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逆向物流管理
13111600000004

第4章 逆向物流概述(3)

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1)提高物料利用率

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

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重新制造及整修不仅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根据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估计,最先制造出来的启动器中将有50%会在回收制造中得以更新整修,这可能会节省数百万加仑的原油、钢铁和其他金属。该协会还估计,全世界每年通过回收利用再造而节省的物料将装满15.5万节火车车厢,这些车厢连在一起将有1100千米长。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因而逆向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某些产品回收利用计划具有盈利前景,如有些零部件经过拆卸、拼修、翻新、改制等逆向物流活动,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后,可直接进入产品生产过程或在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s)再销售。据Rogers和Tibben‐Lembke(1999)的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有许多这样的产品二级市场,在汽车、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使用翻新零部件已成为一种趋势。例如,美国宇航局重新利用改制与翻新的零部件,使飞机制造费用节省了40%~60%(Beltran,2002)。在美国的地毯行业,很多大公司积极开展地毯回收计划,就是为了用低成本的回收尼龙代替昂贵的原材料,因为地毯中的1/3~1/2是纤维,而纤维中有60%是尼龙。

许多企业的产品在最终用户使用过后,还存在大量的可再生性资源。如果不进行回收,则会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企业通过逆向物流可以回收这些资源,而且旧产品的价格低廉、来源充足,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在资源短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逆向物流的意义更为显着。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的物品重新利用的情形主要以美国为代表,机器零部件的再制造(remanu facturing)就是典型的例子,检修后的废旧产品可当成备件或卖给二手市场,而检修费用只是原先产品制造成本的一小部分。

(2)市场潜力大

逆向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据估计,美国企业一年用于处理逆向物流的成本支出可能高达350亿美元,货值约650亿美元。在我国,逆向物流的货值及处理成本约为400亿美元),一些企业自身没有能力管理这部分逆向物流,这就为一些物流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有利于企业和物流公司的共同发展,创造利润。我们从单个的企业来看,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Estee Launder)公司,虽然一年创造高达40亿美元的营业额,但逆向物流造成的损失高达19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47.5%;国内某着名电脑公司,在行业毛利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每年退货返还的产品数量约占总销量的2%。由此看来,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学会管理逆向物流显得非常重要。

1.2逆向物流产生的驱动因素

尽管逆向物流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最主要的流动还是废、次产品及包装材料从顾客、零售店向分销商或生产制造商的逆向流动。显然,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有利于减少不适当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企业的角度看,逆向物流形成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法规强制

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严重地破坏了环境。目前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已采取积极措施,制定环境法律法规,迫使企业对它们所制造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消费大众对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关注加深了这种趋势。

各国纷纷出台的有关法律条款及政策也促使企业以循环使用的观念代替“一次使用”的观念。例如,严厉的包装废弃物法律措施对产品出口商影响很大,他们不得不使自己的产品包装满足大多数进口国家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出口商必须回收并处置废旧的包装材料。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

如德国的《包装废品废除法令》和英国的《垃圾掩埋税收法案》等都是极好的例证。

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不少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以期达到法律的要求。聪明的企业并没有消极地应对强制性法规的施行。它们正在为下一代的环境法案做准备,积极地思考它们在产品管理上的地位、责任和机会;正在为必将到来的一天做准备,在产品使用寿命终结之时,对它的处理负全部责任。

2.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的消耗,挖掘废旧物品中残留的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由于垃圾填埋和焚化不但会造成资源损耗,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产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故要求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出于生态效益考虑的物料重新利用的情形主要以欧洲为代表。Christian Gotzel等在1999年用实际事例验证了循环重复利用物料行为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效用,Giannis T.Tsoulfas等在2002年研究了SLI电池的回收处理网络以及电池回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4.社会效益

随着原生资源的消耗殆尽,垃圾处理能力日见衰退,在众多国家中,废品控制与废品再利用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因为对废品及材料的再生利用,逐渐成为企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法规中强调了生产企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负的逆向物流责任,制造商应对各类电子、包装、汽车等产品的返回,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德国1991年颁布的关于包装材料的条例中,要求厂商回收所有销售物品的包装材料;荷兰则要求汽车制造商对所有旧汽车实行再生(recycling)。我国也出台并开始实施《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明确规定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其他相关法规和条例也将陆续出台,促使企业产生“逆向物流”和“循环使用”理念。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产品系统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源于物质不恰当的流动,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有毒中间物、产品使用过程及产品报废后的废弃物流等,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环。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的物流能力与环境策略的成功实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将影响企业整个价值链上的许多物流决策;同时,物流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环境项目的成功实施又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顾客价值导向的今天,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呼声也要求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与加工流程对环境的影响。各大厂商纷纷贴上环保标签,不仅保证降低产品在使用期间对环境的危害作用,而且承诺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回收责任。生产企业回收利用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社会发展的“绿色”思路,从而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开始青睐逆向物流的原因:一是由于逆向物流企业在提升企业顾客满意度时,逆向物流成本也随之下降,其中蕴涵的利润空间较大。二是随着廉价资源获取的困难程度加大,对使用过的产品及材料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已成为企业满足市场需求、降低成本的可行之路。如果逆向物流规划得科学,流程运作得合理,同样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和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由于法律的约束,使企业必须重视逆向物流。近年来产品回收事件时有发生,产品被退货或企业主动回收,看似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在逆向物流的过程中处理得当,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正面价值。因此,逆向物流正成为优秀企业的竞争利器,在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战略中,逆向物流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强制立法,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如荷兰的建筑行业每年要产生1400万吨废弃物,其中70%已被回收,但政府的回收目标是要达到90%的回收率。为此,荷兰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的新的法律,限制废弃物的倾倒并控制回收物的质量。中国台湾在1989年陆续出台法规,要求对PET瓶、轮胎、铁罐、铝罐等生活废弃物的回收达到一定的比率。

1.3逆向物流的分类

逆向物流有退货和回收两个过程。退货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回收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

1.按照逆向物流的来源分类

按照逆向物流的退货来源分类,可分为以下五种:

①制造业退回(manufacturing returns)。即对于生产出的产品不满意其质量或者是过剩的退回。

②商业退回(commercial returns)。根据商业协议产生的商品退回。其中,B2B一般指的是过期的产品的退回;B2C一般指的是时间和产品质量问题不适应需求与供给的产品的退回。

③产品召回(product recalls)。即召回已进入供应链的有缺陷的产品。

④保修退回(service returns)。即在质量保证期或维修期内被退回并修理。

⑤终端使用退回(end‐ of ‐use returns)。即使用期满后产品被收集进行重新制造、回收或者焚烧。

2.按逆向物流的再利用方式分类

关于回收物品重新再利用方式的划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Thierry在1995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重新再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①直接再利用(directreuse)。回收的物品不经任何修理可直接再用(也许要经过清洗等花费比较低的维护),如集装箱、瓶子等包装容器。

②修理(repair)。通过修理将已坏产品恢复到可工作状态,但可能质量有所下降,如家用电器、工厂机器等。

③再生(recycling)。只是为了物料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而不再保留回收物品的任何结构,如从边角料中再生金属、纸品再生等。

④再制造(remanu facturing)。与再生相比,再制造则保持产品的原有特性,通过拆卸、检修、替换等工序使回收物品恢复到“新产品”的状态,如飞机发动机的再制造、复印机的再制造等。

1.4逆向物流理论基础

逆向物流理论最早在美国、荷兰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兴起,正如正向物流活动有其理论支撑一样,逆向物流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逆向物流活动正是依托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4.1循环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源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源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既要求物质在经济系统内多次重复利用,即使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大自然吸收净化。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不仅仅提供产品本身,而且要保证产品利用最大化。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过程。这是一个首尾相接、物质流封闭的循环,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的生产、最适当的消费、最少的废弃”。总之,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②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

③对生产和生活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全面回收,对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原始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④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的规模,扩大社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