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13108900000003

第3章 以能力为核心,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

学校在8门试点课程的基础上,设立4个专业作为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目前已经辐射到400多门课程。经三年实施,师生们一致认为:这种方式使成就感增强,知识学习不那么枯燥乏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了。2008年,浙江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全省高校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教育厅领导要求“推广浙江万里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作为浙江高等教育新的亮点实施推广与实践”。在浙江省教育厅连续三年组织的“百堂课”随机听课中我校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7年听课高分、平均分均列本科三组第一。我校以“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为特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宁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

(二)“自主式”实验教学方法

以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融合培养为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裁判员,整个实验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以“六鼓励”和“三允许”为原则,即鼓励学生自行选题、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预备实验、自主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分析报告、学生自学自教,允许学生分次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允许学生用同一个实验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验问题。在管理上实行“开放式”项目管理,接纳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有关素质拓展项目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科学研究,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学期初公布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学生根据计划及对实验预习和准备的情况,网上预约实验的时间,实验中心确认,自主进行实验训练。

(三)“项目化”实践训练方法

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为目标,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创造性运用到实践的能力训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综合性训练项目以及合作伙伴。

公共素质拓展项目化训练: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我校将“绿色万里”、“科技万里”、“国际万里”、“人文万里”校园文化“四季歌”课外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学分化”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之中,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

专业素质拓展项目化训练:建有包括科研入门、行业调查、学年论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业技能竞赛训练、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训练、创新实验等800多个训练项目库,并逐年更新增补,项目化训练惠及80%以上的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项目化训练,学生感言,“在训练过程中喷发出的学习激情以及对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是终身受益的,是无法以其他方式替代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以后踏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化”管理:学科(专业)竞赛训练是“项目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拓展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平台。专业性学科竞赛的学分化管理,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化”形式,已营造了“全员参与、全程贯穿”的学科竞赛文化,实现了能力训练的规范化和普及化,促进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校企结合“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与企业行业相结合的由实习基地、创业学院、虚拟学院、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创业训练平台。

以创业学院为核心: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我校成功地将社会创业资源有效纳入学校创业教育,与共青团宁波市委、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了全省首个面向社会、独立建制运行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创立了系统性、全程性、开放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有资金、有基地、有公司、有项目、有师资、有组织的系统化创业教育平台,取得了显着成效,建有国家级“基于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对我校创业教育催动学子创业的办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以虚拟学院为基地:我校与奥克斯集团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虚拟学院“奥克斯学院”。在学生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保证专业核心规格的基础上,以“二次招生”形式在全校选拔学生,开设企业所需要的技术、营销、管理等模块化训练项目,学生可选择性学习,计入毕业总学分。至今,学校已与维科集团、中国电信、中国人财保险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维科学院、保险学院、移动通信学院等多个行业虚拟学院,形成了学生学以致用、学校培养对路、企业缩短培养期的三方共赢局面。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途径。法学院设立了首家宁波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浙江万里学院工作站”、“宁波市鄞州区消费者协会浙江万里学院联络站”,为地方社会提供了法律咨询、援助服务,深受市民好评。利用课余时间,千余名学生绘制了全国首张绿地图,取得了全球绿地图系统的正式授权,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反响。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各类志愿服务,《人民日报》以“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文明”为题,对我校顾奕聪、周欢笑、邵淑瑜等同学勤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典型事例进行了重点报道。团中央连续八年授予我校“暑期社会先进实践先进单位”。

三、创新管理制度,保障教学改革

(一)制度创新保障教学改革

形成了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方案,制定了素质拓展学分制、主辅修制、校内转专业制、弹性学制、两学期四段制、选课制、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改革益处惠及全体学生。

(二)评价导向引导教学创新

利用办学机制优势,创新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建设经费满足需要,实行建设项目合同化管理;学校设立优质课程教学奖、教学建设推进奖、教学改革突出贡献奖、教学建设成就奖等十大类奖项、100万~150万元奖金,实施向教育教学投入的倾斜性评价与优绩、优酬、优聘、优奖的人事管理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与工作环境。

四、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创新

(一)在校生综合能力增强

参加学科竞赛学习的人数与获奖数逐年提高,2007年在全省学科竞赛成绩获奖总积分排名我校荣列全省第四,其中“挑战杯”竞赛获浙江赛区特等奖4项、国家级银奖3项。

(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

毕业生中不乏联合国实习生、“赴南极科考”的在校本科生和以优秀成绩被国家部委录用的公务员以及一大批考上着名大学研究生的优秀学生。

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均超过93%。据抽样调查,毕业生平均年薪3.8万元,三年以上的平均年薪为4.25万元,5万元以上的占17.84%;所学专业与就业行业相符的占40.02%,相近的占27.86%,表明突出专业与行业结合、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基本技能、适应能力等方面,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占86.8%和13.2%。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上手快”、“肯吃苦”、“爱钻研”、“有自信”、“组织协调能力强”、“协作精神好”。

(三)学生创业能力突出

近三年毕业生自主创业、经工商登记注册公司270多家,创业率达到了1.21%,很多公司发展势头旺盛。

校友们谈到创业时纷纷表示,“学校短短几年的学习培养使我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正是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我们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大学学习给予的各种锻炼平台,使我们具有胜人一筹的组织、协调和交流能力。”

(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我国着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认为,浙江万里学院“是一种第三部门办学的成功范例”,“在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走出了教学改革最艰难的一步”。权威期刊《教育研究》撰文指出,“万里学院把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校打造成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人文沃土,显示了竞争强势”。

近四年来,全国16个省市3763名领导与老师来访,省内10余所本科院校同行专程来我校交流学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各大媒体从不同层面报道了我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情况,学校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