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13108900000037

第37章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后续发展能力报告

余毅、杨钊、叶喜冰、王楠、祝安

为了了解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2008年暑假,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走进企业”课题项目组走进宁波、温州、台州、杭州多个城市,以平面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2004-2006年毕业)为样本,对他们的就业情况及后续发展能力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研、个别访谈和座谈会三种方式,发放问卷45份,回收18份,企业反馈问卷6份,深入学生所在单位访谈10余次,召开座谈会3次。经过对所收集的资料和情况的综合分析,在毕业生就业情况、目前生存环境和后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就业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就业领域的多样化,新行业呈现出新热点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变得更加宽泛。一些新的行业出现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栏,其中以与数字多媒体产业和会展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最具代表性,如网络公司、游戏公司、软件公司、动画制作公司、会展公司等。虽然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就业领域,如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仍然在就业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新的行业所形成的新的就业市场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二)就业流向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在专业设计服务机构中就业的比例逐渐降低

从以往统计的数据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以各类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为代表的专业设计服务机构,进入一般性的生产型企业或服务型企业的人数仅占很小的比例。但是从本次调研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在一般性的生产型企业或服务型企业的人数达到了8位,占本次受调研人数的42%,他们主要在企业中的策划部、市场部、广告部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和管理、品牌形象设计等相关工作仔细研究这一数据,发现这一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艺术设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具体表现。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逐渐由一种“奢侈品”成为一种“日常用品”,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提高到艺术的高度来进行重新设计。这就造成了对于设计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原有的小规模的设计服务机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国外先进企业发展经验的借鉴,以及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的学习,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企业的形象设计、品牌形象的建立、产品外观和包装的开发、广告策略的制定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附庸物,而是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武器。对于设计服务的需求由原来的阶段性、短期性的行为变为了企业的日常需要。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来说,单纯地依靠处于企业以外的设计服务机构来提供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纷纷成立企划部、市场部、广告部等相关部门来专门处理相关事务。这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就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工作压力增大

从问卷中反映出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年时间里都至少更换过一次工作。其比例在参与答卷的毕业生中达到了80%以上,更有23%的毕业生更换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流动性大一直是艺术设计行业的一个特点,在一定范围的流动有利于毕业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增添思维的活力,但是频繁的流动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它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从毕业生跳槽的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太大”。这一方面可反映出当前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大多数毕业生在刚由学校走上社会这一特定阶段,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由学生到社会人这样一种角色的转变,因此陡然间感觉到压力剧增,于是以跳槽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做好毕业生的入职教育,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生存环境尚可,工作压力增大

关于毕业生的生存环境,本次调查主要从工作地点、薪资待遇,以及对本行业的发展信心和未来期望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收集和整理。

在就业地域方面,万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地域仍然在浙江省内,占受访毕业生总人数的95%。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中,又集中在杭、甬、温三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在这三个城市中就业的比例为62%。这两个数据说明,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支撑,以杭、甬、温等城市为代表的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为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活力,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吸纳能力也大大增强。我校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的方针还应继续坚持。

在薪资待遇水平方面,经过一年的磨炼,大多毕业生已经能够基本胜任一般性的设计工作。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42%的毕业生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12%的毕业生月薪在1500~2000元之间,38%的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以上,仅有8%的毕业生月薪在1500元以下。这一系列数据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作参照,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与以往从学生中获得的信息比较,薪资待遇水平基本保持了稳定。这说明虽然受到了扩招导致的人才供给大量增加的影响,但目前艺术设计人才供求关系仍然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在关于毕业生对本行业发展信心的调查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或比较看好。但是在不同类别的企业中毕业生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在一般性的生产型和服务型的大中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对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因为这一类企业相对规模较大,提供的待遇和职位比较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一些专业设计服务机构工作的毕业生则面临更大的压力。从这类企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比较小,管理也不规范,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这无形中给员工造成了比较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在这类企业中工作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安全感和职业归属感,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于是他们选择了不断“跳槽”。

三、后续发展遭遇瓶颈

在本次调研中,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来了解毕业生后续发展能力这个问题。

从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学生在目前这一阶段的发展中普遍感觉到最缺乏的能力就是交谈和沟通能力,以及管理和领导能力,这两个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后续发展的瓶颈。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可以从我们的能力培养方案中找到原因的。毕业生从走出校门到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设计力量,一般都要经过“三关”。第一关:通过用人单位初步考核,进入单位试用。第二关:通过用人单位试用期的考核,由试用期进入正式工作阶段。

第三关:通过进一步考核,由一般设计人员进入核心设计人员队伍。在每一关,用人单位所考核的内容和标准都不尽相同。

第一关的主要考查目标是判断毕业生是否“能用”。大多数用人单位通过初步筛选决定是否留用应聘人员。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软件操作、专业学习情况和基本交流沟通能力。第二关是毕业生通过考核从试用期进入正式员工阶段。主要考查目的是判断员工是否“实用”,即通过相对较长时间的试用期来考核员工是否能够迅速地融入用人单位整个运转流程中,发挥实际效能。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设计、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第三关是毕业生从一般设计人员进入核心层或骨干层所要经历的重要考核。其主要目的是判断员工是否“好用”。即用人单位通过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观察,判断其是否能够胜任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或担任部门管理和领导的工作。

其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陈述和谈判能力、组织和策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等。

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一年时间所处职业发展阶段来看,正处于由一般设计人员向核心层或骨干层过渡的关键时期,面临“第三关”的考验。这时候学校能力培养方案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一些高校过度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片面地追求一次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后续的发展能力,无法进入职业发展的更高层次。

通过此次调研,收集到了一批比较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本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引发了一系列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能力培养方案的思考,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