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13118100000017

第17章 人人网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1)

刘阳

摘要 2005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SNS网站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重要的网络人际互动方式之一。国内较为著名的人人网是成立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SNS网站之一。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人网人际互动中个体自我呈现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现有研究资料,总结出借助人人网进行的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对人人网用户个人主页主要内容的文本分析,总结出该网络空间中个体呈现自我的主要途径;最后,结合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以戈夫曼的拟剧论为分析框架,描述和探讨了人人网空间自我呈现的中区行为倾向。研究发现,在人人网中,个体的自我呈现主要有三种表现策略,即“弱化”——削弱观众隔离、“修饰”——包装真实自我,以及“美化”——建立理想自我。同时,不同的人人网用户,包括热情型用户、主动型用户和被动型用户,在人际互动和自我呈现两方面均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SNS,人人网,人际互动,自我呈现

一、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Forrester Research近期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随着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网站的蹿红,2007年至今,美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翻了一倍。目前,在美国成年人当中,社交网站的流行程度超过了即时通信(梁晓云,200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相当部分的博客发布平台由专业博客运营商向互动性更强的SNS网站进行了转移。

SNS社交网站的全球蹿红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关社交网站发展状况、成瘾问题等各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SNS也渐渐地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研究的成果。随着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SNS对人们的网络生活、上网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SNS进行一定深度的思考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保护,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开放、更为大胆的姿态介入到互动中去,人们可以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制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动机,隐瞒部分甚至全部在现实里的真实身份,重新塑造跟现实世界中的自己不同的自我。这是一场重塑自我的游戏(黄少华、陈文江,2001)。如今,SNS社交网站的出现打破了“网络是虚拟的”这一旧有观念,再次冲击了人们之前对网络交往的认识。在人人网中,实名制的应用逐渐揭去了网络“虚拟”的面纱,那么通过人人网所进行的人际互动出现了哪些新特征?用户通过哪些方式建构和呈现自我形象?在这种新型互动形式新特征的影响下,用户所呈现出的自我有何特征?因此,本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就人人网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个体在人人网中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与特点展开探讨,总结出这一特殊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的新特征、新问题,对网络交往形成一些新的认识。

(二)相关理论

1.符号互动论

互动是社会学基本的分析单位,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议题之一,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以致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互动论者认为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符号互动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萌芽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形成时期。詹姆斯在1890年的《心理学著作》一书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并认为它是多面性的,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形成阶段是20世纪20~40年代。1934年米德发表的《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符号互动论思想的经典之作。发展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之后,布鲁默和戈夫曼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2.戈夫曼的拟剧论

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符号互动论发展至第三阶段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他的奠基之作。他的研究兴趣始终集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社会互动秩序。戈夫曼以“人生如戏,社会是一座舞台”来阐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他把互动的领域区分为前区(front stage)与后区(back stage)。前区的表演要求符合社会情境的规范要求,因此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操控和调节自我姿态的传送,确立某种符合社会情境的自我形象。而后区是限制他人进入的,人所展示的大多是自我中冲动的、自发的、具有人性的那些成分(蔡禾,1992)。在他看来,后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前区与后区之间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前提则是“表演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互动对象的情境界定”(戈夫曼,1989)。梅洛维茨(Joshua Meyrowitz)(2002)发展了戈夫曼的拟剧论,他提出,电子媒介打破了原来的社会地点与固定的物质地点之间的联系,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情境和行为的界限不再取决于物质位置。电子媒介通过改变情境的界限而造就了混合情境,当混合情境出现时,前区和后区的界限就不再明显而出现了一种“中区”行为。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深度访谈

研究者注册了人人网账号,结识了不少的人人网用户,从而保证了一定访谈对象的获得。本研究采取滚雪球抽样,研究者通过私人关系接触到可能的受访者,询问自己在人人网上的“好友”是否有意愿接受访谈,然后通过受访者的人际脉络,引介更多对象来进行研究与访谈。最终确定了19名人人网用户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访谈结束后,研究者以在人人网上赠送虚拟礼物的形式向受访者表达谢意。

此次研究中深度访谈主要采取了面对面访谈和QQ访谈两种方式。由于受访者G和受访者J身在南京,因此采用了面对面访谈。另外17位受访者居住地比较分散,对他们的访谈则是借助即时通讯工具QQ进行的。

(二)文本分析

为了弥补深度访谈的不足,完整地描绘出SNS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本研究还采取了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人人网的“个人主页”上,用户生产内容、互动较多的版块主要集中在“状态”、“留言”、“相册”和“日志”四部分。用户发表内容之后,并不一定立即可以收到他人的回复,有的甚至会在几小时几天后才会获得他人的反馈。由于传播的延时性,在“留言”这一部分中,用户与某一互动对象的交流中间经常会插入用户与他人的对话而有所中断,内容也比较杂乱无章。但是由于“状态”、“相册”和“日志”中,在用户上传一句话、一张照片、一篇文章之后,其他互动对象就该主题与用户展开交流,互动也更加深入。因此,研究者选取了19名受访者在2009年2月24日至2009年8月24日期间上传的状态、相册和日志,共搜集了487条状态、59个相册和169篇日志作为文本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

根据文本的内容意义以及与用户私人信息的相关程度,研究者对搜集的状态、照片和日志进行分类。这些文本大都体现了用户的生活经历、情感感悟、认知看法等,均能折射出用户自我形象的各种特点。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人人网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

在现阶段关于SNS人际互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以及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笔者对人人网人际互动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互动主体的真实性回归

虚拟性是传统网络人际互动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中,人们随意地修饰或涂抹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通过一个ID代号与藏身于其他ID代号背后的人们进行交流。网络的匿名特性使人们有机会隐姓埋名,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实名制的应用可以说是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最鲜明的特色。《SNS网站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09)显示,目前国内主要SNS网站用户的整体真实姓名填写率为53.8%;头像的真实性较高,达到了91.3%。SNS用户交流中,对姓名真实的敏感度要弱于对头像是否真实的敏感度。家乡/居住地的填写比例最高,达到94.2%,这与主要SNS网站注册时的要求有关,另外这也是用户在SNS网站开展交互的重要线索。

在实名制的约束下,网络上的“虚拟交往活动”逐渐开始揭去“虚拟化面纱”和因符号化而被蒙上的神秘面纱,恢复了个体用户在匿名制下隐藏的社会属性,还原了交往的现实社会情境和交往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实现了行为主体的“现实归位”和“责任归位”。(朱峰、吕伟,2009)

朋友们在人人网上的资料都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大家都很熟悉,所以我在上面说话会谨慎一些,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QQ、MSN就没有真实性,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可以随便说,想说什么说什么,骂人家去死啊,编一些不存在的事情啊。但是在人人网上我就没这么放得开,毕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嘛。(受访者B)

物理世界的道德规范借助实名制在虚拟世界得到了延伸,个体不得不顾及自己的言行将对现实中的个人形象产生的影响。主体继续受到物理世界角色规范的束缚,因而更多地延伸了现实世界的行为,虚拟世界中的个体形象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现实自我的延伸。

2.多元化的互动符号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人际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在人人网上,人际互动主要依赖的符号有:

(1)文字语言符号。在网络人际互动中,文字语言符号是主要的交流手段。人人网用户在持续性的互动中逐渐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语言符号,并且共享这些符号的意义。以受访者J在其个人主页上与朋友K之间的一段对话为例:

K08-1711:14 L

竟然贴我!!!!

J08-1712:24

回复K:我见你被贴了赶紧帮你找车位,没想到你已经在路上溜达掉一千多块钱了……

K08-1815:37

回复J:昂!我都不知道!被贴条了,又被罚钱了,气死我啦!

这是两名用户就人人网中的“抢车位”游戏展开的一段对话。以上对话包含的信息为:用户K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汽车停在L的停车位上,L将K的汽车贴条强制其离开并没收K通过停车所获得的虚拟货币,之后K的汽车没有及时找到新的停车位又被游戏系统自动罚款。

(2)图像符号。主要写卡通图像符号:一类是通过一些特殊符号、字母等组合而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符号,例如^_^代表开心。另一类是人人网默认的表情图标,模拟人类的表情(惊恐)或者动作(吃饭)。其他的图像符号则包括:用户上传或转载的照片或图片,此外,人人网还提供“紫豆服务”、“信纸”等功能供用户在“个人主页”中添加图片。

(3)声音、影像符号。用户不仅可以在“个人主页”中插入音频、视频文件,还可以借助人人网的即时聊天工具“校内通”进行语音或视频聊天。

1987年,学者库尔兰和马库斯(Culnan&;Markus)提出“线索消除论”,认为网络人际交往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环境作用等。人人网上的人际交往中,被虚拟空间消除的线索正逐步恢复。主体借助多元化的互动符号,让对方更多地接收到自己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全面地表达自我、呈现自我,丰富和完善了主体与自身相符的社会线索,在贴近物理世界人际交往情境的同时促进了人际互动的深化(刘文娟、袁文芳,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