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13113400000036

第36章 宁波地区“两化融合”的实证研究(2)

3.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制造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着力提升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和高档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医疗和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信息技术与宁波优势装备制造业的融合:①与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结合,重点如注塑机、模具、紧固件等;②与新兴装备制造业的结合;③与关系港口、物流等宁波优势的装备制造业的结合,重点如造船、物料搬运设备等港口用装备等,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

4.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信息网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的网络化。借助信息化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重点发展国际货运、航运、仓储、运输、贸易、物流、保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管理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交易和管理成本,增加企业商机,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支持大型公益性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加快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进程,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提升企业物流电子商务水平。发展网上购物,培育新型流通业。

7.4 推进宁波市“两化融合”的举措

7.4.1 把握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1.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及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加大互联网接入网宽带化、骨干网高速化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3G移动通信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突出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培育无线网络游戏、网络电视(IPTV)、数字媒体等高端增值业务。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振兴发展电子专用材料、电子元器件、通信配套产业及光电产业、信息家电、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产业等电子产品制造业及融合型产业。

2.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面向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和高档纺织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医疗与保健设备等五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制造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产品智能化、营销网络化。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推广CAD/CAM技术、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效率,提高装备制造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钢铁、冶金、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高能耗制造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3.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加快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着力推进外贸出口、进口及内贸、运输物流、金融服务、会展、休闲旅游以及科技信息、文化创意、中介、高端培训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重点推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通信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加快商贸流通领域的信息化。深化面向行业、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大力推广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交易手段,加快推进第四方物流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加强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农业机械、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等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话、互联网普及率,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村务管理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开展面向农村的现代网络远程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强化新建产业项目的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

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新建项目的建设内容,确保信息化与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提升新建项目的信息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改、现代产业、城市重点功能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重大新建项目的信息化投入力度,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园区、智能企业、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项目。

7.4.2 努力抓好五项工程,积极促进“两化融合”

1.“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和领域的“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1)试点示范基地(园区):积极引导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城市功能区、块状特色产业区融合发展,选择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信息产业集聚度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高的集聚区作为试点或示范基地(园区)。

(2)试点示范项目:在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化、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两化融合”的试点,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有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的项目作为示范项目。

(3)试点示范服务提供商:选择服务质量好、专业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信息技术服务、咨询监理、测评机构等服务提供商作为试点或示范。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信息产业、重点行业和领域三大类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资讯、技术支持、产品研发、业务开拓、人才支撑等全方位服务。

(1)信息化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网络基础平台、互联网交换中心、政府数据(交换)中心、基础数据库、信息安全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

(2)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动漫公共设计平台、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平台、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实验服务平台等。

(3)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建设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电子商务平台、第四方物流平台、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3.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与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和公共领域信息化、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和数据库建设及共享等五大系列工程。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要求,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宁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宁波港信息化项目、数字口岸、81890求助服务中心拓展工程、市民卡工程、信息亭、社会动态管理监控系统交换平台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字家园——智能家居、无线城市等十大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及社会重点领域中的应用水平。

4.融合型人才建设工程

拓宽渠道,加强对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IT人才、具有IT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打造一支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两化融合”的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推动高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建设IT及融合型人才实训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培训,提高其专业化和信息化知识水平。通过在市内外广泛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多种途径,加大IT及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落实“IT人才驿站”入驻补助和IT人才所得税补助等有关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在宁波集聚。

5.创新突破工程

发挥信息技术在创新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实现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上的突破。

(1)技术创新突破:加强“政产学研”间的合作,加大对信息化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与创新有关的知识库、专利库等方面的建设,加快创新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原始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能力。

(2)管理创新突破:推动企业发展战略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促进决策支持、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流程再造。

(3)模式创新突破:鼓励企业外包信息技术、做大做强信息技术部门并将其剥离,支持传统优势企业投资信息技术领域,推动IT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模式的创新。

7.4.3 落实保障措施,优化“两化融合”环境

1.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的组织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加快形成政府宏观指导有力、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推动机制。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市信息产业局、市经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信息产业局、市经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在大中型企业推行CIO制度。逐步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统计测评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9年至2012年共投入4亿元扶持“两化融合”。新增资金投入优先用于支持和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等部门要合理调配现有各项扶持资金,支持有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扶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政府要建立必要的“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家鼓励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两化融合”的技术和产品发展。

3.培育有利于“两化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

积极发展信息化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其在培训、咨询、方案推介、项目监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与“两化融合”有关的经营和服务活动。

加强信息服务行业监管,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信息服务成本,促进信息服务发展。

通过舆论宣传、示范带动、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或外包出去,拉动信息服务市场。实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宁波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级以上名牌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的发展。加强法规和信息安全工作,规范信息服务市场。

4.大力推动对外交流和产业合作

通过举办论坛和推介会等形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与宁波市“两化融合”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和推动长三角区域和宁波都市圈信息化合作与发展,共同打造“两化融合”区域发展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抓好园区载体建设,积极搭建本市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支持融合型的产业联盟建设,促进本市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之间,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供需配对,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融合配套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