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建设
131158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

1.乐戴云.文化自觉与文明共存.社会科学,2003(7)

2.金薇薇.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1)

3.胡方,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8(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14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6.朱维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7.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世界诗学大辞典.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8.程亮.论教育传统.教育发展研究,2005(6B)

9.E.希尔斯.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0.王承.特色学校管窥.中国教育学刊,1994(5)

11.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教育研究,1998(4)

12.马联芳等.特色学校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7(10)

13.鲍玉琴.关于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14.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研究,2001(4)

15.崔相录主编.特色学校100例(小学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6.刘金海.成功教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7.鲍玉琴.关于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18.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研究,2001(4)

19.邢真.学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学校.中小学管理,1999(1)

2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

21.蓝德曼.哲学人类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22.陈振中.论教育冲突的功能.教育评论,2001(1)

23.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4.翟博等.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研究,2002(2)

25.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教育导刊,1997(2 3)

26.Ribes,Bruno.Domination or Sharing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Paris:Enesco Press,1981.65

27.Ribes,Bruno.Domination or Sharing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Paris:Enesco Press,1981.65

28.苏霍姆林斯基.吴春荫等译.学生的精神.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9.李醒东.解读特色学校——对特色学校概念及创建问题的理解.中小学管理.2004(5)

30.彭刚.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研究,2008(2)

3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2.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3.邢伟荣,任顺元.制度伦理视角下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34.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5.朱敬华,朱红奕.关于特色学校和教育品牌的若干思考.基础教育参考,2006(2)

36.张建华.得天地灵气融现代科技创科普特色——创建科普特色学校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6(5)

37.袁宗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38.邢真.学校特色评价的探讨.中国教育学刊,1996(5)

39.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张治勇,张杰,杨新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1.温建华,肖桂凤.心灵之航——欣赏型德育的活动模式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2.卢元锴.学校管理创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3.仇忠海,戚业国.人文·德育,将德育根植于人文沃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4.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45.杨敏生.学校德育社会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6.谭昆智.组织文化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7.安弗莎妮·纳哈雯蒂著.王新译.领导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8.周永亮,陈正侠.中国式领导力12项修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