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13114700000028

第28章 不良社会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对策思考(2)

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认知,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等如背书一般滚瓜烂熟,不需思考即能一一道来。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实际行动中却时常做出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诸如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考试舞弊、旷课迟到等。在“道德知”与“道德行”的过程中,只有知行结合,才能成效显著。俗语说“知而不行,不为真知”,所以我们在“道德知”与“道德行”的认知与执行过程中,必须注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日常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良好的自省意识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自省意识是完善自我、追求上进最有效的手段。现在大学生的自省能力不够,对待问题的看法和行为都是随性而为,难以在事情的处置上有明确而又有深度的看法。

(四)追求时髦已成风尚,传统文化严重缺失

新世纪的大学生追求时髦、赶潮流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西方发达国家那种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信息大量涌入,严重危害着日益丧失其是非判断能力的部分青年大学生,使青年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的现象日益凸显。

据“中国高校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服装上的消费支出已高于在学习用具上的消费,占全部总支出的53.1%。而电子化、网络化的生活方式,使电脑、手机、CD、MP3、电子词典成为大学生的“五件武器”。据《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调查,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当前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额约为1万元,这个数字已经高出同期全国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中,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达到了极度痴迷的程度。精神食粮严重缺乏,对于如何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差别还存在极大的误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是东方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曾经有人说过,21世纪全世界都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将成为影响世界的主流文化。因为有中国文化的“和合”思想的推动和促进,世界将增加更多的协作与和平,减少冲突与战争。当前,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灿烂文明正在部分青年大学生中悄然流失,思想上没有扎根、灵魂上没有触动、行为上没有体现、语言上没有表现,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逐渐退化。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做的是,正确地扬弃传统文化,吸取精华,摒弃糟粕,重塑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

三、纠正大学生价值取向偏失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正确认知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一)坚持“意识形态”原则,准确把握思想教育的正确导向

意识形态(ideology)概念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这是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发现的最有意义和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而且马克思也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意识形态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意识形态作为“软国家机器”在阶级统治的过程中发挥着国家实体性存在难以起到的作用。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本国资本主义优越性,新加坡、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

邓小平早在1983年就明确指出:“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拥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是个很重要的价值取向问题,正确的政治意识是每一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内涵,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要经得起敌对国家的反动宣传,同时坚信中国的未来一片光明,不要被一时的社会黑暗面所迷失,而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制度。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实现意识形态上的认同,努力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性和前瞻性。

(二)坚持“德育为主”原则,积极培养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

人才理论中强调“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优质品。”因而充分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学校德育培养的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主流思想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前,我国的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式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应当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引导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达到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抵制西方糟粕文化。从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现实境况亟须我们大力宣扬各种美德,促进民族道德意识的大进步。变“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惟其如此,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惟其如此,才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推动力。

(三)坚持“忧患意识”原则,努力增强知识分子的责任观念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因而决定着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列宁指出:“知识分子之所以叫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最自觉地、最彻底地、最准确地反映表现了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发展。”我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常以“位卑未敢忘忧国”来鞭策自己。同时也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到海外留学深造,但要积极引导知识分子学成归国,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师夷长技以自强”。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推动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要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四)坚持“民族自信”原则,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己所具有的文明史是其引以为豪的资本,也是自信力的源泉。我们国家一直都是文明之乡,礼仪之邦,民族自信心极强,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因而在内心深处,我们有着很深厚的底气,不应存在自卑与惭愧的心态。良好的民族自信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理应拥有的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适应时刻变化的形势,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又要有针对性地批评各种错误观点的影响,抵制各种错误观念的侵袭。

努力弘扬优良传统,这种优越感不能在我们这群新世纪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身上消失殆尽,否则我们就是民族的罪人,遭世人羞辱,受后人唾弃。同时,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教育那些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其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创新思维,寻求更多的对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重大事情,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

【作者简介】文雯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浙江 杭州 3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