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13117000000048

第48章 智慧社区(2)

在电子商务服务中,依托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进驻社区的商家可以网上网下同时开店,为社区居民服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门户网站,商家可以将自己的社区服务搬上网络,经营富有社区特色的电子商务,为社区居民服务,供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居民则可以尽情享受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带来的好处,身处家中,只要可以访问社区网络,就可以享受社区商家通过社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各类人性化的服务。社区居民还可以通过统一的社区呼叫中心提供的服务,查询相关信息,或者直接订购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而Web GIS技术则为商家和居民提供另外一个便捷的工具,居民可以通过社区web网站,查询、定位要寻找的商家位置,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最近的商家。社区物流配送服务是与社区商业服务相配套的,尤其是智慧社区的电子商务服务的重要支撑措施。在统一的社区居民服务呼叫中心以及Web GIS技术的支持下,各类社区门店既成为既提供商品售卖的场所,也成为了远程订购商品的配送中转站或者居民上门取货的上佳之选。在Web GIS技术的支持下,社区物流配送的功能可以为商家以及居民提供更为有效的选择。商家可以通过Web GIS系统的支持,寻找最佳或者较佳的配送方案和路径,而社区居民也可以选择就近的服务网点或者取货点,省却传统模式下的在家整天等候的送货上门的配送方式。从而既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又不需要被动的等候,将主动权掌握在双方手中。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要求,尤其是对与孤寡老人的医疗服务要求,需要建设社区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在日常巡疗中,可以借助操作简单仪器设备的传感器,由病人自己将检测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社区主治医生;对于重症病人或者操作复杂的检测仪器,可以居民、社区管理机构和人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三方共同协同进行,由居民呼叫请求服务、社区管理机构预约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生,然后社区派人携带设备上门协助居民进行诊疗。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建设社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包括医疗呼叫系统、社区管理机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急相应机制。在系统建设中,需要配置各类设备,根据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程度进行分级,可以有居民事先购置远程诊疗系统的居民终端设备。

同时在社区管理机构中,配备贵重以及操作要求高的设备,由专人负责,在居民提出服务需求的时候就近提供服务。在社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中,相关的信息系统有:医疗呼叫系统(Call Center Service)、视频诊疗系统、急诊呼叫系统。

另外,社区家政服务和社区远程教育服务也是智慧社区服务的建设主要内容。其中,社区家政服务包括老人关爱点名呼叫系统、家政服务预约系统等。社区远程教育服务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普知识、计划生育、先进性教育、典型经验等教学培训资料和其他资料的储存、下载和管理进行分类建档。

13.3.3智慧社区服务的资源整合

智慧社区服务的提供需要集合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因此各类为智慧社区服务相关的基础资源和信息都应该是共享的。这样,才可以加强各部门以及组织结构间的协作配合,以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服务管理,创建服务型社会。但是,目前在网格化平台之外的信息系统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源共享不够。信息资源缺少跨部门共享的渠道,没有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的机制。大量的基础数据源头多样,重复产生,无法相互校对和核验,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无法保证;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很难开展;随着部门信息系统的陆续建立,解决问题的难度和代价也将随之提高。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是协同管理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相当繁重。传统的以“单位人”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体系正在演变为以“社会人”为主体的管理服务体系。服务主体多,每家只管自家的事,最后就会导致服务体系纷繁复杂,无从适应。

本着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共享的出发点,为使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切实做到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需要进行社区信息资源的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整合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各类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应用,使社区服务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己有的数据资源给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数字社区内的商业服务单位,减少各个管理和服务主体在相关数据资源方面的重复建设。

2.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和各个管理专业单位的内部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办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提高效率,同时降低运作成本。

3.共享各个管理专业单位的业务属性数据,方便监督中心立案、指挥中心派单、处置单位处理问题,丰富平台的数据资源,便于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13.4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3.4.1开发商及技术问题

首先智慧社区数字化建设无“章”可循。目前,我国对智慧社区缺乏明晰、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开发商对智慧社区的建设无“章”可循。不仅开发商无“章”可循,市场也缺乏系统集成商,“集成”设计也比较差。虽然市场上智能系统集成公司非常多,但从技术上讲,真正做到系统集成少,有的甚至只是产品销售而已。为了经济利益,在系统建设中,各自为政,在接口上互相扯皮,甚至是无序竞争。在系统设计上,多关注系统的智能化,对社区平台的构建关注不够,甚至完全是考虑虚拟社区,没想到真正的智慧社区是以现实社区为基础的虚拟社区,因而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社区需求。

其次,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盲目性。我国的社区情况复杂,在数字化建设中各地不完全一致,从技术层面上讲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盲目超前建设;第二,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社区数字化中,过分关注了可行性,一次性投入不足,导致功能单一,扩展性差。其二,所使用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开放性差。这是因为产品厂家各自使用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为了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或技术保密等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其三,可靠性差、报警响应时间长。

再次,在社区数字化中,由于中国建筑行业传统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也没有什么正规的培训,在智慧社区施工中没什么经验,在施工各阶段及验收也缺乏客观的标准,再加上施工中各种设备五花八门,少有总体的系统集成概念,难免有隐患。

最后,由于目前国家缺乏的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少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开发社区智能住宅产品,在低水平的层面上进行竞争,从技术深度到工程经验都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更无法与国外相同企业进行竞争,这种无序竞争的状况制约了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13.4.2管理体制不健全

智慧社区建设要打破体制瓶颈。智慧社区不能是一个信息孤岛,从社区的数字化发展状况来看,其发展受到社会外围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软环境的制约,由于管理上原有的体制及某些领域的市场管理体制还存在垄断,未能向全社会开放,使得成熟技术不能得到顺利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把诸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事情都集成在一个智能化系统中,势必与传统的行业管理发生矛盾。从目前来看,如水、电、气等公共事业部门,没有完全开放。他们还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这样造成系统运行、维护复杂,升级扩容不便,居民承担的物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智慧社区的局域网与市政网脱节在智慧社区的设计中没有电子政务的位置,而且目前市政网络之间没有统一管理机构。不少智慧社区系统并不是技术不适用,而是在管理体制与管理权限上难以兼容、协调。以至不能充分利用公网资源而去建设自营网站和社区高速局域网。凡此种种造成了社区数字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出现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

13.4.3社区居民认识和参与智慧社区问题

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群众的需要。开发符合社区、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应用系统是当务之急。可无论是开发系统还是应用系统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的专业高级人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各区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完全依靠自学,自我摸索各类软件;很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连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都不懂,在区级层面整体上也缺乏一套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这些必然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