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13108900000045

第45章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及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胡长庆、夏静芬、阚双余、杨国靖、付美

如何使学校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是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核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组成项目组,走访了宁波、杭州、嘉兴、台州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对我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研。获取了环境科学专业部分学生的成长经历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等基本信息,为本专业进行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方法

项目组成员采取与毕业生集中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本项目的调研。访谈主要是了解毕业生适应社会,融入用人单位团队的经历与感受,对母校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的看法与建议等。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毕业生目前从事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社会对本专业教育中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综合评价等。同时,对于少量学生也由用人单位提供了个人工作表现的鉴定材料。

二、调查范围

(一)调查样本

环境科学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151人,样本数31人,占已毕业人数的20.53%。

根据学生名单及联系难易度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在校内学业及综合表现各有优劣。

(二)调查区域

实际走访了宁波、杭州、嘉兴、台州4个城市,访问学生12人,问卷调查学生分布于浙江各生源地,发放问卷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份。调查区域既有重点,同时也具有相当覆盖面。

(三)调查单位(毕业生就业单位)

本次调查的31名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统计结果如下:事业单位22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70.97%。其中与环境科学专业对口或是专业符合度高的有14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45.16%。属于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一定相关度的其他事业单位8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25.81%。

企业单位8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25.81%。其中与环境科学专业对口或是专业符合度高的有2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6.45%。其余均与环境科学专业不具备任何专业相关度,共计6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19.35%。

高等院校1家,占调查单位总数的3.23%,专业方向与环境科学专业完全相符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份。

(一)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从本次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环境科学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与本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占总体样本数的70.97%;企业单位及考研的数量不多。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程度较高,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符合专业对口的占到样本总数的54.84%。但是由以上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本专业就业趋势过于集中在事业单位,使得学生就业面显得较窄。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比例不高,就业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将是本专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在环境治理模块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联系紧密度,以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改变目前大量集中于事业单位,导致就业渠道窄,竞争过于激烈的现状。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对口及胜任程度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所学环境科学专业完全或比较对口的有15人,占样本总数的48.39%。能胜任或基本胜任本职岗位的有31人,占样本总数的100%。这说明毕业学生近半数可以在与本专业对口或接近的岗位就职,同时也完全能够胜任定岗的岗位。万里学子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与专业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本次调查中有51.61%的毕业生在非专业岗位就职,但是仍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这说明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将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职业的选择和个人的发展。今后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强专业能力训练外,在专业教育中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三)影响毕业生个人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

本次调研设定了14项影响毕业生个人发展的能力因素。从结果看,毕业生认为影响其个人发展的能力因素首选人际交往能力,28人。其他各项依次为:解决问题能力,25人;专业能力,19人;实践动手能力,18人;心理素质,18人;获取知识能力,17人;团队合作精神,16人;组织管理能力,14人;思想道德,14人;人文素质,11人;敬业奉献精神,10人;身体素质,8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7人;创新能力,5人。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毕业生个人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其主体并非专业技能,而是以人际交往能力为核心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点在毕业生认为现在所需知识的调查项目中同样引人注目,认为需要学习人际交往知识的学生达24人,占样本总数的77.42%。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影响在学生个人发展中是无关紧要的因素呢?不能这样理解,因为调查数据也显示,认为专业能力是影响个人发展因素的学生达19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1.29%。也就是说,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专业能力仍然不可或缺。这说明,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学者今后应该善于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合进专业教学的过程,比如加大“合作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推广力度,挖掘该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最终形成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引导的组织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更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意识更为理性,同时个人发展意识强。持有“先直接工作,后再根据工作实际决定是否考研”观点的学生有21人,占被调查样本数的67.74%。在调查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时,结果显示首要影响因素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27人。

其他各项依次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26人;EQ(情商),27人;所学专业,19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4人;家庭关系的推荐,12人;学院名气,10人;同学、朋友、熟人的推荐,6人;学院地理位置,4人;学校或教师的推荐,9人。这一结果也同样说明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引导的必要性。学生以其专业能力素质为就业的先导竞争力,以优良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个人后续发展的潜力保证。面对这样的需求,如何在保证核心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必然应成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毕业生对母校(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满意程度

环境科学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专业设置综合满意度达到100%,认同本专业的专业设置。具体而言,对于任课教师教学水平认可程度高(29人,93.55%),对于教材建设与使用情况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认可程度也较高,分别达到58.06%和51.61%。但是,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专业定位认可程度不高,只有5人满意,26人基本满意,这说明第一届本科学生教学计划的安排没有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理偏工”的教学特点,专业定位相对模糊。这恰好验证了最近三年来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此外,学生对于学习风气的满意度低,只有6人满意,17人基本满意,8人不满意。这一结果说明,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学生管理,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才可能切实的达到要求。

(六)毕业生对母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1)希望加大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针对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希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专业知识,更希望获得适应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3)希望进一步加强模块课程的建设,模块课程的设置最好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作出及时的调整与修订。

(4)学生希望对于选修课程可以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以便能够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掌握更多的除本专业能力以外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将来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感觉到专业设置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的内涵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调研的结果,在专业内涵建设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两者关系的协调上,应该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从受访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可以发现,其就业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虽然在事业单位就业其专业符合度较高,但是却严重地限制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就业渠道显得过于狭窄。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中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设置了环境治理模块,以便学生在本专业相关企业就职。但是从本次调研结果看,专业课程建设中,面对企业而设置的污染治理模块课程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联系紧密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而不是过于集中在事业单位。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受访毕业生普遍认为,影响其个人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因素是以人际交往能力为首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环境科学专业在今后建设专业内涵过程中将积极地推进“合作式”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带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养成。

(三)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潜在就业竞争力

受访毕业生认为,影响其就业的首要因素是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这说明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引导的必要性。学生以其专业能力素质为就业的先导竞争力,以优良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个人后续发展的潜力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在内涵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环境监测实验技能的培养,带动学生其他专业技能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