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13124700000058

第58章 大漠尘起风暴来(1)

编者导读

“文革”初起,国内开始了破“四旧”运动;中苏关系也由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转为实质性的军事对抗,苏联在边界陈兵百万。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领导机关在检查设防情况时,发现几片大沙漠是个空白,对手能不能从这里进入?领导确定,紧急组织一支分队进去实地考察,在草原、戈壁开阔地形执行过任务的捷舟等人,被调进这支队伍。这是一片无人穿越过的禁区,部队斗志昂扬地开了进去,精心测量着沙漠的各种数据,判断着敌军各兵种从此开进的困难和可能,研究着我们组织防御的阵地条件……

无垠的沙漠仿佛烟波浩淼的海洋,有的地方如平明镜面,有的地方如水波粼粼,有的地方沙丘连绵,如波涛起伏,有的地方沙梁险峻,如巨浪滔天。没有方位物,时刻有迷失方向的危险;没有水源,时刻面临着干渴的威胁;肆虐的沙尘暴横扫沙丘,如泥丸乱滚,随时有被埋没的可能;偶然遇到的苦水,差点使指战员葬身沙海。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填补了沙漠防御的空白。途中救起的几位专家和红卫兵,更为这次艰苦行军增添了许多变数和插曲。

第三十二节破四旧大漠沙尘路

捷舟与宫义男、甄玉望回部队不久,又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这项任务是靖西指挥部首长赋予的。

当时,千里边防全面展开设防和防御作战部署,指挥部领导进行了认真检查,发现有几片大沙漠尚处空白。“部队能不能通过?坦克能不能穿越?对这些情况,我们并不掌握,要派部队实地考察。”

“这可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任务,要调一些经过类似锻炼的干部战士!”

参谋长说:“守备团有草原骑兵支队保留的骨干,一年前刚刚执行过一项艰苦的战斗任务;戈壁滩运输队也是经过特殊环境考验的,可以从这两个单位抽调。”

经过精心选调准备,由各种专长人员组成了一支小分队,集中到灵威。E军副参谋长沈东怀任队长,坦克团参谋长陆盼泽担任一组组长,宫义男、捷舟、甄玉望具有戈壁、草原行军经验,都被临时借调了过来,分别担任二组、三组、五组的组长。

灵威古城,此刻正被搅得躁动不安。这时“文革”风暴乍起,一队队红卫兵手捧红宝书走街串巷,从各家搜出古旧字画、家具,一件件撕碎、砸毁,参加小分队的军人列队穿街出城,到沙漠边缘集中。

在一座灰色小楼的二层,一木坐在那里,望着窗外说:“邢舵主,要赶在这群疯孩子之前,多抢几件好东西出来,那个文化馆的藏书,能抢出来就抢,抢不出来的,鼓动他们烧!那里边,有不少历史上老毛子与中国划边界斗争的记载,对老毛子很不利,拿出来送给他们或者烧掉,他们都给钱。”

“盟主,我们会尽全力干的,只是让郑千里带的那件东西,不知他藏好了没有?”邢冬浩答。

“我让他到沙漠的一个绿洲中躲段时间,他会藏好的,他患病儿子的生死,还控制在我们手里呢!”一木嘿嘿奸笑着。

“盟主,今天在灵威发现了山魂的踪迹!”辛席童推门进来报告。

“怎么,山魂到这里来了?”一木探过身子问。

“这几个月不像我们追山魂,倒像他追起我们来了!怪啊,他来干什么呢?”邢冬浩不解地问。

“是不是龙门三子要来,如果他仨来了,我觉得就不值得奇怪了!”牟智兴思考了一下说。

“是这样的,赶快打听打听!”一木吩咐。

辛席童转身欲走,忽听窗外传来一阵军歌声,他打开窗子望了一眼,惊奇地喊道:“看,一支部队正从街上过呢!那不,捷舟、宫义男、甄玉望都在队伍里。”

“噢,明白了,山魂是奔他仨来的,穿戈壁、去草原都是这个目的。”一木恍然大悟地说。

“山魂追踪他仨干什么呢?听说,龙门三子也是一心要追山魂、找宝图的啊!”邢冬浩不解地问。

“这些眼下还弄不清楚,但是盟主分析得对,山魂肯定是奔龙门三子来的,摸到了这条规律,以后我们就少跑冤枉路,只要龙门三子到哪里,山魂准去,我们盯着龙门三子的行动就行。”牟智兴分析说。

“能摸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邢舵主,你回古州组织勘察山梁,我们留在这里追山魂,顺便完成霍克交给的任务。”一木吩咐。

邢冬浩刚出门不久,又领着一个药店伙计回来了,进门就说:“骑兵支队的钟麒麟等一批骨干,本已复员,现在又被召回部队,听说是捷舟越级写报告促成了这件事。”

“啊?有这事?”一木像被蝎子蜇了一下,“腾”地从靠背椅上站了起来。

“回来几个人也没大用处,再说,他们都被安排到北边的部队来了。”伙计不经意地说。

“可别小看这帮骨干,他们熟悉情况,对边防管理严格,如果我们在西南边境的动静搞大了,他们马上会被调过去。王二麻子也被打死了,今后,恢复从西南出去的通道和贩毒赚钱的财路,看来更难了,捷舟这小鬼头真坏!”一木咬牙切齿地说到这里,叮嘱邢冬浩赶快回古州组织勘察山梁。同时吩咐辛席童、屈亭等一行,组织人了解小分队的任务,全力追踪山魂。最后,他叮嘱注意顺手多找点古董,老毛子和日本人都想要。

小分队七天的适应性训练快结束了,捷舟了解到,部队没有大漠里面的行军图和资料,他联系作战部门,也找不到这里的详图。询问附近群众,都说,这是片生命禁区,从没听说有人穿越过,可能史志上会有点记载。捷舟来到地区文化馆,看到一群红卫兵敲锣打鼓,从一个楼上往下扔书,厚薄不等的线装古籍,堆在马路边。

捷舟走过去,捡起来翻了翻,都是古旧典籍,两套《灵威府志》夹杂其中,他抱起来,打开封面,发现《大漠志》就在其中。几个红卫兵围上来:“这都是‘四旧’,马上拉去焚烧的,你捡它干什么?”

捷舟说:“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千万不能烧了。”

“你这个解放军还老脑筋!破‘四旧’,破的就是这些玩意。小将们,别理他,夺过来,烧!”一个头头指挥着。

“大沙漠你们去过吗?我们是落实毛主席伟大指示,进去反修防修,如果你们有人去过,请给我们带路;如果没人去过,只能从这些资料中找点线索。”捷舟厉声说。

红卫兵互相对望了一会儿,摇了摇头,看来他们没人去过,捷舟乘机抱着书走了。

适应性训练结束,部队要出发了,地区文物局的一位领导匆忙找到沈副参谋长说:“我们两位专家被红卫兵追跑了,可能进入沙漠,途中你们如碰到,请给予帮助。”

几个红卫兵头头也跑来,拦住沈副参谋长说:“‘红联司’的几个红卫兵小将破‘四旧’,追赶顽固不化的反动学术权威失踪,如果你们见到,要多多帮助。”

这时,红日已在沙海中冉冉升起,浩瀚的大漠,万里无云,空气清新。随着一声出发号令,指战员们意气风发地向大漠深处进发。隆隆的坦克在右前方行驶,步兵紧随其后,各种专业人员认真记录着装甲兵和步兵在各种地形上的行进速度,测量着坦克压强给沙漠造成的变化,计算着各种数据。十几峰骆驼满载各类物资,由一位有经验的蒙古族壮年人巴音格鲁带着跟进。捷舟掏出一册《灵威府志》,同沈副参谋长指点着,不时商量着部队行进的路线。

柔软的沙漠,像无数的小米堆在地下,踏上去软软的,不断下陷,抬起脚,地下呈现一个沙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一道道沙梁看似坡度不大,但一脚踏上,下滑半步,比登山还难,半天时间,走了不到三十华里。中午,骄阳撒下一片火海,举目四顾,无垠的沙漠仿佛烟波浩淼的红海,有的地方如平明镜面,有的地方如水波粼粼,有的地方如波涛起伏,起伏的山梁、沙丘,如巨浪滔天。穿过一片沙川区,部队爬上了一个二百多米高的沙梁,一丝微风吹来,“好凉快啊!吃午饭吧!”沈副参谋长解开衣扣,敞着怀说。

指战员们坐下来,掏出压缩饼干,刚才的凉风早已无影无踪,身下、空中全是热气,好像置身于闷热的蒸笼。饭后,部队继续前进。走出十多里,迎面飘来了微风。“这会儿该凉快了!”队伍中有人喊着。

“唱个歌吧!宫义男指挥怎么样?”捷舟喊道。

“那我就不谦虚了。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嘹亮的歌声顿时响彻了荒漠,也似乎震开了风口,微风逐渐变成大风,吹拂着沙尘,化成一缕缕轻纱在空中飞舞,天地间茫茫一片,遮挡了视线,看不清方向,沙尘荡向鼻孔,使人窒息,张口喘气,不一会儿就是满嘴沙土。部队的歌声停了下来,宫义男、甄玉望赶上去,帮助巴音格鲁照料骆驼,捷舟掏出根皮尺,让一位战士拉着在前边走,他跟在后边,细心地测量着尘雾中的视距。黄昏,大漠渐渐恢复了平静,无垠的沙海里留下了一片片美丽的波纹。

沈副参谋长要过捷舟的记录看了看,满是灰尘的脸上绽起了笑容:“这个数据太重要了,我们要把各种风候下的能见度都测量出来!”他把记录还给捷舟,抬起头看了看表,“七点半了,宿营吧!”

宿营号响了起来,人困驼乏的队伍卸下了行装。炊事班长秦展清习惯性地搬下行军锅,拿起便携铲,开挖行军灶。

陆盼泽在一旁督促:“中午,部队吃的是压缩饼干,晚上,应该好好给大家做一顿。”

沙漠又松又散,铲起一个沙坑,周围的沙子马上流下去,重新填满。秦展清满头大汗,挖了半个多小时,地下还是只有半锹大的一个坑。他累得一屁股坐在沙地上,呼哧呼哧直喘气。

秦展清自言自语道:“这沙子有多深,谁也弄不清楚,在这样的地方挖坑太难了,还是赶快找几块石头,支起来生火吧。”

炊事班的同志四处寻找,广袤的沙漠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指头大的石子,也找不到几块。大家一脸沮丧,无可奈何。

捷舟建议:“现在只能抬锅做饭了。”

他让大家拿出铁丝,系到行军锅的两个铁耳上,后边拴上背包带,一个战士扯一头,把锅抬离了地面,炊事班赶忙添水生火……

连长钟麒麟望着驼峰上带的几捆柴,倒吸了一口凉气:“在茫茫沙漠走了一天,也就见到七八丛细矮的红柳和骆驼刺,驼架上的柴可是预防万一用的,以后的饭怎么做啊?”

为了驱散一天行军的疲劳,炊事班给大家煮了疙瘩汤,热气腾腾地盛到每个战士碗里。钟麒麟拿起筷子先尝了一口,“哎哟”叫着,张开嘴直往外吐。大家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他用手指着嘴巴喊道“牙、牙!”这时大家才弄清楚,沙漠里风声不断,扬起的沙子落到了锅里。

秦展清抱歉地向大家一拱手:“对不起!怪我想得不周,沙漠里小风不断,大风时现,我们现在是天当房、沙当床。今天大家将就一顿吧,明天我们再增加两个战士,拉起布篷在上面挡沙。”

傍晚,部队在沙地宿营。劳累了一天的指战员,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捷舟借着落日的余晖,抓紧翻看那套史志。沈副参谋长走过来,弯腰询问:“根据史志记载,明天路线怎么划?”

两人正在琢磨,宫义男跑过来说:“还没天天学呢,怎么都躺下了?部队每天必须要搞半小时的政治学习,这可是雷打不动的!”

沈副参谋长指着捷舟手里的古籍说:“我们正根据资料,研究明天行进的路线呢!”

宫义男不满地喊:“大海航行靠舵手,指引我们过沙漠的是毛泽东思想,拿几本古董引导行军,那可是要闹政治笑话的!”

捷舟刚要辩驳,沈副参谋长拉了拉他的衣角,提醒他别多说话:“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年代,说多了是要出错的。”沈副参谋长佯装糊涂地敲敲自己的脑袋说,“看看,我怎么把这头等大事忘了呢!”他对捷舟说,“你是政治机关来的,临行前首长们也要求搞好学习教育,让战士们跟上‘文化大革命’的步伐,你看这学习教育怎么搞?”

捷舟说:“这段时间,形势一天一变,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打倒‘三家村’,成立红卫兵组织,破‘四旧’,立‘四新’、‘三忠于’、‘四无限’教育,七天的适应性训练,天天在沙漠里,真不知搞到哪一步了!”

“不抓学习和政治教育可不行啊!被好事者扣上不突出政治、不关心‘文化大革命’的帽子,麻烦可大了!”甄玉望也赶过来表态。

“这‘文化大革命’究竟是啥意思,大家还没看明白呢,怎么搞教育啊?”捷舟心里这样想着,但望了望沈副参谋长恳切的目光,想到一队人的政治前途,软了下来,“我们带了报纸和《毛主席语录》,就要求大家天天念,早晨半小时,晚上一个小时,好不好?”

“好!”沈副参谋长很快布置下去。

战士们坐在沙滩上,打起火把,念着报纸,读着语录,不知不觉困意袭来,展开被子,呼呼睡去。

沈副参谋长惦念着下一步的任务,找到捷舟说:“你这人做事太实,表面的事要应酬,但完成任务可不敢有半点含糊,你要多出主意。”

捷舟说:“放心吧,参谋长!我们要确保中心任务完成。”

沈副参谋长放心地点头离开,宫义男坐了过来:“捷舟啊!今天大家的学习有点做样子,凭直觉,我感到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开始了,不抓好学习不行!”

“有什么体会吗?”捷舟讨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