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13116700000025

第25章 好动张扬类(2)

肖志涵和丘俊两同学初一刚开始在课余时间就比较好动,经常去烦别人,烦不过别人就容易发火。有一段时间经常要从走廊侧面往楼下倒开水或吐口水,因为他们觉得溅到楼下走路的人很好玩。甘老师知道后先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俩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相互用水倒一次,他俩就做了一次。然后要他俩分别也向对方吐一次痰,他俩表示不接受。甘老师说:“现在你俩懂得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吧?”之后,这样的现象逐渐少了。

一段时间,学校为了向灾区或贫困学生捐款,要求每位同学每周节省一块钱,捐钱采用自愿的方式进行,即向一个学校提供给每班的小木箱里投币,每周末清点一次,甘老师就把这项工作安排给他俩去做。一个学期下来,他俩清点登记得很认真,受到师生的好评。

叶茜和邹明则是开头所提的好动爱说两类学生中的后一类。

叶茜新生报到就与众不同,她不让父母陪同只身一人来到学校,她通过口音分辨出班主任甘老师是他的老乡,于是就大胆套近乎,“老师,你也是义乌人,那咱们是老乡嗳!”

叶茜身材匀称,皮肤白皙,五官端正,双眼皮,因而邻班有一位顽皮油条的男生在第三周的一个晚上就托人向她递了纸条,显然他找错了对象:叶茜是一个很要上进喜欢读书的女孩。结果纸条被她扔进了垃圾箱。

肖志涵与许多同学坐总会影响别人,而与叶茜坐则不同,要乖顺得多。因为一旦他讲废话或抢问题回答,叶茜就会一边讲他“吵死”,一边站起来用手掌狠狠地揿他的头,直到肖志涵痛得哇哇叫“干什么!干什么”为止,如果肖志涵敢与她斗,那更惨,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不能向她求助了。

叶茜勤学好问。周末与班里几位成绩好的女生在一起学习,常讨论一些课外作业中的疑难问题;上课积极回答敢于质疑;一下课就对任课教师紧追不舍,直到把她的问题解决为止。有时趁课前做眼保健操之际去问老师,因为这时老师较空闲,一般没人问。久而久之,被班主任发觉,就被要求一起认真做眼操。她自修课效率非常高,做好一样作业又马上换另一样作业做。有位女生也想学学她,要求甘老师把她调到叶茜一起坐,实现后,这位学生发现尽管自己很努力,动作和效率总是比不过叶茜。因为叶茜基础好,专心听讲,反应快,预习、复习做得到位,一般同学自然难以跟上这快节奏。

叶茜也有缺点。她自修课喜欢与人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因而自修课违纪的登记簿上也常有她的名字,也免不了被罚站、罚扫地、罚跑步,但这些她都不会抱怨,罚了就没事了,后来不经意间又犯了。甘老师只好让旁边的同学及时提醒她。由于她自己是学习委员,对自己言行多少有些注意,慢慢也变得好了起来。

叶茜也有遭人反感的地方。当她下课从老师那里搞懂问题回到教室,常常情不自禁扭着身姿、双手左右摇摆、跳着舞步回到座位,有的顽皮生轻轻骂她“傻的”。她听了以后,会马上回一句:“怎么嘞?你管得着?”她上课随便发言,自修课有时会情不自禁,尤其是当别人的观点与她有不同时,她会予以反驳,结果总是有同学讲她:“就你懂,傻的!”,她也会反唇相讥:“怎么嘞?白痴!”由于班主任的引导,更主要是叶茜脑子反应快,学习成绩好,体育也不错,笑骂她的人奈何不了她,别人慢慢就偃旗息鼓了。

邹明个子中等,微胖,虎头虎脑,理着小平头,粗眉毛,大眼睛,皮肤黝黑,同学喜欢叫他“小黑”。

他是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者之一,老师的问题一提出,他就抢着回答,为了突出自己,常把脚踩在椅子上举手。别人回答后,他一般都要进行补充。他与叶茜是同类相克的人。两人常在上课时因彼此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答案不一致而相互不服,据理力争;下课两人都会抢着要老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相互推挤。

邹明的学习成绩常居年级第一。其优势有三:一是特别专心。他思想单纯,没有杂念,一心喜欢读书。他自修课有时也会发出声音,但都是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初一结束的暑假,基本上在市“新华书店”度过,因为那里有空调有新书,干净又安静,好惬意。有一个傍晚,由于他看书入迷,工作人员叫了几声没人应答就关了门下班了。当他意识到时,连忙从书柜弄中跑出来,发现店门已关闭,只好在门缝里朝外边的行人乱喊。他母亲烧好晚饭不见儿子回来,就连忙跑到新华书店一看,果然儿子在里面哇哇直叫。第二,特别好问,当天的问题一般当天就要解决。有时晚自修下课了,他也会留下来问老师。第三,记忆力特强。这既是建立在他听懂搞清的基础上,也是因为他睡眠特别好,午睡、晚上就寝,一般别人刚脱鞋上床,他就已进入梦乡。有时还要打几声呼噜。

有位女同学曾开玩笑说,你的脑子怎么这么好用呢?快把它割下来,生在我的脖子上。

邹明在课堂上似乎意志力不强,但在操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初一第一学期学校召开运动会,甘老师特意让他和肖志涵、丘俊等同学参加长跑项目,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提高长跑水平。后果可想而知,一个都没有得分。

到了初二时,肖志涵、丘俊没有参加,邹明还是参加,但还是没有得分。到了初三,邹明第一个报名参加,终于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这虽是意外,实是意料之中,因为每天早上或傍晚的跑步,邹明都能坚持到底,甚至还要多跑一两圈。

邹明也有违反纪律的时候,那常常是为了踢足球。

下午放学时,他一般都要到操场上转转,看到别人(包括高中生)在踢足球,他就坐在边上观看,当球滚到他身边时,他就一骨碌抱过来,然后就参与进去,刚开始也会被清理出来,但久而久之,对方就会默认他,让他过把瘾,所以凡是喜欢踢足球的人,都认识这个“小黑”。由于班级晚自修要提前进教室,迟到的往往有邹明,也常常被甘老师罚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满头大汗,全身湿透。甘老师内心很不愿意罚他,但这是纪律,否则大家就会把迟到不当一回事。

而男生应操则属于第二类学生中带点叛逆的学生。应操出身于干部家庭,自尊心极强,遇事很有主见,脾气有点急躁。当他顺心高兴时,遇到老师很有礼貌,对同学的困难能热心帮助,对集体的事务较认真负责。但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动肝火发脾气,甚至与老师同学顶撞。

有一回,数学老师在讲课时,他与身边的同学讲话,老师指名让他认真听,他就有点不高兴,认为自己没怎么讲话。数学老师见他有点不接受批评,讲完之后就请他等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演习,以此检验他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应操认为这是让他出丑,于是,就气呼呼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做不来”。

老师强忍着火,但没有发脾气,只是让他在位置上站着,一直站到下课。课后,数学老师没有直接去找他,而是把这一情况反馈给了班主任。后来班主任找来应操,做了教育引导工作,应操自己也觉得错了,就主动向数学老师认了错。

有一回,外校有一位社会老师来试讲,在上课前发现应操准备工作没做好还在与同学说笑,就提醒了他一句,他的脸就有点红了。这节课主要是辩论课,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了标题“诚信是金”,然后在下方写了各方的辩题:“讲诚信好”与“讲诚信吃亏”。

讲台两边的辩论双方事理结合,据理力争,你来我往;讲台下,其他同学参与热情很高,争先恐后帮助一方辩论。末尾,老师让其他同学就双方的参与态度、观点的阐述、辩论技巧等进行点评。这时,应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

老师让他首先发言。结果他的点评出人意料。

“我认为这个辩论没必要搞,你写在黑板上的标题不是‘诚信是金’吗?已经定论了那还辩什么? 第二,你有时要提醒引导‘讲诚信好’这一方,这不公平。”

这位老师先是一惊,然后脸露笑容说:“这位学生敢于讲真话,很专心,很会动脑子,我觉得他讲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谢谢你!”

应操又高兴又惭愧地低下了头。

每年元旦前夕,学校要举行科技艺术节,有一个规定的项目就是“鸡蛋撞地球”(在教学楼四楼扔下鸡蛋,看谁扔下的鸡蛋又多又不会破)。班主任知道应操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又喜欢表现,就提出让他负责。开始他有点不愿意,嫌烦。甘老师绷下脸说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他才勉强接受。而他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会努力完成的。经过他和其他成员的多次实践和改进,冠军揽入囊中,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案例解读

一、形成好动张扬性格的原因分析

学生顽皮好动、说话随便,的确有不同类型,有的是喜欢读书而言行随意,有的是不愿学习而顽皮捣蛋,有的是对感兴趣的知识才会认真学习。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行为不规范,难以自控。

好动张扬性格的形成,我想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长期不良环境养成了这种习惯。有的同学在幼儿园里就喜欢讲话做小动作,当时老师没有及时把这一坏习惯纠正过来,回到家里一会儿做作业,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吃东西,家长也没有进行规范;特别是隔代所带的小孩,由于长辈缺乏教育引导的方法经验,主要是比较宠,结果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的坏习惯。案例一中,王寒从小就是外婆带的,由于他是父母中年所生,加上从小身体不好,因而特别宠爱,所以特别好动顽皮,到了小学高段,尽管父亲管得很严,但要一时半会改过来,并非易事,所以到了初中,虽然有些进步,但习惯还是很差。

2.思想意识不够端正。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只要不讲废话,随便讨论点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不会拿他怎么样;有的认为上课只要发言积极,举不举手无所谓,能抢到问题回答就好。有的后进生,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上课、自修课的任务不明确,而出现做小动、讲废话、看闲书等违纪现象。

3.逆反心理作祟。青少年看问题容易偏激,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过分强调自我,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贯正确,这种片面强调自我导致的结果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忠告”反感,认为大人的甚至权威的认识都是保守的、片面的、错误的,因而固执己见。案例二中应操同学就有类似的心理。

4.班风学风的影响。一个班级目标明确,要求严格,班干部以身作则,敢于管理,处事公正,对同学的违纪行为能指出来,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则班风学风就正,学生纪律就好。如案例二,甘老师让一位副班长坐在肖志涵身边,并及时提醒肖志涵注意行为规范,效果明显。当然时间不能太长,要让其他同学予以轮换,免得受影响。而有的老师为了照顾好同学,把所有纪律不好的学生排在一起,短期的实践可以,但时间一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后进生心理上也会觉得老师瞧不起他们,更会出“破罐子破摔”,而最终影响的还是班级本身。在这样的集体里,即使有的同学言行本来比较规范,但也会慢慢变得随意起来。

5.与老师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强调赏识学生,加上小学毕业不统考,学生每年也要对老师进行测评,导致有的老师没有正确理解,把握分寸,甚至有个别老师怕得罪学生,往往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比较迁就。致使有的学生更容易养成好动说话随意的习惯。

如果一个教师要求严格,即使成绩好的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或不举手就发言,老师也会及时予以制止,他就不敢随便。如案例二中,叶茜自修课要讲话就受到的惩罚。应操上课前要讲话,准备工作不充分,教师就及时指出,尽管他要犯脾气甚至顶撞,但任课教师还是坚持让他站着,这实际上是维护了班级纪律的权威,也是为了应操、叶茜等同学的进步。案例一中,王寒经常违纪,班主任甘老师在教育引导的同时,加强了惩罚,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在纪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不能迁就学生。否则宠了一个,害了一片。

如果教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学生被牢牢吸引住,课堂纪律自然要好,但有些知识内容如概念性的问题等就难以生动有趣,还得学生遵守纪律认真配合。学生越认真听,发言积极有序,教师越容易把内容讲透彻、讲生动,并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也容易做小动作讲废话。相反,学生纪律就好。如甘老师对肖志涵提出自修课要给自己定下必须完成的一个最低的要求和争取完成的最高的要求,就提得非常经典。

6.与学生的秉性兴趣有关。脾气暴躁的人容易冲动,遇事一般都是欠考虑,往往都是不计后果。其实这样的学生豪爽、霸气,表面很难相处,但是一旦接受就会对人一心一意,从不背叛,但是江湖习气太重,应该隐忍。案例二中的应操类似于这一种人。脾气温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不急不躁,凡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但是却容易满足现状,往往对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感觉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案例一中,王寒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蜗牛,他观察得就仔细,了解得就深入,生物这门功课就学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