起彼伏!看架式,进了站台,能挤上车是个坎,车站外能挤进站来更是难关。站台边,有个农民提着一筐萝卜,一群人拥上去讨价还价地购买。捷舟掏出两元钱递给农民,提起两个萝卜,用袖子擦擦就啃,一个萝卜没吃完,一辆向东的列车开过,他从车窗钻了进去,火车鸣着长笛开走了,又是两天一夜的煎熬,终于到了古州。算一算,在路上整整走了九天。

出了站台,捷舟又饥又渴,他来到路边一个小饭馆,掏出钱和粮票,服务员走过来问:“您想吃什么?吃水蒸宫伯羽,还是油炸刘汉卿?炒菜是不是点个爆炒孔老二?”

捷舟哭笑不得地说:“我从外地来,这些菜名听不懂。”

服务员向四周瞟了一眼说:“就是馒头、煎包和炒肉片,这些名词是两派红卫兵叫响的,刘书记受打击这么多年,人发配到边疆,还要这么批人家,太不像话了,听说这几个词,是妙疃村一个叫王四云的人帮着琢磨的。”

几个红卫兵来到饭馆,服务员不再说了。

捷舟要了三个馒头,一盘青菜,狼吞虎咽吃了下去,结账时,他问服务员:“图书馆开门时间到了没有?”

服务员生气地说:“昨天被烧了,有位叫洪诗咏的专家在那里看‘苏修’的书,也被红卫兵抓走了,两派组织抢人,被‘卫东彪’战斗队抓走,扭送到北峰山了。刚才,我听‘东方红’组织的人说,今天下午‘卫东彪’要利用群众赶大集的时机,开洪诗咏的批斗大会,他们准备去抢呢!”

捷舟赶紧走出饭馆,来到邮电局,给部队发回电报:“已有洪诗咏消息!”之后,搭个顺车,回到妙疃,父亲已下葬半个多月,坟头上已长出嫩草。捷舟泪如雨下,哭倒在坟前,父亲辛劳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走啊!批洪诗咏去。”一队红卫兵,从墓前的公路上向西走去,几个成年人在路旁鼓动。

“他们掺和什么?是西风黑煞的人吧?”捷舟心头猛地一紧,连忙擦了擦眼泪站起来,看到季述等儿时的朋友,正从村口走出来下地干活。他迎上去,大家一阵寒暄。捷舟说出要救洪诗咏的打算,请他们帮忙,几个人经过商量,一起赶到北峰山。山脚下,红卫兵正在陆续走来,洪诗咏站在石台上,胸前挂着一张白纸标语:“打倒‘苏修’特务洪诗咏。”几个红卫兵对他推推搡搡,拳打脚踢,厉声痛斥,洪诗咏怀里死死抱着一本书,任红卫兵怎样抢夺,也不松开。

捷舟一个箭步跳上石台说:“各位小将不要斗了,这本书是我们从‘苏修’那里搞来的一份资料,大家不了解情况,把这位老专家追到这里来了。这不,部队派我寻找他,要把他请回去呢!”

红卫兵满腹狐疑地打量着捷舟的一身军装:“不行,不能让他把人带走。这本书是从图书馆的‘四旧’书中拿的。”几个红卫兵喊着。

大批的红卫兵陆续赶来,季述在人群中喊:“部队等着要人呢,抢!”

几个年轻人一轰而上,架起洪诗咏就走,他们地熟人熟,几个拐弯,不见了踪影,红卫兵不依不饶,吵嚷着要把捷舟围起来批斗。捷舟掏出张信笺扬了扬说:“你们看,这里有介绍信。”说罢,一溜烟走了。

捷舟谢过季述等伙伴,陪洪诗咏藏到一条山沟里。

“原来你是搞卫星研制的?你的保密工作真好,我们在沙漠里一个多月,你没给我露一个字,一直冒充文物专家。”捷舟故意做出一副埋怨的神情说。

洪诗咏赶忙解释:“你是军人,保密纪律你是懂的,这么重大的事,可是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现在你已知道,也不瞒你了,其实,我国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有154个系统,我只是负责其中的一个项目,因为需要一些新的制作材料,我四处寻找线索。我和那个文物专家进沙漠,就是为了追这本书。”他掏出怀里的书摇了摇,“没想到跟他走进沙漠出不来了。这本书上介绍,古州一带可能有这种矿产,所以我专程来查找,想不到被一个黑衣人盯上,捅给了红卫兵,成为批判的对象。资料没找到,差点把苏联专家留下的资料也赔进去,幸亏你及时赶到啊!”

洪诗咏说的黑衣人,就是一木的爪牙。这天,一木以采药为名,来到黑色古刹。从灵威回来以后,他一直铁青着脸,很少笑容。早等在这里的邢冬浩给他搬过凳子,请他坐下,开始汇报:“盟主,您离开西北后,我们已把情况全部查清,郑千里是被捷舟那小子策反的,他到公安局报案,也是捷舟教的,不过,现在共党的公检法系统已被砸烂,通缉令发了没几个地区,我们干扰共党研究卫星的线索,辛舵主只找到了两条,一条是洪诗咏负责的一个系统,他正四处查资料,找新材料的产地,我们的人盯他半个多月了,本来煽动红卫兵在北峰山整惨他,想不到被捷舟带人抢走了,另一条线索正在努力。”

“又是捷舟这小子,以后要盯紧他,猛整他!”一木狠狠地说。

“这个人是要重点对付。”牟智兴接着话题说,“不过,目前的形势对我们特别有利,天下大乱,我们排查藏宝地的活动无人过问,进展顺利,灵威公安局对您发的通缉令,没起什么作用,大家都忙着破‘四旧’、大串联、大批判和武斗呢!偏激、自私、恩怨、好恶都混杂在运动中表演,没人顾得上我们,您的安全没问题。只是我们现在活动经费紧了点,西南的财路断了,郑千里带的东西交共党了,现在,北部是中苏斗争的热点,老毛子需要我们,肯出大价钱。捷舟只是回家探个亲,已准备回部队了,龙门三子在哪里,山魂就会在哪里活动,追到他,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我们还是回西北去吧!”

一木点了点头。辛席童说:“捷舟那小子刚走,我们也上路吧!”一行人急忙收拾行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