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13114700000008

第8章 民主与政治参与

陈珂

【摘要】民主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一个美好理想,自古以来就有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之苦苦寻觅,执著追求。本文以民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为起点,分析了政治参与的定义与作用,并就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政治参与现状作了阐释,以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关键词】民主 政治参与 作用 生活方式

追溯民主理论的历史,人们普遍认同它起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如今更是繁荣于西方。西方的民主制度古老而常新,其民主理论也是亘古不衰。可以说,在西方政治历史的长河中,民主一直是政治理论家们最为青睐的主题,没有任何其他的政治主题可以与之相媲美。民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罗伯特·达尔说:“自从希腊人明确地阐发民主思想和制度以来,两千年的历史为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增添了巨大的容量。”事实上,西方的民主理论与制度在历经两千年的发展之后,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但没有在全世界取得趋向一致的共识,人们对于民主的价值和内涵的认识倒是越来越多样化。古老的平民政体的单一论说走向今天斑斓缤纷的局面,向我们昭示着人们对于民主的研究才刚开始而已,民主的价值更是有待后人的研究与开发。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乃至当今的众多政治思想家们对民主做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阐释,对民主理论的深入钻研,以及对民主实践的努力付出,为整个人类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正如达尔所指出的:“没有哪一种民主理论可以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不同的理论之间不止相似、相近更是有着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从中找到共识,比如,政治参与。从现当代的民主理论来看,无论是精英民主论,还是多元民主论;无论是参与民主论,还是协商民主论,等等,都不可避免地赋予政治参与以重要的乃至核心的意义,所不同的只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方式抑或参与的程度。可以说,当代的民主离不开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之一,民主则是政治参与的终极目的,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日益为政府、学者和普通大众所重视。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所谓政治参与,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它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具体来说,对于政治参与有着众多不同解释。我倾向于: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里的公民指的是普通公民,并不包括决策者、政治家和以政治活动为职业活动的政治活动家。

二、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般认为,政治参与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政治方面的作用,经济方面的作用,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等等。这里,主要就参与的政治作用加以说明。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参与有助于扩大民主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地域上的限制,古希腊公民热情参与的盛况难以再度实现,而政治参与就成了公民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政治要求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可以说,政治参与的程度越深,层次越高,范围越广,政治决策的民主性就越强。同时,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提高政治效能感;通过政治参与,习得协商的方式和对他人利益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政策认同感;通过规范和平等的政治参与,形成平等的理念和宽容地听取与容纳不同意见的品格,有助于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民主的持续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利益整合功能

因为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往往涉及社会利益的分配,这就使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参与欲望,尤其是关乎己身利益问题的政治决策时,人们也就更希望有固定规范的政治参与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公民的广泛参与,有助于政治决策尽可能地具有利益普及性和相对均衡性,将利益冲突降到最低限度。

3.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提高政治系统的稳定运转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把政治过程理解为投入-产出过程,政治参与就是重要的投入。通过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政治系统正常运转所需的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提供,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将不断得到提高,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将越加优良,进而使政治系统运转的权力合法性资源得以源源不断地注入,从而避免政治体系出现“合法性”危机。除此之外,广泛的政治参与还有助于树立和增强政治系统的权威。

4.政治参与有助于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通过政治参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得到缓解。一方面,公民的政治需求压力可以通过政治参与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有助于消除现存的乃至潜在的政治冲突,因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公民政治参与而接受更多有价值、接近民心的信息,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的决策,有利于在决策的过程中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和信息反馈,有利于政府决策的顺利实施,这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三、我国的政治参与现状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参与是不平等的。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只有那些占据特殊经济地位、掌握足够政治资源并具有根本性利益指向的政治主体,才能够成功地以国家或政府的名义行使其权力。政治权力的分配是以财产的分配状况为基础的。如果说一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意味着政治权力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状况的话,那么政治权力正是一个阶级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从古希腊的城邦公民与平民奴隶,到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与农奴,再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无不证明了政治参与的不平等性从根本上说是阶级权力向国家领域转化的结果。相比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无论是从参与的主体、渠道还是内容来看,都更具广泛性,但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的条件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政治参与现状可谓喜忧参半,我们且先看忧的一面。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官本位文化和臣民文化十分盛行,传统文化中以忠孝、尊卑、盲目服从等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文化结构足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其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谓世所罕见,它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思想深处,对我国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施加影响,从而抑制了社会的公共空间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国人对于政治参与甚为冷漠,所谓的政治热情也相当地缺乏。可以说,我国的政治参与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是国家通过意识形态、行政动员与组织的结果,即使民众参与了政治活动,也多是运动式的形式主义或非理性的政治行为。可见,目前我国还是以服从型的政治文化为主导,而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仍十分的匮乏。参与型政治文化缺失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公民的主体意识羸弱,人们总是被动地接收,而这又反过来导致了公民文化和公共精神贫瘠的局面,如此这般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于是,民主意识上的缺乏,政治参与上的冷淡,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如今国人政治敏感度不高,政治文明进程的任务异常艰巨的苦果。除此之外,地方上的官僚主义更是在原本就十分严峻的形势上添了一把火。无论是进京上访、不合作还是武力冲突,都显示了矛盾正不断出现,这同时也更加打击了民众原本就不高的参政议政热情。

所幸的是除了这么一部分“伪官员”、“伪党员”之外,还有更多的愿意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党员干部。他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人民群众,为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导下,国人正逐步地认识到通过政治参与手段来为自身谋求正当利益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人们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原先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心理结构正一点点地瓦解,从而形成了以民主公正为核心价值、以政府决策和公民参政议政相结合为手段的政治文化。我认为,广大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对某些政府官僚的“人肉搜索”、与党中央领导对话人民网、通过各种电脑手机网络参与“两会”,等等,无不显示了国民对于民主公正价值的追求。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网络将成为打破我国政治改革一直停滞不前这一坚冰的重大突破点,因为网络大大扩大了我国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且不论这个结论是否言过其实,但目前我国已成功营造了一种气氛,这种气氛让广大民众敢于议政、乐于议政,政治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因为人们看到自己的参与是有效果的,而没有比这更鼓舞人心的了。

【作者简介】陈珂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1][英]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孙永芬.西方民主理论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董前程,林奇富.协商民主与政治参与[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