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13113600000032

第32章 角色的行为模式与角色的文化模式(1)

一、模式概述

角色的产生是一定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不同角色有不同角色的行为模式,而不同角色的行为模式又是与不同角色的文化模式相联系的。

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模式概念。

1.模式的含义

“模式”(mode)一词是最为流行的学术概念之一,也是最难把握的常用概念之一。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科则研究不同的“模式”。例如,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模式”;心理学研究“人格模式”;文化学研究“文化模式”;社区学研究“社区建设模式”;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等等,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从领域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领域就有不同的模式,经济领域有经济模式,政治领域有政治模式,文化领域有文化模式,社会领域有社会模式,军事领域有军事模式,建筑领域有建筑模式,软件设计领域有设计模式,等等,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从角色的角度来看,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例如,父亲有父亲的行为模式,教师有教师的行为模式,领导干部有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军人有军人的行为模式,法官有法官的行为模式,等等,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模式”呢?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也有的认为,模式是指得到很好研究的范例。

就一般的意义而言,“模式”通常被理解为事物的范式或标准样式。

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模式”一词的含义作了解释:“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2001年,夏学銮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社区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一书中也对“模式”的内涵作了界定:“所谓模式,包含模型和范式两层含义。从模型的角度看,模式具有理论的意义,它是一种实施理论或称其为操作理论;从范式的角度分析,模式又具有实践的意义,它是一种榜样或者样式。因此,模式既含有理论的底蕴,且包括实践的内涵,模式是高于经验的理论选择,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王思斌在其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中写道:“所谓模式,是工作过程中的理论架构。”帕波尔(Papell)认为,模式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化设计。

依笔者之见,作为学术概念的“模式”,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特征及其走向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提供一种理论分析、论证、评价的参照框架,或模仿学习的标准样式。因为模式是一种指导,在良好的模式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角色的行为模式的含义、形成及其要素

(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含义

有人认为,行为模式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角色的行为模式,那么你就不会感到抽象了。

角色的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不同角色就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例如,父亲有父亲的行为模式,母亲有母亲的行为模式,子女有子女的行为模式,教师有教师的行为模式,学生有学生的行为模式,领导干部有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军人有军人的行为模式,法官有法官的行为模式,等等。

(二)角色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角色的行为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仿学习

每个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中,自幼年时起,就开始模仿学习这些初级群体成员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说,他们对这些初级群体成员的行为模式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真可谓:“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角色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带有创造性。

2.组织规定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组织都对其成员的行为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具体规定。当个体加入一定的组织时,他选择的行为模式就一定要按照该组织的规定要求行事。只有当组织的规定或规范成为其成员行动的标准性解释模式时,他这种角色的行为模式才被组织认为是真实的、正当的和可靠的。

3.政府倡导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的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他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力量。政府积极倡导和注重发挥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这无疑是形成良好的角色行为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角色的行为模式的要素

角色的行为模式有多种形式。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良好的行为模式和不良的行为模式;根据行为模式的显隐程度可以分为显性的行为模式和隐性的行为模式;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积极的行为模式和消极的行为模式;等等。虽然角色的行为模式有多种形式,但是都有其构成的共同要素,只不过是角色充当者对这些要素作了不同的理解和应用罢了。

就一般意义而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构成包括以下诸要素。

1.主体

由于模式被广泛应用,所以模式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个人、人群、企业、组织、政党、民族、国家等。但是,这里所说的模式的“主体”主要是指个体充当的角色(包含主体的素养、品行、激情、意志、诚信、理智、体质以及受文化传统的影响等)。

2.关系

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主体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彼此之间选择各自交往的活动及其行为模式。

例如,人们在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便产生一定的行为模式,坚持“客户至上、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

3.目标

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目标。社会或国家有自己的目标,组织或集体有自己的目标,个人有自己的目标。目标是社会、集体和个人存在和活动的灵魂及其活动路线的依据。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及其价值取向,就必然与此相适应的行动及其行为模式。

4.规范

任何主体的行为都要符合其所属的社会规范的要求,尤其是要符合其所属的法律规范的要求。法律规范的首要目的和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使人们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5.环境

每个主体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尤其是在经过艰难困苦的处境,并付出一定代价,认真吸取教训的时候,会比较自觉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展现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实现自身价值,力争成为合格或优秀的社会角色。

三、角色的文化模式的含义及其要素

(一)文化模式的含义

在了解角色的文化模式之前,首先要弄清文化模式的含义。王炜在翻译美国着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着的《文化模式》一书的“译者前言”中认为,“文化模式”这一概念,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和意思。在不同的文化人类学家那里,对文化模式的理解也不同。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把文化中的那些稳定的关系和结构看成一种模式。在本尼迪克特那里,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取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的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使得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变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龙冠海认为,文化模式是文化各部门的互相关系所构成的全形,普通称为文化模式或模型。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全形或文化模式,正如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人格全形或模式一样。文化模式是比文化特质、文化结丛更复杂、更高层次的文化结构概念。它是指由多个相互关联的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所构成的总体。

(二)文化模式的分类

1.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

这是根据文化模式的特性来划分的。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它是由各种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各民族或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的不同。如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众多的农村人口、浓厚的家族观念,重人伦,对祖宗及传统权威的崇拜等互相联系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城市生活为主导,个人主义,总统制等互相联系形成美国的文化模式。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C.Wissler)在《人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普遍的文化模式的九个方面:语言;物质特质;美术;神话与科学知识;宗教习俗;家庭与社会体制;财产;政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