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13124700000117

第117章 一籽千粟何不为(4)

徐竹寒说干就干,半天时间,就组织了五百多人的队伍,其中还有几百台各种型号的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下雨天停工,给他们讲了两个多小时,就都听懂了。他们说,干这活是我们的本行,不用练,到现地看看就行。

捷舟要求徐竹寒把机械操作手和工地上体力最好的民兵带到坝上,看了周围的地形地貌,很快拟制出了一个防护洪水的方案,铲车、掘土机从哪个山头取土挖石,用什么物件装盛,怎样最快地运到装填地点,各类起重机怎样运上大坝,装土石的物件怎样往坝险处投放填补,都有精密的设想和估算。

“太专业了!”捷舟把这个方案交给韩扬说,“不用怕了,有办法了。”

韩扬接过来看了看,兴奋地要通了省委裘书记的电话,把方案详细汇报了一遍。

书记听了哈哈大笑:“他们写告状信反映大坝有问题,你在那里捂着,有了这个方案,他们的算计可落空了。”

韩扬高兴了没两天,省纪委书记的电话打到了防洪指挥部:“今年天气异常,最近大雨不断,河道两边的建筑很多,水库的水已快到警戒线,怎么还不泄洪?群众来信反映,你们拿着群众的生命当赌注,这封信可是有人署了名的。”

“我们是经过精心计算、科学准备了的啊……”韩扬耐心解释着。

身后的群众听到不干了,也联名给上级写了封信,据理反驳。这封信不仅没解决问题,还传来了韩扬煽动群众联名闹事的指责。

韩扬气得直跺脚,捷舟对他说:“这类人为了当官,什么损招也能出。”他转身问徐竹寒,“这里水防、舟桥和建筑方面的人多不多?”

徐竹寒计算了一会儿说:“楼房建筑方面的人员多,有几万人呢!水防、舟桥方面的人不多,把复转军人加上,也就一百来人吧。”

捷舟说:“那就把他们中的民兵组织起来,做出水中抢救、倒塌楼房中救生、电线拉断后救火以及群众转移的方案,必要时进行几次训练。”

徐竹寒心领神会,没多久就制定出了一个落实到人到户的方案,洪水来了群众怎样自救、互救和组织民兵抢救;怎样从冲塌的楼房中救生;怎样维护抢修电路和防火;怎样组织群众转移,都计划得周密细致,包括群众转移的六十多个高地,临时居住场所,以及饮食供应,都很具体。

“多能干的一个司令啊!军队需要这样的人才啊!就因为年龄大了两岁,调到军分区窝起来,真可惜呀!”捷舟爱惜地把方案还给徐竹寒说,“再把医院的民兵组织起来,进行些野外医疗救护和防疫训练,这个方案就全了。”

裘书记在干部大会上讲了岳丹的方案,引来一片掌声。有人斜着眼看了看坐在台上的竞争者,那眼神似乎是给他们鼓倒掌。谁料百密一疏,又一封告状信由上级领导批转到裘书记手里:“韩扬弄虚作假,纸上谈兵,近日,连降暴雨,岳丹几处山体龟裂,有滑坡的危险,山体一滑,道路堵塞,韩扬那些规划全是一纸空文。”

韩扬也学聪明了,得知消息后,不慌不忙地找到捷舟和军分区徐司令说:“现在岳丹境内有四个交通施工队,正在修高速公路,请省军区从中组建几个民兵连排,哪里有滑坡或道路堵塞,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一起上,根据岳丹的地形,我想,这点事难不倒我们。”

捷舟和徐司令赞许地望着韩扬,很快派人去组织。

竞争者们一时无话可说。哪成想后院起火,有人告捷舟状,说他不务正业,插手地方工作。军分区徐竹寒司令有点害怕,捷舟宽慰他说:“没事的,按照现代战争分工,民兵预备役的主要任务是城市防卫、后方防卫,除了对付敌飞机导弹袭击外,不就是防止堤坝崩溃、在战火中倒塌的房屋里救生、水灾中救人以及抢修线路、转移人员、维护治安、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吗?”为此,他专门给机关刊物写了篇文章,这种论调就销声匿迹了。

为防止有人再做文章,捷舟、韩扬和徐竹寒、闵庆东商量,按照方案,组织一次演练。

这天,防洪警报拉响,各支队伍紧急出动,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都很圆满。岂料,演练转移的群众返回时,发生了问题,有人在里面鼓动说,这是为了自己升官,折腾群众,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政绩工程,是一种没有投入、劳累群众的形象工程。有几个骨干分子,还在几个高地上打了起来。

捷舟赶忙问徐竹寒:“你们预备役步兵团搞过防暴演练没有?”

“搞过,但不多。”徐竹寒回答。

“你赶快组织起三个排来,分赴这几个出现厮打的高地,边走边训,把他们制止住。”

徐竹寒答了个“是”字,敬了个礼,转身就走。

“要以思想工作为主,不要伤了人,要坚持异地用兵,不要让民兵到自己熟悉的人群中执行任务。”捷舟高喊着叮嘱道。

不多久,三支队伍分头而去,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一身迷彩服让人很难辨出是正规部队还是预备役部队。两个小时后,捷舟拿起望远镜,望了望几个高地,人员全部返回,村庄、市区静静的,不用问,这三支队伍发挥作用了。

晚饭时,捷舟问分区司令、政委:“防暴民兵制止纠纷没动手吧?”

徐竹寒回答:“主要是盾牌隔离、人墙阻挡、思想劝说解决的。不过,黑旺山头有个小子很坏,造谣打人冲在前头,两个民兵忍不住揍了他几拳,把他制伏。他往回撤时嚷嚷着。要找他俩报复。他不知道,这次是异地用兵,这两人同他不在一个社区、村庄,他上哪找去?最后他竟跟人说,这两个家伙是部队派来的。”

捷舟笑着说:“看来用预备役救灾维稳,比用部队划算,一是来得快,二是情况熟,三是成本小。我们预备役部队的结构调整,应向这个方向努力。”

“部队应给预备役部队配发相应的机械装备,钱不够,财政可以补贴。”韩扬补充说。

捷舟不赞成这一观点,说:“不要给部队配太多的专用装备,因为战备设施是纯消耗性的,运营设备才能创造价值。买一台推土机,要十几万元,装配到部队,平时训练,偶尔遇灾时开上去,使用率太低;如果投到建筑公司,列入预备役装备,操作手是工人也是民兵,运营几年可创造几百万元的价值,不仅对经济建设有利,对装备的更新换代也有利。”

回来后,捷舟组织机关人员,研究民兵预备役结构调整,多次提出担负防卫作战的民兵预备役队伍中,要组建一些担负救灾维稳的部队。

宫义男不解地说:“部队就是部队,在各行业的公司中建这样的队伍,是地方的事。”

甄玉望心里明白,捷舟的提议有道理,只可惜不是自己提出来的,因此不能让捷舟抢了这个风头,因而始终没表态。

捷舟经过深入分析,系统地向上级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得到了认可。河西也传来了韩扬就任省长的消息。

几年后,峪山发生了地震,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出动部队救灾。宫义男当即报告,调他老部队的“猛虎团”前往,田佑总指挥爽快地签发:“好!听这个名字就能稳定人心。”

甄玉望的报告随后赶至:向红军团预先号令,尽快启程。总指挥再次圈阅。

“再调L团、H团!”宫义男和甄玉望像竞争似地提出预备团队。

这回田佑不干了:“抢险救灾需要及时和专业知识,从那么远的地方调步兵,他们长途跋涉,又两手空空,机枪和装甲车是没法救人的。赶快调工兵团、舟桥旅……”

捷舟赶来报告:“当地民兵预备役三千人已经进入灾区,发挥了作用。”

“好!”田总指挥一拍桌子,“民兵预备役就地就近,情况熟,组织好了,肯定能发挥大的作用。”

“第一支到达的,都是从建筑、水电、道路、水检、江防相关公司抽调的民兵,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捷舟补充道。

救灾的实践证明,工兵、舟桥部队、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一次研究部队编制时,宫义男提出:“要多编一些这样的专业部队,配足配齐装备,特别是要装备几支远程投送飞行队伍,配备大型运输机。”

甄玉望当即表态:“这个建议好!上次出国,我去看过几种大型运输机,最近我可以出去做一次考察。”

捷舟把当年在岳丹算的账拿出来,在会上念了一下,又举例说:“灾害是没有规律的,说不定隔一年遇一次,也可能十几年遇不上一次。一架大型运输机,要上亿元,部队配几架是可以的,但配多了只能训练,实际使用率不高。如果在航空公司组建这样的预备役大队,进行远程运输经营,几年就可赚回几架飞机来。飞行员出航率高,也有利于技术的掌握,促进经济发展。这样一举三得、一籽千粟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

“捷舟讲得也对!不能买多,少买几架,我尽快去考察。”甄玉望迫不及待地表态。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理顺指挥机构,以免多头领导,有的事都在管,有的事没人管,难以顺畅高效。”捷舟接过话题,继续谈着自己的意见,末了,他又加了一句,“甄玉望能去考察一下大飞机,也是有益的。”

而这时的甄玉望正在飞往国外的机舱里,窗外,气流翻腾,风疾云缭,他的心也像一团乱麻——儿子甄逸被放出来了,可是新的麻烦又缠了上来。黑社会头目进一步推断:“甄逸这个家族真有实力,一次能拿出那么多钱,再让他拿一次也不会太费劲。”因此,他们的喽罗正在无孔不入地纠缠着甄逸,现在想回回不来,在那里又不得安生。甄玉望这次出去的目的,重点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那样一个世界,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办好呢?他思来想去,飞机在呼啸声中落地,可他却还没理出个头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