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伦理学概论
13110900000004

第4章 绪论:伦理学的定义、任务与方法(3)

当代西方极负盛名的麦金太尔在其《追寻美德》中非常强调美德是一种“获得性的践行”。他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无法解决争执和无法摆脱困境的道德危机的时代,因而现代人必须学会在实践中追寻美德。麦金太尔认为:“美德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对它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内在于实践的利益,而缺乏这种品质,就会严重地妨碍我们获得任何诸如此类的利益。”既然人必然地需要德性,道德对人性向善的规范就是充分必要的。伦理学对道德进行理论研究的任务也就由此而被确定了。由于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与此相应,伦理学理论便有了如下三方面的研究任务:

其一,伦理学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抽象出道德规范,并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道德显然广泛渗透于人的形形色色的观念和行动中。但是倘若对这些观念、行动只是进行经验的直观,人们就无法把握道德的本质和道德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性。为此,伦理学理论要从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普遍一般的道德规范,并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从而使道德具有真、善、美的普遍必然性。

其二,伦理学还要科学地论述道德的必要性、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的社会作用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把道德现象纳入科学理性的研究视野。这样一个研究的结果就是要使人类道德规范科学化和理性化,从而能够使道德行为者在对这一科学理性规范的坚信不移中,形成诸如中国古代圣贤所孜孜以求的高度自觉自愿的“慎独”品行。

其三,伦理学也还不仅仅简单地描述和概括道德规范,而是要对道德规范进行批判和创造。如果伦理学理论只限于制定和表述一些行为准则与价值规则,那它就还未成为一门科学,而只是道德箴言和说教的堆砌。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明确地指出过“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任何道德说教”,因而伦理学理论要揭示道德准则背后必然性的根据,从而使道德主体在这其中能高度自觉地推崇并信奉这种道德规范准则,以造就自我的真、善、美理想人性和理想人格。

伦理学的上述三个任务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描述道德、解释道德和创造道德。显然,这种描述、解释和创造都是基于对“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之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三、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既然人性总需要有道德的规范,既然凡有社会关系存在的地方就有道德规范的存在,那么这也就是伦理学研究道德的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之所在。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经济已经被证明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从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人”利润最大化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看,我们置身的现时代尤其需要道德对心灵的润泽,以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的现代文明目标。

1.伦理学研究的意义

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特性来说,它必然地对社会存在发生其反作用。伦理学的研究就是要使这一反作用具有系统性和目的指向性。

具体地说,伦理学研究的这一理论和实践意义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伦理学的研究能使道德更自觉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特殊的反作用。道德要通过对人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的调整,来对社会现实起影响作用。伦理学的理论研究,能使道德的这种社会价值功能更自觉地得以发挥。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伦理学的这一功能曾经很好地制约过谋利之心的过度膨胀。譬如作为经济学家的亚当·斯密强调了“经济人”行为的自私利己本性,并认为这种自私利己本性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的人性论根据;但作为道德学家的亚当·斯密又同时强调了道德情操对社会生活的充分必要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中论证了“经济人”行为何以必须提升为“道德人”行为的充分必要性问题。

其二,伦理学的研究也使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介入社会历史的发展之中。在社会历史的进步发展中,进步的、先进的道德对社会发展起促进的作用,落后的、腐朽的道德则对社会起阻滞作用。伦理学的研究及其宣传无疑是要促使进步的、先进的道德尽可能地拥有信奉者和实践者,从而促进社会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年孔子面对春秋时代那纷乱的世事,无不忧虑地感慨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是孔子对处于大变动时代人们的道德观混乱有感而发的。今天我们同样处在一个道德观大变动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其社会生活实践变化程度与孔子的时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稳定的道德观的重建显然是充分必要的,否则人的心灵世界会因为道德观的迷失而飘浮不定。当今中国“以德治国”口号的提出显然是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解决的一个总体思路。从根本上说,“德治”的基本前提就是稳定道德观的有效构建。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市场经济使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道德价值观多元主义(pluralism)的时代。因此伦理学理论研究道德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更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从根本上看,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慎重而科学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积极探寻以“经济人”与“道德人”相统一为目标的人格追求,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培育具有高度伦理素质的经济主体以及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都具有难以估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道德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人们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特性所产生的权对意识。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机会难得而易逝,风险常在而难免,因此它劝告人们不要成为过去一些原则、规范的奴隶,而应当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能以理性加以辩护的价值。这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相对主义排斥稳定的价值观念,把道德看作是某种比服装式样更为不固定的社会风气,这样一来,道德选择就带有非理性的甚至是荒唐的性质:“全看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全看你的感觉如何。假如正巧情调相合,那么,你就算有了道德。”其实,市场经济的形上基础一定是“经济人”的预设。亚当·斯密早就论证了在市场行为中每个人都借由自利心(self-interest)而活动,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展开过程中通过自利心和“经济人”独特的运作方式创设规则,订立制度、完善法律,并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天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能和条件,这些均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辉煌的成就之一。然而,同样是这一自利心在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却是难以回避地会膨胀为对负面人性的刺激,导致贪婪攫取、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等等行为取向的出现。尽管市场经济的展开同时也产生密匝的法律、法令用以限制人性的作恶倾向,并借此来划定人与人之间各自的空间界限。但其作用方式却是以无数的条例对人性加以外在的钳制,而不是进行内在的德性的润泽。所以现代社会必须倡导对“道德人”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既批判道德万能论,也反对道德无用论。我们必须确立如下一个理论信念: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着,道德作为人性向善的规范,它作为指导和制约人类行为方式的精神力量就始终参与其中。伦理学的研究也就因此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2.伦理学研究的方法

列宁曾摘引过黑格尔如下一个精辟的思想:“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种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无疑,在伦理学的研究中,也应该形成自己正确的方法。而且,我们正是通过这个方法才能对道德现象作出科学而有效的概括和抽象,在获得道德真理性认知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对社会和人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的。

(1)个别的方法。伦理学研究中的个别方法是指在认识和探求道德现象中的一些具体的、特殊的方法。伦理学研究离不开个别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经验描述、心理体验,甚至情景模拟、事态跟踪等。这些方法虽然不具有普遍一般的意义,但在伦理学研究中却广泛地被使用着。

这一方法的目的是收集关于人类行为品质的大量实证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普遍性的问题从而进行理论研究。显然,要赋予伦理学研究更多的实践品性,并使这一研究更加真实可靠,从而具有更大的理论征服力和感召力,个别方法的运用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2)一般和普遍的方法。一般和普遍的方法是伦理学研究的元方法。

这种方法为伦理学研究提供最抽象、最普遍,从而也是最深刻的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视阈来看,这一方法亦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有着最普遍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因而它提供的方法也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这个方法体现在伦理学中又可进一步展开为如下几个方法:

其一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道德现象的分析不能离开历史的眼光,道德本身是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呈现为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因此道德的历史继承性是必然的现象。但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道德思想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发展又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也因此,道德又有其相对的独立发展历程。所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构成伦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其二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一般总要表现为阶级的道德,因而不存在“超阶级”、“超时代”的道德。当然,阶级分析的方法又是受到限制的。也就是说,只有对带有明显阶级倾向性的道德现象才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从而在纷繁复杂、迷离混沌的道德现象中寻求到本质的存在。对于在阶级对抗已经消失的社会现实存在中,那些不带阶级性的道德现象自然不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简单地贴标签,否则,我们就是把阶级分析这一科学的方法简单化、庸俗化和扩大化。

其三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伦理学正如康德所理解的那样,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理性的,这不仅是因为伦理学理论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而且更因为它的全部理论宗旨在于促进人类社会实践向真、善、美的理想王国迈进。因此伦理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其中,必须特别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书斋式的满足于抽象概念的演绎和推究;其二是缺乏严肃理论探求的经验主义说教。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使伦理学的研究丧失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西方伦理学新方法的启迪。当代西方伦理学在方法上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就。这其中有直觉主义(intuitionism)的方法,情感主义(emotivism)的方法,现象学(phenom enology)的方法,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的方法等等。譬如其中语义分析的方法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方法对道德语言的分析的确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分析至少使人们对伦理道德语言如“善”、“正义”、“自私”等有一个基本界定,而不至于因语义理解方面的歧义而陷于迷离错杂之中。

当然,这种纯粹形式主义的方法也存在着过于注重道德的逻辑语言,而无视道德内容的缺陷,这又是我们在借鉴中应该注意剔除的。

我们的伦理学研究无疑可以从西方的伦理学研究方法探究中得到启迪,在继续注重研究基本理论的同时,加强对新方法的探讨。事实上,已有的伦理思想史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一种新方法的出现,必然推动着伦理学理论本身出现一个新的甚至是革命性的突破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